第55章 沈沅夺魁武状元
作者:历史的怪圈   红楼:我被困在同一天最新章节     
    有大臣狐疑,驳道:“是否太过于危言耸听,建虏目前已有数千里之地,怎会将所有兵力集中在辽东,他们难道不担心西边的蒙古趁机攻伐?”
    沈沅点了点头,清声道:“这位大人所言有理,只是......大周如今形势凶危,经不起再次冒过大的风险。”
    之前一直不曾言语的南安郡王郑崇,见沈沅不过一少年,却在群臣面前大谈兵事,心中不屑,道:“如此国之大事,岂能因你之浅见,就放弃收复辽东的良机?”
    “这位大人是?”
    很快,就有人向沈沅介绍了一番。
    得知此人身份,沈沅眸光微凝,在他印象中,这位四王之一的南安郡王,志大才疏,心胸狭窄。
    他收敛思绪,淡淡道:“敢问郡王有何高见?”
    “本王......”
    郑崇忽被问起,却也不知该如何言说,他出言相驳,只是单纯看不惯沈沅。
    他原本是支持兵出山海关收复辽东的,但有沈沅刚才的警示,他也不想背负冒进大败的责任。
    即便如此,郑崇仍强装着气势道:“世间本无两全法,若想有所斩获,风险自也无法避免。”
    沈沅不再理会此人,沉吟道:“正如之前那位大人所言,建虏亦会顾忌西边的蒙古,无论其如何势大,也无法同时应付三面攻伐。”
    “你的意思是?”
    沈沅道:“我们可以邀蒙古共击建虏,以测其虚实。
    若建虏布重兵于辽东,蒙古便可引兵东进,蚕食建虏领土;
    若建虏分兵防守蒙古,我军便可趁机攻略辽东。”
    女真再强,也不可能维持三线作战而不败,沈沅之策便是出于此理。
    让蒙古牵制试探,女真首尾难顾,到时才是大周真正的良机。
    建虏这些年强势崛起,反而让大周与蒙古诸部的关系友好了不少,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只要协商好利益分配,双方达成合击联盟完全可行。
    一众武将闻言,皆是频频点头,表示认同,对沈沅更高看了几分,此策与之前直接出兵相比,要稳妥得多。
    却见沈沅话语未完,继续道:“还有一事,尚需做些准备。
    若三线作战还未形成,朝鲜就已速败,那大周与蒙古便没了优势;
    为了做好最坏的打算,大周可派遣一支数千人的水师,以宗主国助战的名义,接管朝鲜水师。
    即便拿不到朝鲜水师的控制权,也可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将之摧毁,绝不能让朝鲜水师落入建虏之手。”
    此言一出,满朝肃然,看向沈沅的眼神,皆含惊异之色。
    此子似乎未及弱冠,如此年少,是如何有这般见识的?
    “了不得!既有关张之勇,又具孔明之才!”
    北静王水溶看向沈沅的眼神,满是激赏,也为大周能得此良才,感到高兴。
    无论如何,就沈沅方才所言,此间已无人能比他想的更周全。
    南安郡王郑崇的表情,却像吃了苍蝇一般,喉头郁结,极其难受。
    他身为武勋四王之一,还身兼右军都督,竟被一黄毛小儿如此无视。
    元祯帝忽觉豁然,抚案道:“此策甚好!”
    “传旨!”
    众臣闻言,全体肃静。
    “从礼部、兵部、鸿胪寺挑选人员,组成使团尽快前往蒙古协商盟约,此事由周爱卿负责。”
    “臣遵旨。”礼部尚书周宪领旨。
    “着兵部起草调令,发往蓟州,调兵入山海关备战,此事余爱卿来办。”
    “臣遵旨。”兵部尚书余潜领旨。
    “水溶,你速往登州,调山东水师,整编三千精锐,疾赴朝鲜。”
    “臣遵旨。”北静王领旨。
    “......”
    不少大臣见着这一幕,只觉惊诧莫名,陛下竟直接在殿试上,采纳了一名举子的献策!
    当然,沈沅并非一般的举子。
    没有任何意外,元祯帝钦定一甲名次,新科武状元沈沅,武榜眼冯紫英,武探花江凡。
    还有一事,更让大臣们感到震惊。
    得知沈沅双亲已故,元祯帝临时起意,为其赐字——怀忠,沈怀忠。
    皇帝在御前赐字,这是怎样的圣眷?
    他们可以想象,若无意外,这青衣少年定会平步青云。
    而且怀忠二字,包含了陛下的莫大期许。
    仅此二字,便注定了沈沅只会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刃,不可能再被文武各派系所拉拢。
    沈沅对此并不排斥,人在宦海沉浮,而且初入官场,总要有个靠山的。
    天子如不负他,他也可不负天子,若是天子相负......
    一切尘埃落定,元祯帝召见所有新科进士,勉励一番,唱名完毕后,兵部便开始放榜。
    习武园外。
    围观的数万百姓,终于见到了那张期盼已久的红榜。
    “别挤啊!”
    “让我看看。”
    “武状元沈沅,榜眼冯紫英,探花江凡......”
    很多人轻声念着榜上的名字,并没多少意外。
    “哈哈哈......都被我猜中了!”
    “兄台,这还用得着你猜吗?人家翰墨斋早就预测到了。”
    “我听从里面出来的考生说,沈沅还被皇上赐了字,好像叫.....怀忠。”
    “皇上赐字?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这种事谁敢胡乱编排。”
    “我记得沈状元还未到弱冠之年吧?”
    “那又如何?现今提前取个字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何况是皇上亲口赐字,这是何等殊荣啊!”
    “沈状元现在已经是大周正四品的武官了吧,也不知会授予什么官职?”
    “皇上这般器重,定然是权重之职,不是去京营,就是去锦衣府吧。”
    “......”
    人群中,江秋儿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也为沈郎感到高兴,芳心还有......一些自豪。
    丫鬟红药也兴奋道:“姑娘,老爷要是得知公子考中武探花,说不得该如何高兴呢?”
    “啊?嗯~哥哥也是武探花了呢。”
    红药:“......”
    姑娘现在满心都是沈公子,竟连自个儿兄长也忘了......
    荣国府,梨香院。
    莺儿与翠缕一同回了府,一只脚刚踏进院门,就忍不住喊道:“武状元.....沈公子夺魁.....成了武状元!”
    这声欢呼,似莺转啼鸣,传入宝钗几个姑娘耳中。
    也传入了厢房里的薛姨妈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