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布局陕西(下)
作者:惠子521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最新章节     
    伴随着朱由检掷地有声的询问,乾清宫暖阁之内吞咽口水的声音悄然响起。
    兵部尚书王在晋与礼部侍郎徐光启的表情都有些微妙,眼底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如此一笔仙银要是能落入他们手中,困扰兵部已久的军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徐光启亦能借机全力推行农业政策...
    \"按照时间估算,应该已经到达湖广武昌府...\"
    过了几息时间,户部尚书毕自严嗓音沙哑地回答,面上尽显落寞之色。
    尽管明白这笔仙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天子的\"私财\",然而身为大明财库管家的毕自严心中早有定计,哪怕冒着惹怒天子的风险,也要从中抽取一部分。
    无他,如今的宝库存银已经空虚得连老鼠都能穿梭自如了。
    只是此刻听闻天子话中之意,似乎是打算动用这笔财物来平定\"陕西仙民之乱\"。
    一时之间,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心情不由得有些低沉。
    然而紧接着,一个略带无奈的声音让他惊讶地抬起了头:\"爱卿不必如此忧虑,朕会从内库中拨出五十万两仙银支援...\"
    ...
    俗话道,非修炼者,难懂天地灵材之珍稀。虽然朱由检未曾亲自掌管玄清司的具体事务,但从各地飞传而来的仙讯中,他已经洞悉了玄清司面临的严峻困境。
    毕自严这位负责乾坤宝库的天工阁阁主,确实过得颇有些压抑。
    \"谢陛下垂询!\"
    片刻的惊讶之后,毕自严立刻满面欣喜地深深鞠躬,回应之中,声音因激动而微颤。
    朱由检淡然地点点头,随后转移视线看向始终默然不语的徐光启,眼中闪烁着深切的期待,问道:\"皇家仙田中的异灵薯与瑶池玉豆等作物,何时才能达到成熟期?\"
    即便当前的大明王朝在经历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后略有缓和,然而熟知天道变迁的朱由检依然不敢有丝毫松懈。自从他登基以来,除了整顿仙兵阵容外,最为看重之事便是采纳了徐光启提出的\"灵田农政\"之策。
    若依循原定的历史轨迹,未来十余载,因\"微型冰河期\"的肆虐,整个中原大陆都将饱受天灾之苦,尤其是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的状况最为堪忧。连年的旱魃使得百姓谷物产量锐减,继而导致粮价飙升;粮价上涨又使得民众食不果腹,进而化身为流浪之民,耕地之人日益减少,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朱由检心中明白,要从根本上破解这混乱局面,就必须直指根源,单纯依靠赈济天灾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根治问题所在。既然浩浩荡荡的\"微型冰河期\"乃天道所驱,无可逆转,那就需另寻他法,提高粮食产量。
    而在诸多方法中,最为直接且见效最快的,便是徐光启极力推广的那些蕴含天地灵气的异灵薯和瑶池玉豆等作物。
    \"启禀陛下……\"察觉到朱由检的目光投射过来,长久沉默的徐光启连忙起身,拱手回答道:\"预计最快也要等到月底……\"
    说完,徐光启的面上不禁浮现出一丝惆怅之色,虽然皇家仙田的规模不小,但对于偌大的大明疆域而言,终究只是杯水车薪。今年的收获,恐怕难以产生显着的影响。
    \"收获状况如何?\"
    不过对于此,坐在书案后的朱由检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失望之情,毕竟得益于他事先为陕西仙兵补充修行资源,现如今的陕西局势相较于原本的历史已经强盛了许多。
    \"启禀陛下,由于农户初次种植,对这些特殊作物的培育经验尚显不足,估计亩产恐难达到预期的一千斤灵石之数。\"
    仿佛感到愧对皇帝的信任,原本情绪低迷的礼部侍郎徐光启声音越发苦涩,脸上充满了失落之意。
    \"一千斤灵石?!\"
    与黯然神伤的礼部侍郎徐光启截然不同,一旁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皆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尽管他们早已知悉徐光启口中提及的异灵薯和瑶池玉豆等作物的收成远超普通稻米,但此刻得知其确切产量,依旧感到震惊不已。
    尤其是在灵宝殿尚书毕自玄面色涨红,气息紊乱,作为大明修真界的“灵晶源泉”,他较之朝堂上多数修士更明白“亩产十载”的含义所在。
    若此种名为“仙稻”的异宝果真如同徐元阳所极力推崇的那般神奇,并且能在大明疆域内广袤之地大量种植,只需短短十载光阴,大明修真界便有望重现往昔之辉煌盛景。
    试问,除了那些被诸多仙史记载,赞颂不已的寥寥几个盛世之外,哪个朝代能够让天下黎民修炼有资,永绝饥饿之苦?
    亩产十载仙稻!
    一旦大明境内之庄稼皆能达到如此收获,何愁建州妖族与蒙古蛮族不俯首称臣?届时,大明修真界的“凡人境”必将再无“游离修士”。
    “敢请陛下明鉴……”听见耳边传来的惊讶之声,徐元阳那苍白的脸色稍有缓解,但他仍咬牙坚忍,朝着御座后的朱由检深深施礼道:“此仙稻及仙薯虽亩产丰盈,然其保存不易,口感亦略逊色于常规仙谷,尤其是仙薯,纵可暂解修炼所需,但过多摄入恐生弊端。”
    身为大明“天元农宗”的领袖,徐元阳自然深知粮食对于修行世界的重要,然而关乎宗门存亡的重大之事,其中的得失他也必须如实禀告于眼前的天子。
    “瑕不掩瑜!”未等朱由检有何回应,兵部尚书王在晋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脱口而出。相比于亩产十载的惊人产量,如此微小的弊端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此刻,兵部尚书王在晋呼吸紧促,胸膛起伏不定,目光熠熠地投向辽东方向。身为掌管天下武修兵马的大权者,他早年曾听过一则传言:所谓女真部落不满百万,则其势力不可抵挡。
    尽管朝堂之上诸多官员对此深信不疑,然而王在晋内心深处对此嗤之以鼻。什么女真不满百万,不可抵挡?倘若女真妖孽真有这般实力,又怎会多年以来一直受制于大明修真界,连其头领努尔哈赤都不得不拜辽东总兵李成梁为义父?
    归根结底,无非是因为过往朝廷不能按时充足供应将士们的修为资源,致使军心低迷,众人无心守护家园、扞卫天地正道。
    假使大明修真界处于巅峰之时,面对敢于触犯天威的建州妖族土司,只消轻轻一点指,即可令其灰飞烟灭!
    “秋收之后,将所得仙稻悉数运送至陕西。”
    正当兵部尚书王在晋与灵宝殿尚书毕自玄沉浸于对未来大明修真界的憧憬之中时,朱由检那坚定果断的声音再次在乾清宫禁地中回荡。
    “遵旨,陛下。”
    听得此言,禁殿内的几位大臣连忙躬身应诺,然而坐在案牍后的天子朱由检只是挥了挥手,目光早已望向西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