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各位叔伯,服气么?
作者:不夜星球   我为明皇!大明当无敌!最新章节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宋国公冯胜、申国公邓镇、信国公汤和、曹国公李景隆、还有新进的颖国公傅友德。
    大明几个国公都在这里了,此时在教坊司的天字包厢内窃窃私语,等着朱雄英的到来。
    申国公邓镇属实有些坐立不安,因为这里面只有三个是继承父亲爵位的,但是除了他,另外两个一个是皇太孙的亲舅舅、一个在之前可是皇太孙的亲卫统领,关系不是一般的亲近。
    此时只有他是没有半分关系,如此一来属实是叫他心中没底。
    一旁的几位国公同样也是面露疑惑,说实在的他们几个还是第一次如此齐聚一堂,以往都是因为要驻守地方,所以几人鲜少聚齐。
    这次估计还是因为皇太孙的册封,老朱一向对皇太孙有所偏爱,这才将他们都叫回来观礼。
    但是如此被皇太孙宴请,还是第一次。
    “郑国公,不知这一次皇太孙叫我等有何事?还望郑国公提前透露一二我等好有个准备。”申国公邓镇实在是忍不住了,这才开口询问起来。
    郑国公常茂抬了抬眼,此时几人做的是一个大的圆桌子,申国公邓镇因为并不熟悉正好坐的是他的对面,肉眼可见的是忐忑之色。
    没有办法,这申国公邓镇生性谨慎,朱雄英之前的航海,他家是几个国公中出钱出力最少的,甚至比几家侯爵都不如,此次被叫来想来是有些紧张。
    郑国公常茂笑了笑:“皇太孙一向仁慈,再说各位都是皇太孙的叔伯,皇太孙初临高位,宴请一下也是理所应当,申国公不必过于紧张。”
    本来郑国公常茂是不想理的,但是朱雄英此举必是想要拉拢军方之人,他这个做舅舅的当然不能掉链子。
    信国公汤和在一旁不置可否,初临高位宴请叔伯?那为何这里全是军方之人?和朱雄英打过交道的信国公汤和,自然是是不相信的,要知道朱雄英可是一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可以说其每一步都走的极为有深意,没有无缘无故的拜访,更不要提是将他们几个国公齐聚一堂了。
    想来有什么军中的大事,又不能公开,这才私下找他们了。
    魏国公徐达更是面色平静,自从那次回去,他就断定这皇太孙必定是对军队有些想法,只不过想不清楚是什么。
    但是想来能将他们这群国公聚集起来,那么当今应该是同意了的,那么他也就不妨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大动作。
    朱雄英上来的时候,几个大佬已经开始熟络的交谈起来了,都是人精又怎么会让气氛冷了场子。
    “臣等参见皇太孙!”
    一众国公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朱雄英点了点头,伸手一抬,示意大家起身。然后压了压手,叫众人落座。
    只是直到他落座主位,一众国公才坐下。
    朱雄英简单的环视了下众人,可以说在坐的除了常茂、李景隆、邓镇以外都是大明的开国国公,武将首领。
    不夸张的说,除了老爷子,在坐的各位合起来可以号令大明天下军队。他们代表的就是大明的军队!
    只是国朝建立了十几载,现如今这些大明军队的柱石们,怕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不断的凋零了。
    像是魏国公徐达,今年就是因为病重才被老朱召回应天的。
    在坐的人,最低也是国公爵位,因为再低的就不配参与这一场分赃游戏了。
    因为他们,就是大明军方的代表了,只要他们几位国公定下,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反对的。
    “今日孤叫几位叔伯前来乃是为了大明军队以后的繁荣,还望各位叔伯海涵。”朱雄英说话很客气,以子侄辈自居,但是一众国公当然不敢直接应下。
    自从胡惟庸案发生后,一众勋贵可谓是人人自危,早已不复当初的猖狂,更是不敢再和文官打交道。
    在朱雄英这个皇太孙面前,自称叔伯?不要命了?
    几个国公对视着,最终魏国公徐达比不过信国公汤和的坚持,拱拱手对着朱雄英道:“还请皇太孙示下,如何为了大明军队繁荣,臣等必将竭尽全力!”
    按理说有了魏国公徐达的开口,朱雄英只需要顺着说下去就好,但是朱雄英却将眼神看向其他人,最先盯的就是自己的亲舅舅,郑国公常茂。
    常茂被盯的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景隆紧随其后:“臣亦如此!”
    有了前面几人的打样,后面的国公纷纷附和。
    得到了众位国公的保证,朱雄英这才满意的点头,于是才缓缓开口:“前些日子,几个侯爵家的子弟被打,各位叔伯应该知道吧。”
    没人开口,房间里面一片寂静,没人知道这皇太孙朱雄英是个什么意思,那个侯爵子弟被打的事情他们当然知道。
    这件事情被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他们也为难,都是自家子弟。他们是大明的功勋,是开国的时候跟随老朱一路上,将脑袋别在裤腰上,一路舍生忘死砍杀过来的。
    身边的兄弟们,有多少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终日拼杀,对自家的子弟疏于管教。那是常有的事,哪家子弟里面没什么混账?
    要是皇太孙想要从严,那么还真是不好接话啊。
    见没人说话,朱雄英自顾自的开口:“孤知道各位叔伯为国尽忠,疏于对自家子弟的管教,但是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这不是他们的护身符!”
    “这些子弟平日里招猫逗狗,无所事事,等到大了就直接进了军队,武艺不精,弓马不熟竟然能统领百人!不知各位叔伯,你们当时从军时有这样人抢了你的位子,各位叔伯可是服气?”
    没错,随着各个勋贵的年龄逐渐增大,地下的儿子也逐渐成年,理所应当的就被安排到了自己的军队中,看着好打的战事,便给安排进去混混功劳。
    试问这样过去几十年,军中真正有实力的得不到晋升,那么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