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李成栋
作者:乌有大仙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最新章节     
    李成栋带来了一万骑兵,扎营于梧州城西,旌旗蔽天,鞍甲鲜明,把鲁可藻的三千兵马、陈曾禹的五千兵马衬托得黯淡无光。
    永历君臣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骑兵,顿感五味杂陈,既有兴奋,也有不安。
    李成栋倒很恭顺,率部将在梧州城南接官亭迎驾。他一身戎装,背负弓矢,立于龙舟旁。见到永历帝,先是屈膝行礼,尔后手扶御驾,请皇帝下船。
    亭外早已备好御膳,又以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两进贡。永历帝心情大悦,抚摸李成栋的后背,说道:“朕中兴,全赖卿力。”
    李成栋战战兢兢,不敢多说,对道:“皇上英明神武,必可中兴大明。”
    君臣乃进城,以巡抚行辕为行宫,永历帝召李成栋独对。天颜咫尺,李成栋俯首战栗,唯唯诺诺。
    未几,李成栋出。马吉翔召集众将,奉帝令赏赐众将,温言抚慰。
    “爵帅今日独对,圣眷方隆,何无一言奏对?”马吉翔对李成栋说道,脸上尽是惋惜之情。
    李成栋倒是一眼坦然,说道:“此真天子也。吾武人,嗓门大,不敢冒犯天颜,有违人臣之礼。”
    丹初亦随众将在场,位列末次,暗自哂笑。李成栋曾擒杀隆武帝、绍武帝,在江南屡屡屠城,明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今日竟说出这种话,竟在永历帝面前如此胆怯小心,岂不可笑?
    众人倒是纷纷恭维他:
    “爵帅亲自接驾,又馈送金银十数万,足见公忠体国。”
    “粤东步骑二十余万,大明中兴有望矣。”
    “爵帅兵马精壮,奉上谨饬,朝廷纲纪可复,气象为之一新矣!”
    ……
    太监夏国祥奉命给众将分发赏赐,全都是金银。李成栋分得黄金一百两,其余诸将皆分给白银。丹初地位不高,亦分得一百两白金。
    钱不多,但出自御赐,稍慰人心。
    文安侯马吉翔已经取得了永历帝的完全信任,时人称之为“马皇帝”。他狐假虎威,当着众将的面,对李成栋说道:“上念贵标诸镇将从公反正,功不可泯,尚未颁爵赏。烦疏姓名,以便上闻。”
    李成栋粗人一个,不名所以,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开列勋臣名单。正常情况下,臣僚保举部下,朝廷都会削减一番,以示官爵名器,不可轻授。李成栋久经宦海,自然深谙此中道理,便狮子大开口,为麾下众将讨要官爵。
    马吉翔有意在李成栋面前显摆,当着他的面缮写奏疏,密封进内。
    众将不以为然,继续谈笑。大家第一次见面,分属李成栋、瞿式耜、陈邦傅三个阵营,内斗归内斗,表面还是和和气气的。
    不到两刻钟,马吉翔回来,兴冲冲地对李成栋说道:“爵帅,有旨意。”
    李成栋不敢怠慢,当即令人准备香案,又整理衣冠,煞有介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永历帝对李成栋的保举照单全收,一字不改。东勋大将杜永和为江宁伯、阎可义为武陟伯、张月为博兴伯、董方策为宣平伯、罗承耀为宝丰伯、郝尚久为新泰伯、黄应杰为奉化伯、杨大甫为乐安伯、张道瀛为镇安伯。李成栋养子李元胤为锦衣卫指挥使,加左都督,范承恩、杨有光、叶承恩、马宝诸将皆为都督同知。
    又晋李成栋为太傅,挂翼明大将军印,总督七省恢剿军务。
    李成栋不仅没有喜色,反而大惊失色。没想到马吉翔竟有此种能量,皇帝竟对他言听计从。朝廷名器之滥,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马吉翔却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
    文水伯陈曾禹脸上阴晴不定,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东勋诸将皆已封爵,陈家军这边也该援引东勋之例,争取为诸将封爵。
    李成栋阴沉着脸,遥望行宫方向谢恩。
    众将各怀心事,不久散去。
    傍晚,鲁可藻携马起蛟、岑丹初二将,趁着夜色,前往拜访李成栋。在排挤陈邦傅方面,瞿式耜与李成栋有着共同的利益。
    李成栋立即接见,略一寒暄,便对鲁可藻说道:“抚台,阁老的信我已看过。只是,天下乃太祖之天下,粤东粤西不分新旧,皆为王土。
    “皇上中兴,须亲统王师,行间指挥,俾使诸将奋勇戮力,四方咸知有君,自可云集响应,岂可偏安粤西,优游岁月哉。此吾鳃鳃至计,非冀邀驾之功也。”
    丹初不知道密信的内容,听李成栋的话意,料想应是瞿式耜不死心,劝李成栋拥护永历帝驻陛桂林。此为徒劳之计,瞿式耜为何还要做此努力?
    鲁可藻颇有急智,顺着李成栋的意思,说道:“爵帅说得是。粤东有二十万精锐,皇上还陛粤东,将士振奋,士气高涨。爵帅正可提兵北伐,克复忠诚,上救豫国公于水火,下保粤东之安宁。”
    马起蛟会意,补充道:“豫国公围攻忠诚无果,还守南昌,腹背受敌。爵帅可先派一支劲旅出梅关,克忠诚。豫国公即可分兵还攻九江、湖口,只要九江、湖口还在我军手中,清虏就不能窥视江西。”
    金声桓调集十几万大军围攻赣州,无果,又调王得仁南下攻城,还是攻不下。清军果然缀其后,派兵袭取九江、湖口。
    王得仁主张孤注一掷,竭尽全力攻下赣州。金声桓不听,率军回守南昌。王得仁无奈,只得撤围,北上反攻九江。
    金声桓、姜日广急调王得仁回师南昌,一日之内数道檄令。王得仁无可奈何,只得回师南昌。
    这正是五月间的事,消息已经传遍两广。但永历君臣还处于盲目乐观中,认为金声桓虽围攻赣州失败,毕竟实力仍在,江西依旧稳如磐石,无足多虑。
    李成栋被鲁可藻、马起蛟将了一军,骑虎难下,只好模棱两可地说道:“豫国公兵马强壮,不下二十余万。江西捷报频传,吾以粤军入江西,还需与他商量周全。”
    金声桓虽然骁勇,却是个老粗,无甚见识,一听说清军将至,立即回师南昌,试图先保住南昌,静待湖广、广东援军。
    但他派出的信使报喜不报优,大肆夸耀战绩,却对南昌的危急只字不提。
    毕竟,清军主力尚未开进江西。明军在江西还有绝对的优势。
    只是,金声桓预见不到,各支明军内斗严重,不可能准时派出援军。清军却可以从容调兵,反攻江西。
    眼下,都已火烧眉毛了,哪还有时间留给李成栋?丹初毅然说道:
    “爵帅,丹初斗胆直言。江西败局已定,只要满鞑子赶到江西,豫国公必败无疑。要想破局,除非爵帅提兵北伐。
    “忠诚被围日久,守军伤亡,城墙残缺。粤军精锐,蹈赣兵之后,必可克复忠诚。爵帅有忠诚在手,进可攻,退可守,足以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唇亡齿寒,吾不忍再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