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注册外贸公司*
作者:苍鹰   重生:1977最新章节     
    方向明傻愣愣的放下电话,心里还是有些糊涂,尹天水一句话,轻飘飘的,‘我们自己注册一家外贸公司’?
    这事真的能成?
    他是在国有企业出来的,作为江南省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平城市针织内衣厂每年的外贸订单,占据了市外贸公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订单。
    就是他们那样规模的服装厂,‘外贸公司’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论职位,他们内衣厂厂长朱长龙,和外贸公司经理相比较,还要高一级。
    省里和市里给针织内衣厂的订单业务,也倾斜了很多。
    但朱长龙如果想从外贸公司多拿一个单子,也需要请客吃饭送礼。
    所以,在方向明的心里,‘外贸公司’是一个有特权、需要‘高攀’的存在。
    现在,为了自己的服装厂业务拓展去国外,竟然可以自己注册了?
    他心里说不出是兴奋多一点,还是疑惑多一点。
    孙洪亮三个人,尹天水已经把他们直接派驻在这里。
    服装厂需要的厂房已经可以使用,但空余的大部分土地,还在继续盖房子。
    尹天水原来的打算是,在他的工业园区里,让佟家来开厂。
    开始,只是生产提供盾构机上的零配件,这个产品的利润空间非常大。
    同时,也解决和减轻了我们国家需要‘进口’零配件的高额费用。
    配备好检修的技术工人,解决在设备坏了后,必须等待国外派人来检修的过程和成本。
    那高昂的技术工人的工资,还有他们来回的旅差和住宿伙食费。
    都是‘进口设备’后会产生的高额费用。
    甚至会超过设备本身的价格。
    尹天水想让佟家进驻到他的工业园区,他们有技术、有生产的设备,少了进出口中间的环节各种费用,双方都得益。
    后面,国家会逐步放开‘进口’各行各业的设备,而后续的‘零配件’,同样需要‘进口’。
    ‘独家’自己生产出来的零配件,作为供应商,非常的吃香,利润空间大。
    甚至,到后面,自己投资的汽车进入国内后,同样面临‘零配件’供应的需求。
    现在,佟家的内部分裂,他只能放弃这个打算。
    按照原来的计划,把自己的厂房出租给需要的企业。
    孙洪亮走进方向明的办公室,客气的问道:
    “方厂长,您让我来有什么事吗?”
    尹天水明确过两个人的职责,孙洪亮不插手服装厂的任何事。
    如果方向明有什么工厂业务以外的事,需要孙洪亮帮忙,孙洪亮必须听命行事。
    方向明只是服装厂的厂长,而孙洪亮,等于是未来集团公司负责后勤、安保方面的事情的负责人。
    “小水想知道我们这里能不能私人注册‘外贸公司’?
    需要什么手续?
    如果不行,就和李村长去商量,让村里给我们牵头注册。
    双方协商好,到时候上缴多少点的费用。”
    孙洪亮听说是尹天水吩咐下来的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好的,方厂长,我马上去办。”
    孙洪亮去了半天,回来后告诉方向明:
    “方厂长,工商所说,现在私人暂时还不能注册外贸公司。
    我找了里面的领导,他们指点我,我们可以承包一个外贸公司。
    承包的话,上缴的费用是八个点。
    税收我们自己交。”
    方向明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八个点,好像太高了。
    想到尹天水说的,让村里出面注册,商量好一个上缴的费用。
    “小孙,你去找李村长,和他商量,看他肯不肯以村里的名义注册一个外贸公司?
    他什么都不需要做,营业执照必须我们自己管理。
    我们这里如果接单和出单产生的交易额,按照百分之五,给村里上缴。
    你去问问可不可以?”
    方向明也是在外贸公司那里需要上缴百分之十五,到承包一家外贸公司,要上缴百分之八,得到的启发。
    这个费用,是可以商量的。
    如果多上缴一个点,如果一年有五十万的交易额,就得缴五千块。
    五个点,村里就可以白得二万五千······方向明还是有些心疼。
    但和佟达凯的协作已经谈妥,他第一单准备下五千件全棉男式忖衣。
    拿到国外销售,每件衣服售价是十块左右。
    马克!
    佟达凯第一次做,他心里没底,也是试探一下市场。
    这样的忖衣,一般服装厂报价也是在十块到十二块左右。
    里面包含布料,辅料,人工,运输,税费。
    服装厂还要给外贸公司缴费,税务局缴费,设备和工厂的折旧,算起来,这样的外贸单子利润是很微薄的。
    外商如果销售渠道广,量大,他的利润却是很高。
    赚的就是大团结和马克之间的利差。
    佟达凯也在国内了解过行情,外贸公司去谈几次,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可他和方向明签订的合同,是十八块一件大团结。
    这个价格,让方向明大喜过望。
    方向明明白,服装厂做外贸要赚钱,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抠出来的。
    能抠下一个点,就是厂里的纯利润。
    相对来说,村里如果答应上缴百分之五,同意去注册营业执照,厂里就可以省下三个点,一万五千块利润。
    他没敢往多算,如果是一百万交易额呢?
    甚至更多?
    如果让尹天水知道方向明心里算的账,他肯定要笑了。
    他开厂如果靠赚这一点点钱,等于是准备喝西北风去了。
    孙洪亮风风火火的去找李村长了,两个人都是退伍军人,本来就有共同语言。
    平常就比较谈得来。
    “李村长,你想想,我们老板买了你们村里的地,还想着要多安排一些你们村里人上班拿工资。
    现在这点小忙你总愿意帮的吧?
    厂里赚钱,你们村里人才能多赚工资啊。”
    “这个我不懂,要去工商局问问我战友,他在里面当局长。
    如果我们村里能帮你们注册下来,我们要不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还有,你们厂里会给我们村里带来其他的利益吗?”
    就是亲兄弟,有些利益关系也要谈清楚。
    一个村长,为村民谋福利,他才能获得尊重。
    李村长很直白的问。
    孙洪亮呵呵一笑,递给他一支烟:
    “村里当然也有利益的啊。”
    他沉思了一下,拍拍李村长的肩膀:
    “这样,我给你们争取一下,我们厂里但凡出口的单子交易额,上缴百分之三的利润给你们。
    你看看,你们啥事也没有,税收我们厂里自己缴,如果我们一年有一百万的交易额,就可以给你们村里上缴三万。
    这钱,可是白得的啊!
    如果交易增加,两百万?或者更多呢?
    你这村长在村里的威信就更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