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作者:大唐风骨   习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斩姜子牙最新章节     
    朝歌。
    九间殿。
    帝辛的目光扫过九天十地,然后看向大商每寸疆土,看向大商所有臣民。
    帝畿境内。
    所有郡县,城邑,关隘,乡邑。
    数千万大商官员,将士,百姓,也都通过万里传神镜,看着他们的大王。
    聆听着大王的每一句话。
    帝辛看着他的百姓。
    随后他淡然开口,语气平静。
    然而, 那声音,如同烈火一般,顷刻间在大商国运之上熊熊燃烧,照耀诸天。
    无边的战意如雷霆轰鸣,震荡四海八荒,让太古星空中的星辰也为之震颤。
    “既然天地无心,仙神不仁,那么,孤来!”
    “今日,吾帝辛在此立誓!”
    “孤立于人间,要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隆隆!
    太古星空中, 无数太古星辰炸得粉碎。
    周天星辰中,无数颗乍现无量星光,飞坠洪荒。
    这一刻。
    诸天一片死寂。
    诸圣豁然起身!
    玉虚宫中。
    元始天尊的怒火化作亿万里玉清雷霆,将整个麒麟崖覆盖。
    无边无际的雷霆横扫天地,似要将一切都摧毁一般。
    玉虚宫最深处。
    元始天尊坐下九龙沉香辇已经化为飞灰,他以冰冷无比的语气,沉声开口,道:
    “帝辛,自盘古父神开天辟地,第一个生灵自洪荒中诞生之日起。”
    “就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生灵,胆敢说出如此狂妄之话。”
    “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
    “道祖之心,就是天道之心,就是天地之心,你想给谁立心?”
    “为众生立命?人族只不过是众生之中,最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罢了。”
    他掌心之中,一道玉清雷霆不断发出恐怖的尖啸。
    丝丝缕缕的虚空印痕在雷霆边缘生灭不止。
    显然,这道雷霆足以将道祖那道法旨完全击碎,然后落向人间,将整个大商都从大地上抹去。
    最后,元始天尊也没有出手。
    他收回手中雷霆,神色彻底冷漠下来,眼中不见任何情绪波动。
    “帝辛,你还不值得本尊违背道祖法旨。”
    “很快,殷商的国运就庇护不了你了。”
    ……
    西方极乐世界。
    接引准提两位圣人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
    接引圣人脸上悲苦之色没有任何变化,眼中却只有一片冰冷,道:
    “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
    “通天当年成圣立截教时,也只敢说为众生截取一线天机。”
    “帝辛,已经彻底疯了。”
    准提圣人脸色阴沉,道:
    “贫道还倒帝辛有什么高论,却不想只剩下疯言疯语。”
    “看来,天命碾压之下,帝辛已经彻底疯了。”
    “这就是他妄图逆天改命的下场。”
    ……
    碧游宫中。
    通天圣人看着朝歌的方向,嘴角一抽,轻声自语道:
    “这话,帝辛是真敢说出来啊。”
    “只比胆量,本尊确实不如帝辛。”
    他看向金鳌岛上的众弟子。
    只见一个个截教仙人周身上清仙气蒸腾,个个都热血沸腾的模样。
    就连向来最冷静的云霄,无当几个,也是一副恨不得立刻到人间去相助帝辛的样子。
    要不是有道祖法旨挡着, 他这些一根筋的弟子,现在怕是一个也不会留在上清天了。
    ……
    幽冥黄泉。
    黄泉王座上。
    平心娘娘脸上挂着一抹欣赏的笑意,她看了帝辛片刻,这才看向王座之前。
    蚩尤之魂身上腾起万丈魔焰,眼中是浓烈到如有实质的战意。
    平心娘娘嫣然一笑,道:“蚩尤,想去帮帝辛一把?”
    蚩尤全身战意如同金戈铁甲碰撞一般响起,他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道:
    “一切遵娘娘法旨。”
    平心娘娘这一次是真的轻笑了出口,道:
    “看来,你是当真想要去人间讨要一个城隍之位了。”
    “那就看这一次帝辛如何收拾西方。”
    “他若成功,本宫就送给他一个大巫!”
    ……
    九天十地,四海八荒此刻,还在一片死寂。
    诸天仙神被帝辛的话惊到失去思考。
    那四句话。
    根本就是向圣人发出战书了。
    不,那是对道祖发出的战书!
    诸天仙神现在连多回忆一下那四句话,都觉得道心不稳。
    人王帝辛,当真是彻底疯了。
    ……
    朝歌。
    帝辛收回看向九天十地的目光,而是平静地看向九间殿上的满朝文武。
    随后,他的声音通过万里传神镜,传入每一个大商百姓耳中。
    “孤今日将御驾南征,我大商读书人,可有愿随孤同行南征者?”
    他话音落下。
    已经一步踏出,来到朝歌城南城门处。
    帝畿境内,无数万里传神镜之前。
    无数个声音, 此起彼伏的响起。
    “我愿意!”
    “我虽然不是大儒,但誓死追随大王!”
    “诸君,一同前往朝歌,跟随大王南征!”
    “同去, 同去!”
    九间殿上。
    比干一整官服,抬手扶正发冠,然后将腰间的官绶印收入怀中,淡然开口,道: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关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王旗临衡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九间殿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话音落下。
    比干腰间那把大儒文士剑,化作一条银白玉龙,驮起他向着南城门飞去。
    “大王,大儒比干,愿随大王南征!”
    比干双目如星,身体在玉龙之上站得笔直,直追帝辛而去。
    杜元铣,伯夷,叔齐三位见状,对视一眼,哈哈一笑。
    同样也是一整官服,将官绶印收入怀中,向南城门而去。
    “大王,大儒杜元铣,伯夷,叔齐,愿往!”
    他们收官绶印入怀,就是表明,他们不是以九间殿朝堂重臣的身份随大王南征。
    他们是以读书人的身份随便大王。
    剩下的商容,梅伯,微子启等大儒也极为心动。
    但他们很清楚,他们必须留下。
    朝堂不能离人。
    与此同时。
    帝畿中各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向朝歌而来。
    大商三百余大儒,有九成都已经赶往南境。
    此刻赶来的,自然是各地那些大儒之下的读书人。
    他们或是驾着诗词所化的飞舟,瞬息间越过万里江河,疾驰至朝歌。
    或是与神灵交好,借神灵遁术,驾金光而来。
    也有近朝歌之地的读书人,直接踏尘飞奔而来。
    大王倡导大商百姓要文武皆修。
    如今的大商读书人,无论男女老少,皆能挥剑舞枪。
    即便暂时未能立于战场杀敌,他们也足够无畏长途跋涉。
    于是,不过一时三刻间。
    帝辛的身边已汇聚了无数大商读书人。
    他们肃然无声,恭敬地跟随在大王身后。
    当这无数大商读书人齐聚一堂之时,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浩然正气犹如洪流般汹涌澎湃。
    他们跟随在帝辛身边,每迈出一步,就是一里。
    西方极乐世界中。
    准提圣人拈花一笑,眼底寒意如有实质,道:
    “御驾亲征?帝辛,这次让你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