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玉佩可能是金手指吗?
作者:感冒没药   年代穿书,我和反派囤货过荒年最新章节     
    玉佩能保存下来,主要是谢家没人识货。
    谢家没人知道玉佩除了绿色,还有其他颜色。
    如果知道,孙银花早就卖掉换粮食吃。
    孙银花交给江淮,挤出一个自认为很友善慈祥,其实很扭曲的笑,看着他说:“娘这些年一直给你留着,本来还想着,等你长大结婚时候给你,现在你也懂事了,也快是大人了,提前给你,以后就自己保管吧。”
    江淮接过玉佩,“谢谢娘。”
    谢昭昭仔细看了两眼,环形玉佩,侧面刻着“江淮”二字。
    确实应该是反派的东西。书中倒是没提过这回事。
    江淮情绪有些不稳定,强撑着道:“娘我先回去了。”
    孙银花巴不得他们赶紧走,点点头,假意的说:“行,你们以后想找他们玩,就直接过来。”
    出了门,江淮趔趄一下,吓了谢昭昭一跳,赶紧扶住他,“怎么了?”
    江淮攥紧手里的玉佩,摇摇头,“没事,先回家。”
    “到底怎么啦?”回去后,江淮一直干坐着不动,两眼无神,精神放空,谢昭昭急死了,问又不说话。
    她只能在脑子里翻剧情。
    反派没得到玉佩是一定的。
    顺着书中发展,孙银花直到死,应该还保留着玉佩。
    如果不搬家,玉佩就会在谢老太院子,大房原来住的屋。
    所以呢,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反派是怎么和主角走到敌对关系?一开始明明在合作。
    谢昭昭再回想,感觉关系变化比较突兀,绝对有她没想到的地方。
    嗯......斗倒李家后,男主好像在反派家住过一晚,后来两人的关系就开始慢慢变坏。
    玉佩到了男主手里?他为什么对付反派?
    小说定律,因为玉佩是宝贝,男主担心,杀人灭口。
    谢昭昭觉得她的猜测是最合理的,江淮不知不觉也给主角送了金手指。
    为了主角的伟岸正,玉佩原主人,黑化下线。
    她瞟了一眼又一眼,江淮想当没发现都不行,以为她想看玉佩,“给你。”
    谢昭昭对江淮笑笑,摆手,她没有接过来,在他手心里看了看,“你收好。别再弄丢。”
    玉佩不仅关系到金手指,还关系到他的亲生父母。
    她又问江淮,“看到玉佩,有想起来的事吗?”
    江淮愣了一下,说道:“零星几个画面。里面的人穿着军装。”
    他给她描述那几个画面。
    谢昭昭告诉江淮,她的猜测,“是部队,虽然不能保证你父母一定是军人,但他们一定和军人有关。”
    江淮抿着唇,目光复杂的盯着玉佩看了一眼,起身塞到盒子里。
    小时候的事,他都忘了,现在他就是李谢大队的江淮,玉佩不当吃不当喝,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咚咚咚.......”
    队里大钟的声音传来,敲大钟代表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开大会。
    这种大会,通常情况下,都要开很长时间,次数多了,人们就养成了自备小马扎的习惯。
    谢昭昭和江淮一人拿着一个马扎,和谢家人集合,一起向队部走去。
    路上大家都议论纷纷。
    “今天队里的干部,是不是都去公社开会了?”
    “公社给他们开完会,他们回来立刻给咱们开会,不知道要说什么。”
    “上次开大会,是关于李家那两个人。”
    “下午是不是不用上工了?”
    “不上就不上,没人认真干活。”
    队部门前,“一”字型摆着几张桌子,大队干部坐在桌子后面,其余小干部都在维持秩序。
    整个现场都是嗡嗡嗡的交谈声。
    “安静,安静,大家先听我说。”新大队长叫朱满常,是村里的杂姓,他和谢大山并排坐在中间位置。
    他把报纸卷起来,放在嘴边,当喇叭用。
    村级单位也有分工,谢大山是支书,他一般都是向上负责,朱满常向下负责。
    “同志们,今天我们去公社开会,带回来几份人民日报,公社让我给大家念念。
    第一份,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立刻炸了,他们都想象不出来,这么多斤,得多大一堆。
    这个叫建国一社的地方,到底怎么种的?产量这么高。
    朱满常根本没管,下面的喧哗,公社让拿报纸回来,他就拿。
    让他读,他就读。
    “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徐水东尼社亩产山药豆12万斤......
    临秋红光社,一棵白菜500斤.......”
    不只社员听的目瞪口呆,难以相信。谢昭昭这个知道大跃进浮夸风的人,都震惊的没办法。
    太能吹了。
    她都想不明白,吹这么高亩产有啥好处,就不怕交不上粮食?
    “同志们,别的地方都能亩产这么高,咱们公社、咱们大队也不能落后,公社让咱们要争取小麦亩产万斤。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社员们看向黄澄澄的麦子,怎么看也不像能亩产万斤,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同志们,拖拉机想不想要,化肥想不想要,工业品想不想要,只要咱们产量够高,省里就给这些东西。
    收了这一茬,咱们也建卫星田,深耕密作,争取亩产万斤。”
    谢昭昭感觉都疯了,不跟着欢呼喊口号,就是异类。每个人脸上都透着狂热。
    天天和土地打交道,具体亩产能有多少斤,没个逼数吗?。
    虚报二三百斤,没准还能努力一把。现在可怎么办?
    谢昭昭还以为谢大山当支书,碰到这种情况会好一些,没想到根本没用。
    她悄悄问江淮,“你信吗?”
    江淮想了想,“我想信。”
    散了会,谢家人不约而同都来到老宅。
    谢老头吧嗒吧嗒抽旱烟。
    “大伯,您怎么不拦着点?”让大队长这么乱吹。
    谢大山无奈,他从公社回来眉头就没松开过,““我靠啥拦着,从省里到公社都这样干,
    一开始我寻思报个亩产300斤,公社不愿意。
    还说,省里都有亩产万斤的了,你好意思报个亩产三百斤?
    多少都得虚报一点意思意思,不肯虚报的,全部被抓起来了,公社说他们保守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