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我家少君,有英雄之姿!(新书求票票)
作者:龙越岳   三国:我带皇叔恰烂分灭世族最新章节     
    马腾此刻不在冀城,眼下正带着长子马超在勇士县。
    自打董卓、李傕等势力落幕之后,马腾和韩遂皆意识到,自身实力已经冠绝关中。
    关中十几股军阀势力,压根比不上他们两家。
    只是韩遂的金城郡在汉阳郡更西,相当于马腾挡在了韩遂与关中之前。
    这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韩遂想要窥探关中,有个马腾挡着。
    马腾想要干涉关中,又怕韩遂捅自己的菊花。
    总之对于两家而言,都是极为尴尬的境地。
    加之权力真空后,双方利益矛盾变得愈发尖锐,部下也在这种纵容下,屡屡爆发摩擦。
    马休刚见完成季,便立马用纸书信一封,让人快马去报马腾。
    这所谓宣纸若是取代竹简,可省下不少的运力,传递消息也将更快。
    到时候一匹快马,就能将一城一地之政务,一军之军务传达。
    如此神物,早日普及一天,便多得利一天。
    他在信上将对此物的见解写上,又告诉父亲,眼下关中军阀皆在讨伐李傕,他有意借着这次机会去探查一番。
    而这个来自太白县的不明身份的商贾,此次求购的物资中强烈索求粮食。
    眼下时不时又有关中流民来到汉阳郡,这让马休觉得,关中闹哄哄的十几股军阀,打一个李傕尚不能速胜,足见这十几股军阀为乌合之众。
    写完这封信后,马休再度拿起这所谓的宣纸。
    他左瞧右瞧,竟是撕下一点放入嘴中,咀嚼了一番。
    除了有些苦涩以外,倒是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
    另一边,成季心有余悸的回到亭驿,发觉前后都已有军士把守。
    身上冷汗黏糊糊的沾在后背,让他只觉浑身发凉。
    回到房间后,他忙喊亭驿伙计弄来一盆热水擦洗身子。
    待到重新躺回床上盖好被子,他的手还在微微颤抖。
    他以前不过是个读过些书的乡民,和成氏七拐八拐,能有一丁点儿的关系。
    这些年来,他虽读书识字,却也免不得要终日耕作。
    举孝廉这事,他年少时曾憧憬过。
    那时成公英为教化乡里,首开县学。他靠着姓成,已经读书上有些天赋,被成公英点名赞许过,也正是那句赞许,让他觉得自己未来可期。
    本着养望的心思,他在乡里是大孝子,能在冬天为了老娘,而冒着大雪去山里采药,那一次他差点死在山上!
    可惜多年过去,原有的少年心性和梦想,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随风飘去。
    最终也不得不低头,感慨半生事业总成空,少时理想在梦中。
    而眼下颜少君,竟是丝毫不嫌弃他这個草民,不仅给他分地,还愿意雇他做事。
    这让成季无比感动,暗中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一番知遇之恩。
    咚咚咚——门外突然又响起敲门声。
    “成老爷睡下没?”
    成季一惊,忙爬起问道:“何……何事?”
    “我家少君说方才多有得罪,特让在下来赔罪,另外旅途苦寂,又让在下给成老爷送上两个府上的婢女,聊表心意!”
    成季怔怔着推开门,两个只穿着亵衣的婢女,便盈盈跪下一拜。
    还有两个军士,正端着两盘铜钱,俱是上等好钱。
    成季不知所措,那两个军士却径直进屋放下铜钱,在为首汉子的带领下,留下两个婢女便走了。
    “老爷,让奴婢伺候你宽衣吧!”两个婢女开始上手。
    成季扫一眼,这两个婢女俱是青春靓丽,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
    他不由一叹,他年岁已是四十有二,足以称上一句老夫。
    换作以往,便如路旁野草,何人会看他一眼?
    “不用了,回去告诉你家少君,此行我受人之托,不敢再受别家好处!”
    …………
    …………
    三日后,马休备好粮食和铁矿,亲自领队出发。
    洋洋洒洒一百多辆马车,打出马家旗帜,还带着两百余的徒附以作护卫。
    马休将成季叫来与自己共乘一辆马车,车上就他们两人。
    路上没多少话,往往是马休问一句,成季答一句。
    成季答非所问,知道的情报极少,这让马休很是不满。
    问了几回之后,马休也不再过问了。
    两天后,一行人出了吴岳山,再往前一天的路程,便能抵达陈仓县。
    路上流民似乎多了不少,成群结队都在沿着渭河往西走。
    新发出的树叶几乎不见,许多树的树皮也被扒掉,使得原本应当绿意盎然的早春,显得格外的凄凉。
    “成先生,你们太白县自南,是去往汉中的吧?”马休突然问。
    “马少君说的是!”
    “去往汉中的流民多不多?”
    成季没多想,重重点头道:“多,此次我来寻粮,便是我家少君为了赈济流民,不得已只得想此办法!”
    “哦?”马休来了兴趣,“你家少君也收拢流民?他的土地很多吗?”
    “不多,只一亭之地!”
    马休轻蔑一笑:“一亭之地?这用的了多少人?”
    成季不卑不亢道:“不瞒马少君,若是说耕作的农夫,枣林亭早就够了!此次收拢流民,乃是我家少君于心不忍,故而下令赈济收拢!”
    “倒也仁义,眼下收拢多少了?”
    “不下五千人!”
    马休诧异一下:“五千人,便是交由一县之地,怕是也有些困难!”
    成季继续道:“而且还在继续收拢,我家少君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
    “愚蠢!”马休忍不住吐槽,一亭之地有多少产出,他心里多少有数,以一亭之地养这么多无产的流民,拖也得把自己拖死。
    便是求一个仁义的名声,也不至于如此来做。
    成季淡淡一笑:“非是愚蠢,实在是我家那位少君,心存大仁义,见不得百姓在他面前白白饿死,故而才力排众议,决定全力收拢流民!”
    “是有大仁义不假,可他能撑多久?”
    “这就要看马少君,还有汉阳郡的大姓们,到底能买下多少纸,换来多少粮食!”
    马休神情肃穆一些,宣纸这等神物拿出来换粮食,只为多收拢一些流民,如此作派,反倒是令他有些惭愧。
    “纸这东西,眼下自然有多少要多少,可囤积一次之后,怕是用处也就少了,非得等各项事务都习惯用纸,这才能稳定消耗!所以你家那个少君,期望以纸换粮,不过能解一时燃眉之急罢了!”
    成季笑道:“能撑一时便足矣,这些流民只要安顿下来,自己能种地养活自己的!”
    马休不再反驳,在他看来,数千流民安顿的土地,不是一个亭能够腾挪出来。
    他听了成季的这番话后,倒是对那位少君也来了兴趣。
    一个只有一亭之地的地方少君,居然能拿出宣纸这等神物。而拿出宣纸这等神物,居然是为了赈济几个不相干的流民。
    马休真不知该说这位少君愚蠢,还是说这位少君是真君子。
    “那你可否讲讲,在你看来,你家少君为人如何?”
    成季笑了笑,一脸神往道:“我家少君,有英雄之姿!”
    “哦!?”
    成季遥遥拱手道:“我家少君胸怀真仁义,他打心眼里将牛马百姓视作是人!不瞒马少君,便是我成季,之前也不过是一村野农夫!侥幸遇到我家少君,这才能有个温饱。而在这枣林亭,因我家少君而活的百姓,怕是得有上万?”
    马休很想反问,有仁义便算是英雄?
    不过能如此得民心,又能拿出宣纸这等神物,想必还是真有几分能耐。
    成季见马休似乎有些不信,又补充道:“而且我家少君行事,向来公允又有理有据,接管枣林亭以外,短短月余就尽收民心,上下制度更是井井有条。依我看,以我家少君之才能,便是管一个郡也不遑多让!况且我家少君虽仁义,却不是妇人之仁,悲悯之时,仍存规章律令,事事不忘约法三章。我敢说,我家少君今后定能为一两千石!”
    马休听的模糊,或者说成季见识太少,了解颜政太浅。
    可这三言两语,也让马休对那位少君有了个大概印象,觉得此人仁义,深得枣林亭民心。
    当然,成季没有将分地和杀豪强之事托出,更没敢说颜政注释的墨家学说。
    否则马休眼下就不是肃穆,而是错愕加震惊。
    马休又问了一些琐事,心中对枣林亭这位少君,兴趣愈发浓烈起来。
    他觉得若真是大才,倒是可以向父亲举荐,届时打下关中,地盘大了,可以让他当个县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