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霸王分封衣锦还乡,张良辞行子玉读书
作者:一袭轻衣   帝:山河少年行最新章节     
    沛公下令让张良率领精锐力量迅速剿灭曹无伤及其所部左路军,并对其他企图见风使舵、首鼠两端的军中将领发出严厉警告,使得这些人不得不打消投机取巧的念头,老老实实地效忠于沛公。
    就在这时,项羽率领各路诸侯组成的联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咸阳城。
    一时间,整个城市陷入混乱之中,各方势力纷纷蠢蠢欲动,局面变得难以掌控。
    项羽深知此时形势严峻,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紧急召见范增,一脸凝重地询问道:“亚父啊,依您所见,这西秦是否已经被消灭殆尽了呢?”
    范增摸了摸胡须,笑着回答道:“上将军,如今楚军成功进驻咸阳,并且牢牢掌控着帝王宫殿,如此看来,西秦应当算是覆灭了吧!”
    然而,项羽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愤怒地驳斥道:“亚父所言大谬不然!那暴君的子孙后代依然在世,秦国的宗庙香火也未曾断绝,又怎能轻言灭掉了西秦呢?”
    范增听后心中一惊,他明白眼下时局刚刚稳定下来,百姓们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实在不宜再起刀兵。
    于是,他劝解项羽道:“上将军,赢子婴已然失去所有支持,且主动归降于我军,若将其处死非但无法树立威信,反而会破坏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道义准则。”
    可惜项羽并没有听从范增的劝告,执意要杀掉赢子婴,并纵火焚烧咸阳的帝王宫殿,以此泄愤。
    项羽点燃的熊熊烈火,犹如一头凶猛巨兽,张开血盆大口,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这场大火持续不断,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焚烧殆尽。
    它肆虐了整整三个月之久,使得西秦历经两千余年所积累下来的繁华与辉煌,尽数化为灰烬,只留下一片令人触目惊心的焦土。
    此时此刻,位于灞上的沛公军大营内气氛凝重,沛公面色苍白,心有余悸地叹息道:“真没想到啊!上将军竟然如此刚烈勇猛,一举灭掉西秦,而且做得这般决绝彻底。”
    然而,一旁的张良却冷静沉着地分析道:“沛公啊,上将军此举固然可畏,但也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来临之际呀。”
    项羽在咸阳的废墟之上,筑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封禅台,以此彰显自己无上的权威。他自称为西楚霸王,并召集各路英雄好汉前来会盟。
    在这个盛大的仪式上,项羽封赏群臣,其中沛公被册封为汉王,英布获封九江王。而那曾经属于秦国核心地带的关中地区,则被分割成三份,分别赐予章邯、司马欣以及董翦三人,让他们各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
    项羽紧接着下达命令,责令所有诸侯王务必于一月内回归各自封邑,并着手重建社会秩序、复苏地方经济以及安抚民众情绪等事宜。
    汉王则率领着整整三十万雄师劲旅进驻汉中地区,由此踏上充满艰辛坎坷的开国征程。
    汉军将士手持锋利兵刃,高举正义大旗去征讨暴虐无道之人,没过多久便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有效恢复,人民生活重归安宁稳定。
    张良向来深谙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道理,所以特意前去找寻秦子玉。
    待到二人酒酣耳热之际,张良方才一脸严肃地开口道:“子玉啊,如今咱们汉国不仅秉持着公平正义,而且还拥有一支强大威猛的军队,可以说已稳稳立足于这天下之间。若选择进军,则有望吞并八方疆土;倘若决定退守,亦能守住一方天地。而我一直都是凭借智谋策略安身立命,我现在的成就已然登峰造极,再增一分就会有不测之祸,也是时候该离去啦。”
    秦子玉疑惑不解地询问道:“莫非大司马您希望我随您一同离开不成?”
    张良轻轻摆了摆手,然后神情凝重地回应道:“后续的战争杀伐,恰似昔日战国群雄逐鹿那般激烈残酷。而法家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且根深蒂固,此时此刻正是兵家思想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呀。”
    张良缓缓地从怀中掏出那本被视为珍宝的《太公兵法》,小心翼翼地将它递给了眼前的秦子玉,并苦笑着自嘲起来:“黄石公老前辈对我充满期待与信任,但我却未能让这部珍贵的兵书绽放出应有的光芒。今日将其赠予你,只盼能寻得真正适合的传人,不辜负前辈的期望。”
    秦子玉双手接过《太公兵法》,神情庄重严肃,仿佛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郑重点头,表示一定不负所托:“大司马请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让此书中的智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看到秦子玉如此坚定执着,张良心中倍感宽慰,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有你此言,我便安心许多。赐予你三月时间研读此书,三月后需寻找下一任有缘人继续传承。”
    秦子玉颔首示意明白,然而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嬴无双和牛大胆的身影,不禁心生一念,开口询问道:“大司马,我与嬴无双、牛大胆三人情谊深厚如同亲兄弟一般,不知可否一同参悟这本《太公兵法》呢?”
    张良微微思索片刻后回应道:“在此期间由你负责保管此书,自然有权作主。待到新的传承人现身之时,《太公兵法》自会寻觅明主。”
    语罢,张良似乎想起了什么,紧接着补充说道。
    得到答复后的秦子玉心情愉悦,嘴角微扬。
    随后,张良以思念故乡、难以割舍为由向汉王提出辞别之意。
    汉王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他不仅赐予张良丰厚的金银财宝和壮观的仪仗队,护送他荣归故里,更是郑重地承诺会一直保留着大司马这个重要职务等待张良归来。
    这份深情厚谊令众人感动不已。
    在南郑东北部的十里长亭处,秦子玉亲自前来送别张良。
    两人依依惜别之后,秦子玉便向汉王禀报,表示自己要闭关修炼一段时间,并以此为由请求辞去前军司马一职。
    尽管汉王对秦子玉极力挽留,但见其去意已决,最终也只能无奈地点头应允。
    随后,汉王任命夏侯婴担任新的前军司马,负责继续巩固地方势力、整编训练大军等事务。
    而秦子玉则与另外两位友人一同踏上了前往峨眉山的征程。
    他们在山上寻得了一处清幽宁静之地,筑起简陋草庐居住其中,开始全心全意地钻研《太公兵法》。
    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环境里,秦子玉等人心无旁骛,沉浸于书海之中。
    他们日夜苦读,用心领悟着这部古老兵书中的智慧和策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他们的学识和见识都得到了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