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怒
作者:六窍俱通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最新章节     
    镇压哪有不死人的,当今的皇上可谓是爱民如子,如果这件事捅到朝廷那里去,如果让朝廷得知他花费重金贿赂了宰相和承宣布政使,然后又欺骗百姓,惩罚下来,绝对是抄家。
    “小民也不想的呀,但是那个带头民夫说如果不还钱,他就要告到朝廷那里去,朝廷要是得知这件事定然严厉处罚。”
    “当时我想让他宽限一些时日,结果他不肯,必须要还钱,最重要的是说出了我贿赂您银子,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我只能将他害死,都是一时的行差踏错。”
    “我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处境,如果不是要将你贿赂我这件事情说出去,我也不会派人去镇压,税部和锦衣卫你有一个是吃素的,查下来我们都跑不掉。”
    “这件事情并不严重,只要你将欠那些民夫的钱还上了,然后我再找个理由将那些死掉的人打成乱党,蒙混过朝廷之后,自然就不用怕。”王辅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可是小民确实没有银子了,没想到修建运河如此花钱,那些商人得知我要修建运河,不光没有降价,反而将修建运河的材料抬高,然后还要付给民夫钱,小人实在是没有钱了,之前的钱已经还给商会了。”
    “原本这件事情还能隐藏或者掩盖,朝廷不会知道这件事,谁能想到河道总督会来山西视察,如果让他发现了端倪,直接便会上报朝廷。”
    “这件事情已经捅出来了,我也兜不住,河道总督和我是同级,我拦不住他,只要他一到河道,便会发现那里几乎是饿殍遍野,这件事情只能向丞相汇报。”
    “我可以帮你一把,也是为了自保,但你要有觉悟。”
    “什么觉悟!”
    “到时候我会照顾好你的家人的。”王辅冰冷的说。
    “什么!”
    “难道还要我说的更清楚一点吗?”
    “是,小人知道了。”
    康元失魂落魄得离开了承宣布政使司,他落寞的身影被暗处的人清楚的看在眼里。
    应天府。
    胡惟庸收到了山西承宣布政使王辅的密信,已经得知了山西发生的一切。
    “蠢货,真的是蠢货,当时看这个康元,觉得他有股子精明劲儿,便把他这件事办了,没想到这个人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老爷,是否有烦心的事?”
    “不错,你看看这封信吧。”
    胡管家看了信之后,也不由得脸色大变。
    “这个王辅的脑袋真的是坏掉了,他怎么能够帮忙镇压呢?”
    “你没有看清楚吗?他收了人家五十万两银子的贿赂,以朝廷的名义做了背书,欺骗了下面的官员,调集民夫,真的是钻到了钱眼里了,如今这些民夫身无分文,家无斗米,不闹事才怪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收受贿赂的事情不知道怎么泄露了出去,让底下的人得到了消息,那些民夫便想着上京城告御状,结果王辅害怕了就派人镇压,一口气杀了上百人。”
    “原本这件事他们还一直打算瞒着,现在河道总督要去巡查,瞒不下去了,才想着过来求救。”
    “那我们需要救他们吗?”
    “这件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有收到这封信吗?两个不认识的人,惹出的篓子,自然要让他们自己收拾,凭什么让本相给他们擦屁股。”胡惟庸理都不理。
    这件事情本来就和他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只是和汉王殿下提了几嘴,下面的人没办好事,是下面人的责任,和他有什么关系?
    只要他不管这件事情就扯不到他的身上,只要他一管,反而会陷入泥潭。
    “王辅也不管吗?之前他每年可是孝敬了我们不少银子呢。”
    “胡扯,他没有给我送过一分银子,他自己想要去古玩店购买字画,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蠢人,坐在如此高位,我能救得了他一次,难道救得了他十次八次吗?死了也白死。”
    “是,老爷。”
    胡惟庸不知道的是他的命已经悬于一线了。
    毫无波澜的漠视一件书信之后,他又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各国使臣的接待之中。
    不少的使臣都表现出想要和大明修好,每年为大明朝贡珍宝美女特产的意愿,希望大明能够对他们保护和册封。
    朱元璋在得知众多使臣愿意朝拜之后,十分高兴,当即让那些使臣来到奉天殿,依次的跪拜,并且对他们会进行册,确立蕃属关系和羁縻统治。
    奉天殿。
    “圣上有旨,宣各国使臣入殿跪拜。”贴身太监王景弘扯开嗓子高喊。
    “瀛国使臣丰臣太二入殿参拜。”
    几个个子并不高的人走了进来,他们身穿华服模样,虽然有些滑稽,但是一脸严肃和敬畏,进入大殿之后,恭恭敬敬的跪下,行三跪九叩之礼。
    “东瀛使臣,拜见大明大皇帝陛下,愿大明国运昌隆,愿皇上千秋万岁。”
    “赏。”
    “多谢大皇帝陛下。”
    “高丽使臣李天尧,拜见大明大皇帝陛下,愿大明国运昌隆,愿皇上千秋万岁。”
    ……
    朱元璋的虚荣心与成就感前所未有的满足,这便是站在权力巅峰的快,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这种快乐。
    朝拜一天之后,朱元璋命令礼部的官员布置好美酒和佳肴招待各国使臣,一定要礼数周全,然后赏赐一些货物送他们归国。
    “惟庸啊,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咱很满意,一定要给你大大的赏赐。”朱元璋说。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的使臣前来参拜,准确来说还是有些疏忽。按道理来说,外国的使臣需要居住到紫宸殿的。”
    “但是紫宸殿太小,并不能使得全部的使臣暂居和接待,如果让他们有的住宫殿,有的住驿馆,会让那些外国使臣误会我们并没有接待他们的诚意,这样有损国体,臣认为应该选一处地方重新修建一个新的紫辰殿来接待这些外来的使臣。”
    “你说的不错,日后这些人每年都要来参拜,等航海的船队去了更多的地方,过来参拜的人也会更多,为了能安顿好这些时辰,我们确实应该另行修建宫殿。同样的,这件事情交给你去总管吧。”
    “多谢圣上。”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臣告退。”
    朱元璋向着坤宁宫走去,结果在半途遇到了拿着奏折一脸担忧的太子。
    “标儿,你怎么在这看起来脸色怎么如此不佳?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你应该高兴才对。”朱元璋问。
    “这件事情本不该麻烦父皇,扫了您的兴致,实在是做儿子的不对,但是事关重大,关系到山西的民生必须要上报,请您先不要生气。”
    “说吧。”
    “山西布政使王辅勾结晋商商会的会长,私自征调民夫修建运河,结果发不出银子,激起民变,王辅派兵镇压,导致上百人伤亡,如今更是瞒报。”
    “多亏了河道总督张宁及时发现,同时上报给我,我即刻派锦衣卫严查,情况属实,民夫被官府和商人所骗,错过了耕种的时节,导致一年颗粒无收,发给他们的工钱又被骗回。现在这十万人已经断粮,不少人已经饿死了。”
    “两个月的时间,官服没有座位。”
    “该死。真的该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老五上报过运河修建的图纸,还有地方根本没有山西,为什么山西会因为修建运河而酿成这样的惨剧?”
    “让布政使王辅和都指挥使薛岳滚过来见咱,同时告知按察使刘济开仓赈济百姓,命令锦衣卫严厉的监察,如果再发生流血的事情,就让他们都可以去死了。”
    原本心情悬若云端的朱元璋,瞬间就如同跌落谷底一样,这样的落差使得他勃然大怒,之前还想着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居然在山西发生了这样的惨案。
    朱元璋面色阴沉,一场风暴已经酝酿在心中,看来整顿吏治的时机到了。
    朱元璋的圣旨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
    除了马上下令召见涉事的人员和大臣之外,还命令锦衣卫详细的盘查。
    因为这里面的事情涉及了太多的疑点,如果不调查清楚贸然处理的话,恐怕会引起没必要的争端。
    疑点有很多,第一个疑点就是他得知是在山西修建京杭大运河支流的时候才出现如此祸事,看情况来说,之前的图纸并没有涉及到山西动工,为什么山西商人会参与其中,以此为理由,鱼肉百姓。
    其二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整个山西的官员为什么没有得到一点的消息,没有任何的人提出质疑。
    第三就是当地的士兵。按道理来说,是由都指挥使掌控的。为什么布政使却可以调集卫所的士兵镇压闹事的百姓。
    还有就是为什么堂堂一个布政使会和商人勾结在一起,到底是有权钱的交易,还是内部有什么其他的因素,这都是不得而知的。
    作为帝王,当然不能武断,即使处于暴怒的边缘,依旧还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
    三日之后,晋商商会的代表康元,布政使王辅以及都指挥使薛岳被八百里加急押解进京,毛骧亲自督办得事件原委已经落实清楚。
    看到锦衣卫的调查报告,朱元璋只觉得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