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花式越狱展览会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有一个事情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其实都差点儿成为gczy国家。
    法国如果不是戴高乐临危受命二次上位后高压镇压,可能现在法国国旗上也有锤子和镰刀;而二战时期欧洲那里宣传gczy最多的既不是俄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英国人。
    在那个时期英国很多平民出身的高层都是gczy的拥护者。
    科尔迪茨战俘营里的英国战俘里关着好多gczy者,他们被关在这里没事干干脆就宣传起了gczy,而且在这里还有他们最好的宣传目标——勤务兵。
    这里的军官不是还有勤务兵跟着吗?
    这里很多勤务兵都是跟军官同时被俘的,按理说他们应该被关在士兵战俘营,但是因为科尔迪茨战俘营独特的制度,所以又被调到这里伺候那些军官。
    那些勤务兵接受了阶级理论教育后回过神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子们被俘前伺候你们这些官老爷们吃喝拉撒也就罢了,凭什么被俘后还要伺候你们?
    老子们要造反!
    于是勤务兵们就掀起了暴动要跟官老爷们好好理论理论。
    当时德军守卫们都懵了:我们没有跟你们刑讯逼供你们怎么自己打起来了?
    闻讯赶来的‘酒蒙子’普利姆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简直都要崩溃了然后很快解决了这次冲突。
    他是怎么轻松解决这次冲突的?
    他直接告诉那些造反的勤务兵:我们这里是军官战俘营,你们这些勤务兵压根就不是这座监狱的关押对象,让你们待在这里就是伺候这些官老爷的。
    那些勤务兵也懵了:那既然这里不是关押我们的地方……那我们走?
    普利姆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就把他们……
    释放了……
    放了……
    了……
    而且由于这里关押的那些官老爷们没有人伺候生活,他还特意去外面帮他们雇佣了一批人来伺候他们起居!
    这里战俘平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踢踢足球,打打排球、橄榄球,法国战俘搞了一个管弦乐队;荷兰人搞了个吉他乐队;英国人更牛,建了五个滑稽剧团,因为需要女性角色,干脆让一些战俘留长发刮腿毛力求一个真实……
    平时很多人闲着没事就在那里跟别的国家战俘学习外语,事实上很多这个监狱的囚犯战后都去做了外交工作。
    能在那里坐牢,夫复何求啊!
    不过这还不是这个监狱最有意思的事情。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熟悉西方电影的都知道,西方有大量的关于二战时期越狱的电影,比如说什么《大逃亡》、《战俘列车》、《逃离索比堡》、《胜利大逃亡》、《死亡越狱》等等等等。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那些战俘不甘被俘勇于斗争机智勇敢的体现。
    屁咧!
    事情的真相是:他们害怕影响自己的前途!
    二战时期欧洲各国的军官条例上几乎上都有明文规定:军官被俘后一定要主动越狱否则就是违反条例,战后要接受相关惩罚,如果越狱成功?那就也会有表彰。
    也就因为这点儿,科尔迪茨战俘营简直就成了越狱训练营,各国的战俘排着队越狱。
    关于这点儿,科尔迪茨战俘营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堪称可以被战俘们供起来的圣人。
    他们和战俘们立了越狱的规矩。
    没错,在这里越狱是有规矩的。
    战俘可以越狱那监狱自然也可以抓捕,大家各凭本事。但是战俘们都是有身份的体面人,那离开监狱外出时间不能越狱不然是辜负了监狱的福利;去小镇上采购的物资不能用于越狱,越狱时候使用的工具必须是平自己本事搞出来的。
    如果越狱被抓怎么办?
    严格按照《日内瓦公约》规定——关禁闭!
    这个处罚力度简直就是在鼓励越狱。
    那么这所监狱第一个从这个监狱越狱的人是谁呢?
    就是日后的法国陆军上将阿兰-勒雷。
    当时他关在这里的时候还是中尉。
    他是怎么逃出去的?
    1941年4月11日那天,他发现监狱里有个小屋没有锁门他就藏在里面。
    按照他的想法是:看守点名的时候会发现他不在队伍里,然后守卫们就会去四下搜寻,这时候监狱内部空虚他可以趁乱逃出去。
    结果他等到半夜发现监狱里连声警报声都没响——原来守卫点名的时候压根就没发现他不在队伍里。
    这下阿兰-勒雷就尴尬了,这时候逃还是不逃呢?
    多亏他参战前是一个攀登爱好者,干脆一咬牙一跺脚爬上了二十七米高墙,然后凭借自己在监狱里学到的流利德语一路畅通无阻的回到法国。
    就这么说吧,1942年秋季之前,科尔迪茨战俘营简直就是花式越狱展览会。各种各样的越狱手段层出不穷。
    不过估计大多数军官压根就不想逃走。
    他们又不傻,外面那么乱,哪里有科尔迪茨战俘营待着舒服?他们只是按照军官条例进行越狱活动避免被战后清算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们的越狱主力方向都在挖地道。
    科尔迪茨战俘营可是建立在悬崖上,怎么可能挖通这个地道?
    而且就算是挖地道还是各国挖各国的一点儿也不团结:法国人从地窖挖,波兰人从院子挖,英国人从下水道挖。
    不过英国人估计首先想明白在悬崖上挖地洞这事儿多不靠谱或者干脆就是做做样子,他们第一个就放弃了;而波兰人后来被从这个监狱里转移到了别的地方——你们国家都没了凭什么住这么高级的监狱?而波兰人转移的时候以150根香烟的价格把自己挖的地洞卖给了英国人当储藏室……
    而最能挖的是法国人。
    他们挖通的第一个出口在悬崖边上,下去就能跌死那种;他们换了方向又挖了两年,然后又打通了出口——这次出口是在战俘营的中心花园里。
    而在科尔迪茨战俘营也诞生了无数‘越狱名人’。
    比如英国军官彼得-艾伦通过藏身换洗床垫越狱,然后凭借过硬的德语逃到了维也纳,然后发现自己既没钱又无处可去,于是又去自首被送了监狱。
    他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法国中尉保施隆。
    这哥们伪装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然后通过床单结绳逃出了医院越狱成功。
    但是这哥们不会德语。
    但是他不怕啊,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他有优秀的观察能力!
    他出逃一周后在一座城市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三层建筑物,这里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却经常有人进入,尽管所有人都身着便衣却异常警惕。
    保施隆一看妥了:这分明是盟军情报机构的秘密据点!
    然后他赶紧进去寻求帮助!
    事实证明:作为一名优秀军官保施隆的判断力还是不错的,这确实是一个秘密据点。
    唯一一点儿小瑕疵是:这里并不是盟军情报机构的秘密据点而是盖世太保的秘密据点……
    他挨了一顿狠揍后又被送回了科尔迪茨战俘营。
    不过短短一个月后他再次越狱偷了辆自行车骑了几百公里逃到了瑞士。
    在那里越狱跟吃饭一样简单:什么男扮女装溜达出去的;什么假装德国士兵混在士兵队伍里溜达出去的;藏在下水井盖等着晚上到来爬墙的……
    反正在科尔迪茨战俘营的越狱,但凡是真想逃的俘虏就没有逃不出去的。
    不过到了1942年秋季后,就再也没人能逃出去了。
    至于原因嘛,‘酒蒙子’二把手喝太多把自己喝死了。
    于是上面又要派新的安全主管。
    严谨的德国人肯定不能再派一个‘酒蒙子’这样的人了,于是……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