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官制改革
作者:悦宝凶猛   带着女神闯汉末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时间,李骏带着妻妾们开始了在凉州游玩和视察的行程。
    大部分壮劳力都在忙着开挖水渠,按照规划,这以后可是要贯通黄河和渭水的。
    这也是将来塞上江南计划的基础。
    妇孺们则是沿着水渠边上忙着看护沙棘,这些低矮的灌木将来就是他们换取粮食的本钱。
    唐婉则已经考察好地方,两座罐头和果干工坊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
    李骏对于卢毓的工作很满意,便开始给他画起大饼
    “子家,好好干,将来这凉州我可就托付给你了。”
    卢毓自然明白李骏的意思,大喜过望
    “多谢主公。”
    “哈哈哈,好,我过几日便回幽州了,封了公爵,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主公放心,北地和安定属下一定治理好,争取早日实现自给自足。”
    李骏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卢毓的肩膀,继续向前走去。
    这次回去李骏确实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改革官制。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实在是太繁杂了,而且各官职之间职能重复很厉害。
    李骏也想创造全新的制度,只是翻来覆去想了很多,发现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三省六部制绝对是巅峰之做。
    只不过很可惜,自己手上人才太少了,恐怕这三省六部根本填不满。
    像房玄龄、杜如晦这种大才还外放在刺史位置上根本收不回来。
    不过很多官职必须先设立起来,也算给大家一个奔头,一个期待吧。
    接下来的日子,即使在马车上,李骏也在忙着书写官职的安排。
    三省六部制自然是要配套九品制运行的,那么很多官职就要相对应地配套上。
    正一品的三公、三师自然而然就是恩养老臣的虚职,目前合适的人选也只有蔡邕和黄承彦、管宁、邴原这几人;
    从一品的太子三师目前也没有合适人选,况且自己现在也不可能设立太子,那是大逆不道;
    正二品的就是三省长官,于谦可以胜任其中的尚书令,其他两省就暂时空缺了;
    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的人选自然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正三品的官职最多,不仅有六部尚书,还有就是麾下的武将们,应该不少都会安排在这一档;
    至于作为封疆大吏的各州刺史、都督,李骏就准备安排在从三品,也正式把刺史确定为郡守的上官。
    再往下就实在太多了,李骏只能列个大纲,让于谦帮着参谋了。
    晚上,吃过饭之后,唐婉来到李骏的中军大帐,看到丈夫还在奋笔疾书,不禁有些好奇看了过来。
    “李骏你要改官制?”
    “是啊,把三公九卿改为三省六部制,这样职权更清晰一些”
    李骏想到什么,把之前自己写全拿出来递给唐婉
    “婉儿,你也是大总裁,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人事制度嘛,唐婉还是很熟悉的,便义不容辞地接过来看了起来。
    两个时辰后,唐婉放下手中的纸
    “李骏,其实一开始你完全可以只设六部,不设三省,我记得明朝也是没有三省的。”
    “对,明朝是内阁制。”
    “你现在手上人才也不够,设立这么大的机构,大部分官职都空着,不如多让他们去做实事;
    你看你这三省之中,尚书省明显权责过大,中书省和门下省反而变成了摆设;
    六部的职能也没有完全覆盖一些工作,因此我看不如多设一些部门,然后组建内阁,用投票制。”
    听完唐婉的话,李骏陷入了沉吟。
    不得不说唐婉的话有道理,至少在目前来看,把一个大才放在左右仆射这种类宰相位置上,不如让他具体负责一个部门。
    至于其他事情,把这些人聚拢起来组建内阁,完全可以替代尚书令和左右仆射的功能。
    “毕竟是管过大企业的大总裁,比我厉害多了”
    李骏想通了,笑着看向唐婉。
    唐婉俏脸一红,捶了他一下娇嗔道
    “就知道拍马屁,都老夫老妻了,也不害臊,我哪有你厉害,你可是一方霸主,管理着几千万人。”
    “时代不一样了嘛,晚上婉儿你陪我……”
    “不要,今天晚上按规矩是莲姐和万年陪你,我不能坏了规矩”
    唐婉找机会挣脱李骏的魔爪便离开了。
    第二天,茅塞顿开的李骏继续奋笔疾书,开始重新修改。
    取消了三省,又把工商业的内容单独出来,设立商部,农牧业独立出来设立农部,把情报和制定战略战术的工作独立出来设立参谋部。
    后续还会有更多部门,目前人才有限,也只能先这样了。
    建安十三年六月,李骏回到蓟县,于谦早就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
    六月二十八日,李骏登台祭告天地,正式就任燕公爵位,建立燕公国,麾下所有军队改称燕军,改换旗帜。
    随后,李骏正式宣布自己多日来准备好的官制改革文书。
    随即开始根据个人影响力和功绩各官职的册封:
    拜蔡邕为太师,邴原为太傅,管宁为司徒,追封卢植为太尉,于谦为太保兼任内阁首辅,正一品官衔;
    户部尚书由于谦兼任;
    简雍任礼部尚书;
    戏忠任兵部尚书兼参谋次长;
    郭嘉任参谋总长;
    马钧任工部尚书;
    糜竺任商部尚书;
    国渊任农部尚书;
    李儒任吏部尚书;
    邹靖任刑部尚书;
    以上各部尚书为正三品官衔,不过因为他们兼任内阁成员,因此享受正二品待遇。
    各州都督,漠南都护府都护,天策将军为从三品官职,这些人兼任参谋部参谋。
    各州刺史同样为从三品。
    各州长史、别驾,都督府长史都为正四品官职,同样挂在这一档的还有张飞、赵云、黄忠这些天策府武将。
    各州府下属的从事被明确为正五品。
    按各郡的实力,分为上中下三等郡,太守和都尉分别任正四、从四、正五品三级。
    各郡属官则被明确为正六品。
    县令则是全部明确为正七品。
    县尉、主簿等官职为从七品。
    基本的骨架明确了,剩下的就是将来再一级一级明确了。
    军方的全部交给参谋部和兵部讨论,最后交给内阁和李骏审核便是了。
    有了内阁和各部分摊事务,于谦的压力轻了不少。
    全幽州上下,要说最激动的人,莫过于糜竺和邹靖。
    他们没想到当初一个选择,可以让他们走上燕国高层,成为真正的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