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继往开来
作者:十月廿二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在观礼台的另一边,一个小男孩正举着一个望远镜看向天空。
    不过,因为瞳距太小,加上端不太稳,实在看不清什么东西。
    还不如用肉眼。
    “爷爷,这些是你当年开过的飞机么?”
    他放下望远镜询问道。
    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得到回应。
    回过头之后,他才发现,爷爷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多出来了另一个穿着军装的人。
    “老师长,听人说,你之前还飞过这种飞机?”
    老人抬头看着头顶的编队,对旁边那人问道。
    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作为飞行员,他的眼力几乎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好。
    “是啊,前年去飞过……”
    林老将军点了点头:
    “我跟你讲老王,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别的不说,手里那杆只要轻轻一动,飞机就有反应,哪像咱们当年,刚上飞机的时候俩手捧着杆才能掰开……”
    林将军是开国大典上飞p51的华夏第一代飞行员,最早学飞的时候用的是老东北航校的99高教,没有飞控,钢丝直接从驾驶舱连接舵面,全靠一膀子力气。
    甚至有些飞机连座椅都是坏的,飞行学员只能用绳子把自己五花大绑,固定到上面。
    至于跳伞……
    什么跳伞?
    全军就这么几架飞机,你跟我说跳伞?
    能飞回来就飞回来,飞不回来我也就不用回来了……
    旁边被称为老王的,是林将军当年任职航空师长时候的参谋长王民,曾驾驶歼5击伤过一架f86战斗机,不过,后来由于身体原因转业进入了民航系统工作。
    “啧啧……”
    王民摇了摇头:
    “还是你这身子好啊,七十岁了还能飞战斗机……”
    “不过说起来,我前两年回老部队的时候,可是还瞅见当年飞过的歼6还在停机坪上停着呢……”
    他们这个位置周围全是离休老干部,最多加上些不到十岁的小孩,所以能聊得比较开。
    “换了,都换了。”
    林老将军笑着回答道:
    “刚才过去的那个高空高速歼击机梯队看见没有,就换的那个型号……”
    两个老干部凑到一起,聊的自然多是过去的一些陈年旧事。
    直到王民的小孙子连续叫了几声爷爷,二人的注意力才被转移过去。
    这次,是林老将军直接开口回答:
    “你爷爷我们两个当年要是有这些飞机,估计北海道都能去照量一下……”
    两老一小谈笑之间,空中编队分列式也逐渐进入尾声。
    6架航校灰色涂装的教练机,登场了。
    “这些飞机,跟最开始表演队的飞机,好像是同一种?”
    王民拿过小孙子手里的望远镜,朝天上看了一眼。
    他作为空军草创时期的老同志,自然明白飞行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对,去年才装备部队的新型歼教机,可以模拟第三代战斗机的操纵特征,因为飞行性能好,所以反而是表演队最先采购了一批。”
    林老没带设备,只好用手遮住阳光朝上面看去。
    而听到这个回答,王民先是沉默地点点头,紧接着半开玩笑地看向对方:
    “第一个编队和最后一个编队的机型一样……”
    林老先是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了王民的意思――
    开国大典上,因为飞机数量太少,因此有三个编队共9架p51机队在完成检阅之后又绕到最后,重新飞了一遍,让17架飞机看上去像是26架一样。
    而林老本人,正是9名飞行员中的一个。
    当然,现在的华夏空军尽管跟世界顶级空军尚有差距,但肯定已经无需再用这种障眼法了。
    如今再提起这件事,只不过是两个老家伙之间的调笑罢了。
    林老抬起手,指了指面前的王民,但没有说话。
    二人同时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
    与此同时,东观礼台上。
    “小南……”
    周莉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就刻意表现得非常沉稳,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结果这时候第一嗓子就破了音。
    显然,之前那都是装的。
    心里保不齐比常援朝还高兴。
    不过这个时候,她也顾不上这些了,赶紧清了清嗓子,拉住旁边的常浩南:
    “小南,是不是这个编队?”
    常浩南点点头:
    “对,就是这个,佳瑶在六号机,就是编队最靠后的那架飞机上面。”
    听到这句话,常援朝赶紧从一个有些破破烂烂的牛皮盒子里掏出一具望远镜。
    那还是他当侦察兵时候的战利品,东德货,质量非常好。
    “快给我也看看。”
    周莉也彻底不装了。
    实际上,就算是有望远镜,也不可能在地面上看清楚座舱里面的飞行员长什么样子。
    更何况还有飞行头盔和面罩呢。
    不过,常援朝还是带在了身边。
    毕竟,女儿坐儿子设计的飞机里面接受检阅,而当父母的则在下面的观礼台上看着。
    这种幸福感,全国上下都未必有几个人能体会到。
    尤其是,人嘛,怎么可能没有显摆的心理。
    平时钓到个10斤重的鱼都恨不得逢人就提一句呢,更别提儿子女儿有这么大出息了。
    但因为常浩南和常佳瑶的工作性质都很特殊,俩人又只能低调行事,平时鲜少有机会能跟人提及这一对儿女的情况。
    就算有时候被问起来,也只是说儿子在京城的国企里当个小领导,女儿则参了军。
    根本没有显摆的机会
    憋坏了。
    与此同时。
    教练机编队6号机的前座舱里面,常佳瑶也正看向下面观礼台上的人群。
    之前在机场见面那次,常浩南就说过,他们的位置在东观礼台的最西边。
    不过,今天观礼台上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光靠这么一个粗略的方位,根本不可能精确找到是哪个人。
    所以,常佳瑶举起相机,借着俯拍天安门城楼的机会,给整个东观礼台也留下了三张照片。
    能不能从里面找到人以后再说,反正得留个纪念。
    否则这趟参阅,很难称得上完美。
    ……
    教练机编队之后,就是连续的三组直升机。
    相比于上一世直升机编队的清一色直9a,这次的花样丰富了不少。
    分别是直9a、直9c和直9w……
    不过,包括教练机编队在内,其实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注了。
    一方面是不同型号的直9之间长得很接近,除了法国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后两个改进型号背后意味着多么惊人的技术能力,而教练机则跟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型号一样,没什么新鲜感。
    另一方面么……
    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刚刚那个“国产新一代战斗机编队”所带来的震撼当中。
    前排观礼台上。
    “刚刚那个编队,你完整地拍下来了么?”
    周瑞夫看着逐渐远去的十几架直升机,向旁边的白礼德问道。
    如果让他形容现在的心情,就是……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华夏人在研发第三代战斗机,会在阎良试飞,但我不知道阅兵式上也会有……
    尽管现场的媒体肯定也会拍摄大量的照片,但作为一个担负情报任务的人员,如果直接用媒体照片提交报告的话,就会显得非常不专业。
    好在白礼德的警惕性一直很高,点了点头,收起相机:
    “拍下来了,只是倍率不够大,我担心有些细节看不清楚。”
    “这倒是没关系,只要有几张照片能对国内交差就行。”
    周瑞夫松了口气,摇摇头回答道:
    “我们对华夏人的那种新型战斗机早就做过技术研判,大概是一种对标后期型f16a的纯空优型号,虽然体积更大,不过因为采用了三角翼设计,所以载弹量和航程都不会很乐观,空战性能或许不弱于f16,但多用途潜力不足。”
    他一边说着一边开始低头收拾东西。
    阅兵式之后还有群众庆祝活动,不过那就不是他感兴趣的了。
    10月份的京城还有点热,周瑞夫现在只想快点结束,回空调房里去写报告,然后等到晚上出席晚餐会。
    “不过,让我比较吃惊的,是他们这个型号的研发进度。”
    周瑞夫从包里掏出一副墨镜戴上:
    “这个型号前年才首飞,我们预计到2004-2005年才能进入量产,不过既然他们敢让原型机上阅兵,说明完成度已经很高,恐怕再有两三年就能装备。”
    “所以……对我们威胁很大?”
    白礼德开口询问道。
    对于空军,他显然不如飞行员出身的周瑞夫更懂。
    “那倒未必……”
    后者的回答不置可否:
    “华夏人第三代战斗机的规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爆发式增长,你知道很多时候,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更何况,虽然都是第三代战斗机,但我们的f15c和f16c要比那些早期型号性能更好……”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周瑞夫的面色还是略显严肃,稍微停顿了一会之后,又话锋一转:
    “不过,无论如何,这确实是我们在50年代年之后,第一次被华夏空军抹平代差。”
    “所以,国内研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动作,确实得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