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咱们这些做奴才的!(跪求票票)
作者:龙越岳   三国:我带皇叔恰烂分灭世族最新章节     
    梁珩家眷总计四十一口,破城太快,一个都没跑掉。
    这是颜政第一回遇到真正的世族子弟,以往豪强和城中富户,都不能算是世族子弟。
    按理来说,应该一视同仁,将这四十一口悉数公审,该杀的杀,该劳改的劳改。
    只是眼下梁家势力还在,这般做的话势必引起梁家的仇恨,届时真可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颜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采取务实的对策,先不处置梁珩家眷,这在将来的谈判中,必定是一个筹码。
    拿下太白县,控制整个斜谷,不意味着就有了掀翻梁家的实力。
    正如方才所说,眼下拿下一个县,乡野却依旧未能编户齐民,这和其余军阀有何区别?
    所以拿下了太白县,也还得一步步将土地分下去,将民众一户户的登记。
    若不固执的这么做下去,几场胜利之下,难免会有人觉得,只需攻打城池即可。
    翌日,四条政令颁布。顺带将城中各区域编成保甲,再依照保甲制分出街道,最宽敞的主街被颜政改名为:济民街。
    城中被扣押的工匠听闻四条政令后,瞬间安心。
    他们排着队登记户帖,没房子直接将大户空置的宅院分了。
    没妻子的单身汉也被承诺,会优先给他们分配妻子。
    这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属于第一争取的对象,颜政丝毫不吝啬对他们的优待。
    不到三天的时候,工匠们一个個喜气洋洋,纷纷领取户帖和雇佣合同,就等着再次开始做工挣钱。
    只是对于奴仆,这份政令却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们搞不懂这新来的老爷,到底想要做什么。
    不让他们在做家奴?这乱世他们不依附主家,如何得以存活?
    一连三日,城中都没有家奴跑来落户。
    颜政也不急,一边下令枣林镇学校和钢铁所搬到县城来,又让人将造纸所搬到枣林镇围堡去。
    顺带让人将斜谷口的硖石亭拿下,并开始召集流民给太白县城修建大凸角和护城河。
    他则每日带着人马在县城内游走,向百姓打听消息,在小本本上记下各家富户的一些信息。
    这群富户自打城破之后,一直闭门不出,只有少数几家派人前来慰军,送上了几十万钱的孝敬。
    稍稍理清富户情况,颜政让士卒开始破家抓人!
    “军爷饶命!军爷,我家可是良善之家!”
    “呜呜呜……军爷饶命,我家可未出过宾客守城!”
    “军爷……我虽说姓梁,可我祖上姓张…………”
    “军爷!军爷!放过我儿子……”
    “军爷,我妻子……我妻子…………”
    “…………”
    一时之间,城中宛如人间炼狱,富户们只要同梁家有些关系,均被抄家!
    一排排士卒来来往往,一家家大户的家眷被赶出来,家产悉数充公。
    颜政对富户一刀切,却唯独留下中产之家和略有家资的小门小户。
    这是他通过调查发现,汉代市井阶层同宋明时期的市井阶层极其不一样。
    宋明多的是工商从业者,属于依附于城市而活,顺带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而汉代的市井阶层,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靠着垄断买卖和投靠大姓过活。
    他们与大姓的关系非常紧密,靠着地方割据势力垄断生意,又以商业税和分红的形式,给地方势力以好处。
    所以这群富户必须消灭,这群人的存在,只会阻碍地方市场的繁荣。
    富户家中的奴仆也被一一收监,只是比起富户家眷,这些奴仆只要验明没有作恶,没有百姓检举,立马便可得到释放。
    只要他们愿意编户齐民,那么就能在城中分得房子,获得自由民的身份。
    抄家开始后,家奴们这才明白,这伙老爷到底想干什么。
    主家都没了,他们别无他法,只能领取户帖,丢掉奴仆这层身份。
    可这群家奴有许多是家生子,生来便是依附主家而活,压根不知道应该如何求活。
    他们丢掉奴仆、得到自由,却也失去了稳定的活计。
    虽说稍有不慎可能会被主家责罚打死,可于这乱世之中,有口饭吃便不错了!
    济民街第二甲四十五号,奴仆梁五拖家带口来到这间院子。
    他一家总共七口人,老爹和老娘都是城中梁二爷家的家奴,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都在老爷府上当差。
    若是没有这伙逆贼,或许一辈子都能吃这碗饭。
    可前天一大早,梁二爷的家就被抄了,由于被乡民举报,加上家中奴仆也揭发梁二爷曾打死过多个婢女,所以梁二爷就被这伙逆贼“吊秋千”了。
    家眷更是惨,男的悉数被抓去劳改,女的悉数被分给了士卒,连孩子也被关进了所谓的妇幼院。
    梁五心中颇为不平,他觉得梁二爷是个好人,没有梁二爷的话,他们一家老小早就饿死了!
    至于打死个奴婢,那还不是做奴才的不懂事嘛!
    眼下领了户帖,分了房子,可生计又在哪里?
    梁五苦闷不已,怨恨这伙逆贼把自家好日子都给毁了!
    妻子在分到的房子内转了一圈,笑吟吟道:“倒是比咱们原先住的院子要大上许多!”
    “大个屁!”梁五怒骂道:“咱们都要饿死了,你还管这狗屁房子!”
    妻子却道:“怎会饿死,咱们这些年不也攒了许多钱?待到城中安稳下来,什么活计做不得?”
    “你懂个屁!老爷们都被这伙逆贼杀了,谁还要你伺候?”
    他妻子不解道:“想伺候人,难道还怕找不到老爷?”
    梁五愤愤道:“你难道没看见嘛,城中一大半的老爷,都被这伙逆贼给抄家了,今后哪里来的这么多老爷给你伺候?”
    他妻子一愣,这才惊慌失措道:“对啊,这……这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熬,熬不过就只能死!”梁五颇为伤感。
    一家人闻言,皆是眉头紧皱起来,这编户齐民、分到自己的房子,仿佛不是一件好事。
    老爷们都被杀完了,谁还用得起奴才呢?没有老爷们,奴才们又该怎么活?
    梁五一夜无眠,晚上妻子更是偷偷哭了出来,宛如天塌下来一般。
    铛——翌日天刚亮,街上有士卒在敲锣,大喊道:“今日杨先生将在县衙门口招募吏员,识字者、会算数者,均可前往参与考试!钢铁所、木匠所、城中商铺亦在招募佣工,男女不限,有意者均可前往!”
    “今日杨先生将在县衙门口招募吏员…………”
    敲锣的士卒走街串巷,梁五听了之后,不由猛的一激灵。
    他识字不多,以前却帮着府库里干些出纳的活计,算账这是他门清!
    只是他心中又没底气,觉得这伙逆贼,到底可不可信?
    他找来家人商量一番,发现眼下的家资,坐吃山空的话只能撑上一到两年。
    思来想去一个上午,他终是决定前往试试看。
    来到县衙门口时,已经有十几个人躬着身子在等候,一看便知道,也是家奴出身。
    那位杨先生正在考察一个奴仆打扮的老头,隔得有些远,他们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内容。
    不多时,只见这老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跪下磕头,杨先生热情的将他拉起来。
    出门后,这老头满脸喜意,连脸色都满是潮红。
    “老哥哥,如何?”
    “嘿!杨先生要我替他办事,今后每月可拿三百钱,还能得粮一石!”
    “什么?”众人大惊。
    “老哥哥真走运!”
    “这新主家这么慷慨?”
    “咱们这些做奴才的有福了!”
    老头傲然道:“正是,给杨先生做奴才,还不用住在主家,可以住在自己屋子里,平日只需点卯去当差即可!儿子、女儿,还可自谋生路呀!”
    “这……还是做奴才嘛?”有人问。
    梁五也是大受震撼,这月钱给的也太足了,比以前的主家好多了。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给杨先生当奴才!
    约莫一个时辰后,终于轮到梁五。
    他颤巍巍的走上前去,来到杨先生五步之遥便啪的跪下磕头道:“小人见过杨老爷!”
    杨敬瞥一眼道:“快起来!”
    “谢老爷!”梁五起身便佝偻着身子站好。
    杨敬拿起笔问道:“姓名!”
    “小人叫梁五!”
    “户帖带了没?”
    “带了!”梁五忙掏出户帖。
    杨敬登记一番,复又问道:“识字?”
    “略识一些!”
    杨敬随即递过去纸笔,说几句话让他写出来。
    待写完后,又问道:“可会算数?”
    “会!小人以前便是管府库出纳,算账一事上,十几年都未曾错一个子!”
    杨敬大喜道:“足下大才,眼下我们正缺算账人才!将这份账目算好,你便算通过!”
    梁五心中高兴,接过一瞅,不过几道算土地亩产,再依据亩产算赋税的问题。
    他拿起算筹,三下五除二便算好,甚至不用复盘。
    杨敬大喜过望,拱手道:“梁五,明日你便来当差,先学会颜君数字(阿拉伯数字),再学一学简体字。半个月后,有重任交给你!”
    梁五只觉浑身都在发热,他没想到一手算账本领,竟能让杨老爷这般器重。
    “杨老爷放心,我必定好好做奴才,尽力替您办事!”
    “诶,这是什么话,咱们是雇佣,不用你当奴才!”杨敬纠正道。
    梁五觉得都一样,但能被留下,一大家子的生计总算是有了着落。
    他觉得回家之后,得赶紧让儿子去应召个伙计,这伙老爷心善。
    送走梁五,杨敬美滋滋的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人,这些家奴简直就是最好使的人才。
    尤其是代传代的家奴,他们大多在主家的栽培下,学到了一些本领,骨子又顺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