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南郑画报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造纸术的规模化,也使俱酒早已想做的另一件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那就是新闻舆论战的重磅武器——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据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虽名为“报”,但其受众仍只限于朝廷和权贵阶层,所以这个“报”字并不具有大众传媒和舆论导向的功能,充其量是一种情报。
    但俱酒想要做的“报纸”,却是以后世报纸为雏形、面向广大民众、主导社会舆论、影响民众价值观的一种媒介。
    在俱酒的勉力操持下,散发着墨香的《南郑画报》新鲜出炉了。
    之所以要用画,是基于当前民众的知识水平和识字程度,为了达到覆盖面更广的目的,以图画为主,佐以少量的文字说明,主打一个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第一期《南郑画报》头版头条,是一幅墨子他老人家的半身画像,画像下方写着大大的“兼爱”二字。
    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企业,必须有共同遵守的文化、精神和愿景蓝图,这样团队的每个成员才会有奔头。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必须有信仰,所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嘛!
    处于战乱频仍、水深火热之中的战国人民,盼望安定团结、和平幸福的日子,“兼爱”是很好的一个远大理想,对于南郑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来说,有一盏指路明灯,永不迷航,非常重要。
    战国的诸子百家,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大爆发的年代,这个年代所产生的思想和理念,一直支撑着我们整个民族不断前行了二千多年,直到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所以穿越者就秉承拿来主义的原则,将这个时代影响力颇深的墨家“兼爱”拿来,当作统一全民思想、团结全民心智、凝聚全民力量的神主牌。
    同时也可以巩固自己在墨家内部的地位,对最终利用墨家力量为统一大业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将墨子放在a1头条,是政治正确,绝对没毛病!
    其次,在头版部分和二版整版的篇幅,通过数幅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当年“神鸦救主”的故事,给俱酒这位南郑主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在三版,是俱酒与昔阝国三王子符溪潇亲切对弈的画面。
    现在的南郑民众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氐人,虽然俱酒通过掺沙子的办法,将之分化、同化,但笼络好这一部分民众,持续保证南郑生产的人力资源,仍是重中之重。
    三版同时刊登了“汉水军校”举行“八部十五营”篮球比赛的消息,通过数幅精彩的画作,将军营火热的生活跃然纸上,以篮球赛这个小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南郑军方的士气军威。
    第四版,则是将两位老农的形象搬上了画报,老者是种田高手,老妪是织麻好手,画报以连环画的形式,将一对老夫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他们的生产经验,树立起两位耕织方面的楷模和榜样。
    俱酒将绘画的任务交给了义学学堂的学生们,每所义学,均要承担一定期数画报画稿的绘制任务。
    一方面分摊了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提升了义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水平。
    相对而言,雕版工人比较紧缺和辛苦,俱酒也下令从全社会紧急征召雕版工人,并按照手工业者的薪酬标准,发给粮食。
    《南郑画报》创刊号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与制作,终于正式印发了,俱酒命令印刷三千份,免费向全社会发放。
    画报要求发到每所义学、每座村庄,另外要求每个乡村都要建立起阅报栏,将《南郑画报》张贴在上面,供全体居民阅览。
    画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缩小了民众阅读理解成本,可以说老幼妇孺,不用考门学习,都能看懂。
    一时之间,南郑画报,成为战国这个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的新鲜事,无论城镇乡村,田野山梁,画报的内容成为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甚至有人添油加醋,夸大其词,更增加了传播的效果。
    尤其是那一对种粮织麻的老夫妻,成为南郑的风云人物,十里八乡的农夫野老都纷纷上门取经,求教种田织麻的经验和技巧,令老夫妻受宠若惊,应接不暇。
    以后每期画报,都有一定的篇幅关于普通人、普通学生、普通士兵、普通手工业者的工作生活,这个栏目也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栏目。
    每次大家都像猜盲盒一样,猜测这次谁家的谁谁谁又上报纸了,然后被报道的人就成为了南郑的社会热点,其居住、工作、学习的地方也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打卡地。
    画报关于昔阝国三王子符溪潇受到优厚待遇的消息,也在青氐人中引发热烈反响。
    目前,符溪潇俨然是他们这些人的代言人,三王子受重视就是氐人受重视,从而令这些氐人更加安心地从事生产劳作,共同建设“兼爱”的南郑大家庭。
    画报关于“八部十五营”篮球比赛的报道,在各部军营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对在汉水军校举行的这次比赛津津乐道、啧啧称赞,对胜负的关键球、裁判的判罚、精彩的加时赛等反复咀嚼,不断回味。
    同时也激发了各军营以篮球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大练基本功的热潮。
    《南郑画报》创刊号的大获成功,令俱酒及参与制作画报一干人等大受鼓舞,立即搜罗了一批好手,组建了以俱酒为总编辑的南郑报社,对报纸进行专业化运营。
    从最初的一月一期,到后来的半月一期,每周一期,《南郑画报》已经成为俱酒治下南郑小社会的重要精神食粮。
    若某一期因故迟发两天,都会引得部分民众到报社门口探听消息,一个个翘首以盼,如饥似渴。
    俱酒亲自担任报社总编,就是看到了在这个“诸子思想丰富、大众文化贫瘠”的年代,做好大众型传媒,对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如果做得好,一份报纸、一张好图、一篇好文,可当十万雄兵。
    在其后的日子里,俱酒逐渐加深了舆论的引导,将“天下尚同”的理念逐步向民众灌输,明确提出了“诸侯不死,动乱不止”的光辉论断。
    南郑社会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统一,民心军心得到了空前的凝聚,俨然成为铁板一块的团结型社会。
    在面向普通大众的《南郑画报》基础上,俱酒又编辑了纯文字版的《南郑学报》,供有一定文字基础的知识分子研读;
    编辑出版了《汉水军报》,供军方学习和研讨。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舆论宣传矩阵,筑起了牢固的舆论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