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即是大义!
作者:吟游诗人渺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最新章节     
    张昊刚下达完军令,随军的田丰忽然站出来说道:
    “将军且慢!”
    “听您的意思,您是打算与公孙续为敌?”
    “其实...如果将军愿意的话,我们不一定非要与公孙续成为敌人。”
    田丰是什么意思张昊很明白,但张昊有自己的见解。
    “元皓先生所言不错,我们确实可以先行拉拢公孙续一同对付袁绍,但是...”
    “我不愿意!”
    话一出口,张昊站起身来,在治所中不疾不徐地迈着四方步。
    “公孙瓒在冀州不恤百姓,又纵火焚城致影响恶劣,如今州中流言四起、一片哗然!”
    “若公孙续主动来降,我不是不可以接纳他,毕竟那些都是其父公孙瓒所为。”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孙续负隅顽抗,与我相争,那冀州的民心便在我不在他!”
    “要知道,昔年吾父张举造反,我与公孙瓒的第一战焚毁雍奴之后,那一年的年末我可是帮助雍奴百姓重筑城池了的。”
    “接着又在辽东偏居数年,吾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开始逐渐消散后,我才重新入主幽州。”
    “没有人比我更明白,当民心失去后要想重新让百姓信服,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张昊一转身,澄澈的目光中蕴含了许多的东西。
    田丰不自觉地回想起,当年自己刚回乡时听到的一些传闻。
    那一年他才从朝廷辞官返回冀州,距张昊北上幽州前后不到半个月。
    那时张昊在冀州的名声可谓是盛极一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虽为反贼,也讲信义’。
    州中百姓对张昊这个反贼竟然没有太多敌意,稍一打听,张昊兵马过境竟然没有做出过什么扰民的事。
    收回思绪,田丰嗫嚅了几下嘴角,想再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轻轻一点头,认可了张昊的言论。
    张昊微微一笑,接着又宽慰道:“元皓先生放心,公孙续接过了其父的家底,所能依仗的也只有那些忠于其父的兵将。”
    “他因为公孙瓒已经站在了冀州民心的对立面,若是想挽回自己在冀州百姓心中的形象,别说是我,就是袁绍也不会给他留有足够多的时间!”
    “最后的结局,无非是败军覆将,或是请求归附我与袁绍二人之一,不会再有第三种结局出现了!”
    田丰被张昊不主动联盟公孙续的理由所说服,但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可是将军,若是公孙续与袁绍结盟,总归会牵制我们一部分兵力,届时又当如何?”
    “无妨!即使公孙续与袁绍狼狈为奸,别忘了黑山的张燕现在还没动呢!”
    张昊向治所外看去,目光好似能穿透重重阻碍直抵黑山。
    接着胸中生出一股豪气,张昊意气高昂地说道:
    “我有幽、辽二州,何惧他袁绍、公孙续?”
    “与公孙续为盟固然能增强我方实力,然而我更在意冀州民心!”
    “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民心为重,大义就站在了我们这一边!”
    “我们,永远不会为出师无名而担心!”
    另一边,
    与张昊冷眼旁观不同的是,
    在经过手下谋士的建议后,袁绍主动向公孙续发去了结盟申请。
    毕竟对于袁绍来说,世家出身的他,更在意的是中、上层士族豪强的想法,而不是最下层平民黔首的想法。
    得到了中、上层士族的拥护,也就意味着间接掌控了最下层的平民黔首。
    尽管这个掌控不太稳定,
    类似于我小弟的小弟,不一定是我的小弟,但这就足够了!
    ......
    另一头,
    中山国,汉昌。
    公孙续一路攻掠县城,直往西面进发。
    东面是张昊,南面是袁绍,公孙续此时也不敢托大在张昊、袁绍之间横跳,生怕两人先把他掐死在摇篮之中。
    他的想法是一路向西,占据常山国为根基,补充了兵力后再与张昊、袁绍一较高下。
    至于为什么不往北,因为北面还有徐晃的驻军。
    而且,
    常山国所在,有一位其父生前的勇将。
    “两位叔父,你们说我亲自出面,能有把握重新获得那赵云的归心吗?”
    刚拿下汉昌城,麾下兵马正在补充给养,公孙续有些忐忑地发问。
    公孙纪、公孙范两人闻言,没有在第一时间答话,因为他们也不确定。
    过了一会儿,公孙范安慰道:
    “嗯...少将军不必多虑,我们与赵云虽然不算熟悉,但如今常山国为袁绍所据,赵云却没有为袁绍效力,想来你的机会还是不小的!”
    “能否招纳赵云,一试便知!”
    公孙续点点头,感叹一声。
    “是啊,只有试过才知道!”
    “常山国人对赵云多有信服,若是有赵云相助,我们便能很快拥有与张昊、袁绍一战的实力。”
    赵云初投公孙瓒,只是常山国人推选出来的一个代表。
    在常山国那些真正掌权者的眼中,相当于一个挡枪的。
    但随着广宗城下那精彩绝伦的一战,赵云名声大噪,之后跟随公孙瓒又立下了不少功劳。
    赵云的为人、功绩没得说,郡国中的少年纷纷对赵云推崇备至,俨然成了真正的领头人。
    如果赵云有心,从战将晋升诸侯只是一句话的事。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人有时候会为名声所累,当牵连到的太多,人往往不能随心所欲做事。
    张昊、袁绍抢占公孙瓒治下地盘,即使赵云对公孙瓒感到失望,但提携之恩依旧使他想亲往饶阳助战。
    然而,
    赵云想走,常山国的形势、常山国的人却让他走不了。
    因为袁绍发兵抢占常山国,常山国的人害怕上次归附公孙瓒一事而被袁绍怨恨,有赵云这么一个高端战力在,袁绍怎么着也不敢太过放肆。
    说完赵云,回到公孙续这里。
    一骑快马从城外奔入城中,袁绍的结盟书信到了。
    “两位叔父,袁绍想与我结盟,你们认为这盟应当结吗?”
    看过手中书信,公孙续神色有些复杂。
    他才上位,对于这种前一刻还是敌人,后一刻就要和好的行为不太适应。
    公孙范沉思一会儿,说道:“少将军,我认为这个盟可以结,因为与其说这是结盟,倒不如说是威胁!”
    “如果我们不与袁绍、甚至张昊结盟,恐怕他们会将我们先行覆灭,再决定冀州归属!”
    一旁的公孙纪同样应声附和,并且作出解释。
    “我也赞同与袁绍结盟,不为其他,就为被困下曲阳的严纲所部兵马。”
    “袁绍想与我们结盟可以,前提是得解除下曲阳的围城之势,让我们看到他的诚意!”
    “若是能与严纲汇合,我们的实力也会随之增强,对于我们来说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