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粮站
作者:感冒没药   年代穿书,我和反派囤货过荒年最新章节     
    路过二十来辆车,才找到孙银花四人。
    孙银花看起来很狼狈,三个小的满脸通红,喘着粗气。
    谢昭昭他们先和孙银花打了招呼,才问孙银花他们怎么了?看上去很累。
    孙银花说:“三个人,三根绳子,我推着车子,一会儿这边偏,一会儿那边偏。”
    孙建树反驳道:“车子偏向建党那边,我当然要拉回来,不然翻车怎么办。”
    “对,你俩都这么想,所以来回扯绳子。你俩知道我在后面不让车翻,使了多大力气吗?”孙银花大声的训他们,接着又小声和谢昭昭他们说:“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
    谢大树没想到大嫂比他更惨,大手一挥,“我比你好点,昭昭力气小,车子一直往江淮那边跑。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还给他俩换了位置,结果,江淮在哪,车子就向哪跑。”
    都是这种问题,她这里,因为两个小子力气差不多大,所以才两边跑。
    孙银花问了别人,都说前面有人拉车,就会出现问题。
    “大树,咱俩换换人,你看怎么样?”
    “大嫂不用。”
    听到谢大树拒绝,孙银花有点失望。没想到谢大树接着说,“昭昭、江淮已经想出法儿来,我试过,比现在好使,还不跑偏。”
    孙银花没想到还有后续,惊喜的问道:“真的?”
    “真的。”谢大树转头对江淮说:“快给你娘系个绳子,让她试试。”
    江淮走到车前把三根绳子解下来,按着刚才的方法又系了一遍。
    剩下的一根被他塞到粮食袋中间,拍拍手,“好了。”
    谢昭昭让三丫她们分开站,不要都站在一边,尤其是建军和建党哥俩,一定要分两边。
    孙银花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孩子拉车试一下。
    走了一段路,果然方向不偏。
    “真行。”孙银花声音充满惊喜。
    折磨她半路的问题,绳子换个系法就能解决。
    这么简单的事,以前怎么没人想出来。
    这会儿,她看谢昭昭和江淮都带滤镜,摸摸两人头,语气和蔼,面带笑容,“真是好孩子。”
    谢昭昭打了个寒战,孙银花说完这句,又转头和谢大树说话。
    谢昭昭跟江淮说,“太可怕了,大娘还是以前的样子好。”
    江淮在心里悄悄认同她的话。
    刚才的样子,他也不适应。
    谢大树和孙银花说了几句话,招呼谢昭昭两人回去。
    等他们走远,孙银花转头去寻找她好朋友,说好消息。
    谢昭昭她们回去没多久,车队开始动起来,前面消息传过来,是翻车了。
    重新上路,谢大树轻松很多,小车推的从容不迫。
    没多远,骑自行车的人又来了,词都没变,“靠边停车,原地等待。靠边停车,原地等待。”
    走走停停搞人心态,谢昭昭不由自主地说道:“又怎么啦?”
    除了谢昭昭,其他人都猜到为什么停车,她吃亏在不熟悉地图。
    江淮告诉她,“前面上坡。”
    运粮车上坡,都很慢。
    谢昭昭有点忧虑,“咱们三个能上去吗?”
    江淮拿不准,看向谢大树。
    谢大树脸上云淡风轻,“别担心,有人帮忙推车。”
    这次从前面传来一个消息 ,有一种新的,拉手推车方法,不会跑偏。
    让大家快换上。
    谢昭昭三人:.......
    他们才是发明者。
    到了跟前,谢昭昭才知道,“有人”帮忙指的是,谢大山他们一群干部。
    后面的路,没再出什么事故。
    顺利到达粮站。
    每个公社都有一座粮站,不仅肩负着收购大队所交的公粮任务,还要日常供应各个单位吃商品粮户的粮油,还要为国家储存预防自然灾害的粮食。
    每到交公粮的时候,就是粮站最繁忙的时候。
    谢昭昭他们大队到的时候,前面就一个大队,
    等了不久,就有检验人员和过磅人员过来。
    检验员一到,谢大山几个干部赶紧站起来围上去。
    谢大山从兜里掏出一盒烟,给他们一人分一支。
    检验人员接了烟,也不抽,有的夹在耳朵后,有的放到口袋里。
    他们带来的粮食,不算预留的麦种,交给粮站的粮食,是全部粮食里面品质最好的。
    次点的、坏的,都是社员自己留着吃。
    不这样也没办法,内空铁钎一插,只要说你不合格,不管你怎么解释,路有多远都要带回去。
    他们忍着脾气,接受粮站员工呵斥,只求顺利交上公粮。
    谢昭昭等了一会儿,问江淮:“要多久啊?”
    江淮摇摇头,“不知道,看他们心情,有时候半天多,有时候一天交不完,还要在粮站过夜。”
    谢昭昭听了有些惊讶。
    江淮递给她一个杂粮窝头,“凑合吃点东西,看样子要到下午。”
    “谁给你的?”谢昭昭问他。
    江淮说:“奶准备的,四叔拿着了。都有。”
    谢昭昭知道现在不能挑剔,吃了窝头。
    谢大树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她让江淮排队,自己转到粮站门口。
    谢昭昭钻进粮站隔壁,问道:“茶怎么卖?”
    里面的老板答道:“苦茶,两分一碗。”
    “管送吗?”
    老板说:“多要管送。”
    谢昭昭心里计算谢家人数,怕一碗不解口渴,跟他要了五毛钱的茶。
    谢昭昭以为要一碗一碗端过去,谁知道老板右手拎着一个大壶,左手拖着一摞碗走出来。
    “人在哪?”
    “院里。”谢昭昭领着老板去找江淮。
    验粮处,谢大山他们被几个工作人员折磨的没脾气。
    天热路远,好不容易来了,还得被他们鸡蛋里面挑骨头。
    明明他们带来的是最好的粮食。
    烟给了,笑脸递了,孙子装了,双方越说火气越大。
    现在检验人员耍脾气,非说口渴,让同事回去拿水,已经停止验粮。
    一早出门到现在,他们谁不口渴,还得哄着人家,怕人家真翻脸。
    以前不是没有过,双方闹严重了,粮站一连关门三天。
    近的还能回去,远的只能在粮站门口等三天。
    好说歹说,就是不肯验粮。
    谢大山烦得不行,走出验粮处透气。
    正好看见,谢昭昭跟苦茶老板走在一起。
    谢大山赶紧走过去,问她,“你干什么去了?”
    “口渴,买几碗苦茶,老板,给我大伯来一碗。”谢昭昭让老板给谢大山倒茶。
    谢大山尝过,虽然嘴里苦涩,但心里火气,却降下去不少。
    他问道:“你买了多少?”
    老板拍拍壶,“全都是,五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