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二榜进士,玄武书院再次霸榜!
作者:手抽的鸡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     
    “起来!”
    老朱没好气的搀了他一把:“咱什么时候说你泄题了?”
    “咱来问你,这改土归流之策是你想的?”
    朱允熥摇摇头:“那倒不是。”
    “是苏大人无意间向孙儿提过一嘴,孙儿觉得极其有理,就私下里琢磨过。”
    “后来拿着心得去请教苏大人,苏大人又帮着完善了许多,才有了这方策。”
    老朱颔首,表示满意:“此策虽非汝所创,然观汝为此殚精竭虑,实属难得,甚好。”
    难得听爷爷夸自己,朱允熥有些羞赧:“苏大人常说孙儿愚笨,不及二哥,唯有笨鸟先飞。”
    “哼,未必。”
    老朱不置可否:“你的禁足之令解了,出入宫门也可随意,但切记一定要带足护卫,万不可莽撞出宫,
    慎饮食,谨宿卫,远小人,近贤臣,可记住了?”
    朱允熥一听禁足解了,顿时大喜:“多谢皇爷爷!”
    “好了,你先去吧。”
    朱允熥美滋滋的离开御书房。
    他只晓得皇爷爷允许他出宫去找大哥玩了,却不晓得提醒他的最后一句,又代表着什么。
    “马忠良,老二在干嘛呢?”
    马忠良战战兢兢的看了一眼老朱:“回皇爷的话,二爷出宫去了,说是...”
    “不用说了。”
    老朱背着手走到窗边,叹了口气。
    他恼怒朱允炆,更恼怒他自己。
    从什么时候起,这个自己一向看中的皇孙,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到底是皇孙,还是文官集团的傀儡?
    老朱仿佛看到自己百年之后,他用二十年时间才营造出来文武制衡的局面,被打破的后的惨烈局面。
    大明,该走向何方?
    老朱眼神忽然变得十分凛冽,几步走回龙案之旁,冷声说道:“研墨。”
    翌日一早,奉天殿。
    早朝之时,以张庭兰为首的浙江文官集团,虽不敢对这次新科状元质疑。
    但他们的矛头纷纷对准‘改土归流之策’。
    只可惜,他们一夜之间根本找不出此策的漏洞,只好从‘祖宗之法,不可擅改’这个角度抨击。
    老朱眉毛一挑。
    祖宗之法?
    这大明朝除了咱,还有第二个祖宗吗?
    可还没等他开喷,任亨泰和李仕鲁就率先开火了。
    这俩人一字一句,有礼有节的详述改土归流之策的好处,怼的那些文官哑口无言。
    最后议题更是直接演变成,改土归流之策应何时施行、用谁去施行之上。
    有了帮手,老朱反而乐呵呵的看起了热闹。
    直到最后才一锤定音,决议将此事暂押,并命六部拟个章程上来。
    而许圭的那篇考卷,居然成了大明西南策的指南。
    临下朝的时候,老朱忽然神秘的说了一句:“对了,若是对改土归流之策有何不明之处,可去寻熥儿。”
    看着老朱离开的背影,百官傻眼。
    寻三皇孙?
    他和改土归流之策又有何关系?
    唯有任亨泰看明白了什么,神秘笑笑转身出了门。
    找三皇孙有什么意思?
    找苏大人多好。
    。。。
    两日后。
    礼部大院外再次被里三层外三层围满。
    虽不像会试发榜的举子众多,但前来瞧热闹的百姓却更多了。
    毕竟,谁都想见见恩科状元,到底花落谁家。
    还有不少京中大族,富商豪绅,派家丁死死盯着发榜后,到底何人中试,名次为何。
    尤其要打问出年龄,以及是否婚配。
    虽然明朝不再流行宋朝的榜下捉婿,但明面上没人搞,私下里动作却一点都不会少。
    每年的新科进士,不知最后有多少抛妻弃子,投入豪门,权钱交易的。
    殿试发榜,苏谨还是很‘给面子’的来了。
    玄武书院十九新晋新科进士,排着整齐的队列齐步来到礼部门口,歘的一声站的笔直。
    旁边的众人纷纷露出奇异的目光,对着队伍指指点点。
    童福山站在队伍里嘴角直抽抽,他算是明白先生嘴里的‘社死’究竟是何意了。
    坐在远处的苏谨,乐的嘴都歪了:“看别人当街社死,果然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啊!”
    人群里的夏云,冷眼瞧着这堆活宝狞笑:“哼,暂让你们风光一时,一会登榜之后看你们还能不能笑的出来!”
    发榜很快,很快礼部官员和衙吏,举着榜文走了出来。
    张贴的第一张是三榜,也就是同进士及第的三甲。
    虽然知道概率不大,但夏云还是不死心的想在上面找玄武书院的名字。
    然而...
    “什么?我是三甲?”
    夏云不敢置信的揉揉眼睛,分明在倒数第一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若是以前,能中三甲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可他叛出玄武书院,又拜在缑城先生门下,却只换来一个三甲最末的名次,让他如何接受?
    “不,我不信!不公,不公!”
    一个礼部官员带着士兵闻言走了过来:“何人大肆喧哗!”
    “不公,不公!”
    夏云恶狠狠的怒斥:“我怎么可能只是三甲!不公!”
    礼部官员恶狠狠的盯着他:“殿试名次皆为陛下和翰林学士所决,你可是在质疑陛下不公?”
    夏云的嘴犹如被破抹布堵住,垂头丧气的低下头去:“学生不敢。”
    “哼,如今你也有功名在身,注意你的言行!”
    “是。”
    还没等夏云颓丧完,整个萧山书院的学生们统统都疯了。
    他们的名次简直太好找了,倒着往上数三十二个就行,全中。
    萧山书院,皆是三甲!
    若是一普通书院,这也算是壮举了。
    可明眼人都知道,萧山书院背后可是缑城先生方孝儒,还有二皇孙撑腰。
    可如今只中了三甲?
    不少会试落榜,本来还准备探探口风,欲报萧山书院的举子,见状纷纷露出踌躇之色。
    “算了,还是看看玄武书院和其他书院吧。”
    “就是。说不定玄武书院都落榜了呢?我是不是就能递补上去了?”
    虽然明知不可能,但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二榜,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一些‘散兵游勇’,他们是小书院出身,或者干脆就是寒门的贡士,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中二甲。
    名次居然还在萧山书院之前,无不欢欣鼓舞,手舞足蹈。
    愁的是萧山书院学子。
    看着二榜之首,一直蔓延到十六的位置,皆被玄武书院那一个个刺眼的名字占领...
    高成耀
    顾恒
    周祖政...
    文道光...
    周伯康...
    匡显...
    路确...
    喻良...
    吴让...
    梁熙...
    武信...
    魏圭...
    应承完...
    徐孟恕...
    许遇生...
    李俊...
    二榜进士,玄武书院再次霸榜!
    夏云看向最后一张天榜,那被红纸遮住的三个名字,眼中充满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