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局面大变!
作者:一江东月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最新章节     
    刘涟死了!
    苏闲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和父亲苏贵渊一块儿回到了家里。
    但朝廷的风向,却似乎瞬间出现了一个大旋涡,让所有身在京城的人,都不得不朝着里面探去。
    刘涟是此次,窃取印版的重要线索!
    好不容易被胡相和三司派去的人员,抓住把柄,对方却畏罪跳井。
    中书省第一时间就传出消息:
    钞镜院印版丢失,恐怕主谋所图甚大,刘涟身为一省参政,却只是其中一环,还要自己跳井才能中断线索,保护其后面的“主谋”!
    可想而知,其背后主谋,定然惊天!
    圣上让三司去查,将大任托付给丞相,丞相必不负所托!
    一时间,之前因为盐引,而掉了些许风头的胡相派系,瞬间迎来高涨,中书省比往日还要络绎不绝。
    有人见此,想要提醒另一位右相汪广洋,想要请求圣上,勿要借此事扩大。然而汪广洋却更加沉迷酒色,喊着临近年关,劳碌一年,怎么还不能休息休息……
    右相不理政务,甚至身兼右御史大夫,还不如陈宁的话语权重。
    围绕左相的臣子,自然就越来越多。
    没人来得及缅怀刘涟。
    他的投井,只是更加佐证了一点,昔日刘伯温留下的党羽残渣,此刻彻底尘归尘、土归土。
    再无人敢去叫冤!
    ……
    反而,讨论最多的,却是苏家父子。
    身为此次宝钞印版案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当朝所有人看来,苏贵渊绝无可能,再像之前一样逃出生天。
    然而圣上给的旨意,却又非常明确。
    既然事情都牵扯到了刘涟,牵扯到了更深一层的“主谋”!
    那么只有五品,且和刘涟并无太多交集的钞镜院院使,自然不算是“主谋”。
    当然,单以“印版”以及“杀害大使金景仑”的猜疑来算,无论如何,按照陛下以前的行事作风。
    苏贵渊都免不了一死!
    新起的官场新贵,苏家一门父子,自然要受牵扯,打入罪籍,株连或者流放……
    只是。
    一张免死宝钞,还有圣上提出来的苏闲与八皇女的“娃娃亲”。
    却也释放了另一个讯号。
    圣上要保苏闲!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圣上对苏闲非常看重,要不然也不会在此案中,特意将其摘出去!
    或许未来,苏闲依旧有可能成为朝中大员之一。
    然而。
    现在是现在,未来是未来。
    只要宝钞印版案还在继续,那么苏家就始终被捏了一个把柄,哪怕是以后,苏闲真的长大,被陛下看重身为驸马进入官场。
    这个把柄也足够在关键时候,让他丧失话语权、乃至将其再度牵扯其中!
    所以大家都看的很清楚。
    苏贵渊彻底失势!
    再也没有了此前的风光,更不会有人再叫他什么官场新贵,反而只能赋闲在家,虽不是牢狱,却更胜牢狱。
    朝堂格局之变化……
    仅仅是因为刘涟之死。
    就彻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洪武十年、十一年这两年,发生的很多事情――
    空印案、宝钞提举司改制、在经筵上的藩王之论、科举之论、国子学的试验而引出的格物院、太子妃病重又奇迹般的痊愈、能够预防各类病邪入侵的新药、还有味精、《盐引论》、新钞……
    短短两年,只因为一人,就出现了如此多的大事。
    细细想来,宛如一场梦!
    只是,伴随着寒冬逝去、洪武十二年的春天如约到来……
    梦,还是苏醒了。
    这座大明,左相胡惟庸,越发受圣上信赖。
    依旧如日中天!
    ……
    “驾!”
    洪武十二年,正月刚过。
    京城繁华,闹街之中,数匹快马拉着马车在街道狂奔……
    四周人群纷纷散开,为其让出一条路。
    躲闪不及的被撞倒,就赶紧爬起来,却也不敢说什么,只能等到那张狂的笑声远远而去的时候,才传出一些怨愤。
    “什么玩意?这又是谁?”
    “嘘!几个公侯的公子,这也是你能招惹的?为首的还是那胡相家里的……”
    “嘶!看来胡相这是彻底坐大了。”
    “谁说不是呢,我大明现在,明着是两个丞相,实际上是一个丞相。”
    “唉!此前官场动荡,本来以为那钞镜院的苏贵渊,说不定能在将来,凭借国朝钱财大权,进入那中书省,现在看来,啧啧,没机会喽。”
    “谁说不是呢?京城就是这样,今天他气焰滔天,直接涨了五层楼那么高,说不定明天就被打压下去了。”
    “这苏家……恐怕也是彻底完了。”
    “谁说的,不是说还有婚约吗?”
    “屁个婚约,那根本就是陛下爱才,不忍那什么麒麟子受波及,说不定还有此前救护太子妃的原因,所以加了一层条件。毕竟那免死宝钞,不是丹书铁券,单凭那个太儿戏了些。”
    “说的也是……”
    众人纷纷议论。
    而就在这其中,一个稚气尚存的孩子,正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在其身后,则是两个少年跟着。
    “小少爷,我们走吧……”
    刘二刘三看着那几辆马车远去,并没有多说什么。
    来到苏家已经快一年了,这座在很多人意料之中,将来定然会成为新兴势力的小家,因为印版案已经彻底落寞下来。
    记得去年那时候,刚搬去望月坊的新宅,门前拜访之人还是络绎不绝。
    然而现在。
    此前苏贵渊入狱之后,家里之前请来的丫鬟和门房早就跑得消失不见,现在就剩下刘大三人,以及管家刘禄。
    后来苏贵渊回来后,也就没再请。
    短短数月过去,整个京城仿佛没有之前的钞镜院院使一样,仿佛被彻底淡忘。
    而新来的钞镜院院使,已经是善亲侯的长子,也是准驸马牛城。
    “走。”
    苏闲也点了点头,他今天要去格物院。
    如今格物院的风头,依旧一时无两,只是自己的名字也似乎被淡忘。
    而对于这些,苏闲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相反,这恰好就是自己要的效果。
    胡孝诚!
    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对方是京城人尽皆知的纨绔子弟,属于和常茂同一个类型的。
    只是常茂已经长大,这一年来都很少闹事。苏闲曾和常森等人聊天中得知,今年常茂就会进入军中。
    反观这位胡相的儿子,今年虽然十五岁,但恶名已经传遍京城。
    之所以如此关注,苏闲其实非常在意――洪武第二大案,胡惟庸案!
    得益于此前的空印案,苏闲已经发现,原定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多偏移。
    苏闲只知道,胡惟庸案是在洪武十三年发生。
    但案发的原因?
    史书上记录的也是模棱两可,有的说是造反,勾结勋贵,早早的有所准备。
    还有个说法,是通倭、和北元有所牵扯,旗下投靠其的勋贵,曾因为朱元璋的惩处,不仅私藏甲胄,还招揽死士……
    只是还没等到好时机,就被朱元璋一锅端了。
    当然,这些说法就算罪名属实,但在京城,除非私通皇亲贵戚,否则一介丞相想要造反难如登天。
    那另一个原因就很清晰了。
    正是其子胡孝诚!
    其纵马狂奔于闹市,引得京城百姓民怨沸腾,只是碍于胡相的威名不敢多言,只能忍让。
    然而长久如此,终于在一日,乘着马车狂奔的时候,对方却跌下马车,被车轮直接碾死……
    胡惟庸怒不可遏,直接处死马夫……
    却不想洪武帝就等在这里。
    其也算是孝出强大了。
    当然,这个信息其实也有点假,苏闲还记得一个好像是因为外国使臣的原因。
    但思来想去,现在还不是确定的时候。
    真正让苏闲在意的,其实还是他此前的一些的“设想”。
    自己一家不想牵扯进胡惟庸案,如今在官场乃至民间,所有人都知道苏家这个官场新贵,彻底败落。
    这倒是符合苏闲的想法,如此一来,便是跳出了胡惟庸案。
    而之后,国朝将会迎来,史无前例的一次改制!
    废中书省。
    一直以来,苏闲都不知道,洪武帝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废掉中书省的想法,又是什么时候决定,并且准备坚定的执行下去。
    现在,他想通了。
    八成就是胡惟庸相权越来越大,先是刘伯温之死,其后又是刘涟之死,而在此之间,他屡次想让汪广洋牵制的想法又失败。
    所以才准备亲自上。
    曾几何时,苏闲还想过让朱元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想法,想着自己家能不能混上一个丞相,但现在来看……这个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也说不定。
    因为现在的格物院,似乎又在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前进。
    如此想着。
    终于,格物院近在眼前。
    眼下,家里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
    而接下来,苏闲除了静观朝局风起云涌之外,还要等待两件事。
    一个是新钞留下的“小尾巴”,相比较父亲离开钞镜院,这才是真正的秘密。
    国朝税收的基本之变,要么波澜不惊,要么势必翻天覆地!
    而蒋作为此次朱元璋亲派之人,据说已经掌握了那群人的行踪,现在等的,就是那些“新钞”会从什么地方出现。
    出乎意料的是。
    那些“新钞”果然没在京城里出现,反正这么久,苏闲并没有发现太多。
    就比如此刻。
    苏闲来到格物院内,他并没有直接去找常森常升他们。
    因为自从上次格物院年终总结之后。
    作为皇长孙的朱雄英,就很少来格物院,听说在宫里还定下了什么格物院改制。
    只是这么久了,其似乎忘了,也没什么大动作。
    倒是常森常升两兄弟,被彻底剥离掌柜、伍长职位,而八皇子朱梓,作为左班更是战战兢兢。
    心中想着这些。
    苏闲进入格物院,和黄恪、吕善等人打过招呼之后,很快来到里宅。
    白家、林家几个兄妹,这段日子也一直在格物院内,闲来无事打打杂。
    毕竟,格物快报已经稳定,格物院旗下现在的各家书坊,基本上都能依靠格物快报维持利润。
    “院长!”
    就在这时,白珏匆匆走来。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对方的个头猛蹿,几乎长高了半个头。
    其脸上虽然稚气未脱,但嘴角轮廓处,已经开始出现一圈变黑的胡子。
    其和林安栋,几乎是这七个孩子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个十二,一个十一。
    而这段时间,苏闲也在让他们,忙活另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的查完了?”苏闲问道。
    “嗯!”白珏点头。
    “有什么发现吗?”
    “暂时还没有。”
    苏闲点了点头,旋即道:“跟我进去。”
    一边说着,苏闲当先朝着其中的一个房间走去。
    进入其中,六个孩子的视线,顿时朝着朝着自己探来。
    最小的,其实也比自己小了一两岁。
    在他们面前,赫然放着一张张宝钞,单论此地宝钞的价值,恐怕足以将整个格物院买下来。
    然而。
    这些东西都是有数的,基本上每运送来一批,都会核查数目,等到核验完后,就会再送回去。
    “院长……”
    看到苏闲到来,他们纷纷起身。
    或许是受苦太多,这些孩子早早的就没了所谓的稚气,和自己也交流起来,也不像常森他们那样,偶尔会出现一些鬼点子,调皮顽劣。
    苏闲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下。
    之后才道:“下一批应该快到了吧?”
    根据以往情况,每七天来运送一次宝钞,这些宝钞最开始,是在京城随机各县交换而来。
    然而过去很久,宝钞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后来,苏闲就扩大地域,让一些钱庄分布的其它各省,也纷纷淘取宝钞。
    只是这么长时间过去,却依旧没有任何发现。
    “奇了怪了!”
    想到这里,苏闲都疑惑起来。
    当下,他的重点就是这么几件事,静观朝局态势的同时,也要收网!
    此事不仅事关――苏家是否这么一直跌落下去。
    而且,还给将来的税收改制埋下种子。
    然而……
    正想着的同时,白珏忽然拉了拉自己。
    苏闲顺着对方的视线看去,却发现不知何时,院门口已经多了几道,背着一些布包的身影。
    他们默默无言,只是放下布包,就准备离开。
    “对了!”
    就在这时,其中一道身影忽然开口。
    “陛下传话:此子之前说的新钞不同,咱现在什么都没看出来,是不是这小子骗了咱。”
    “要是还查不出来,咱就认为,是你父亲将真的印版给传出去了,现在咱大明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苏闲听到声音,先是愕然,旋即醒悟过来。
    这段时间,朝廷上的事情太多了,而朱元璋说出:一切皆依丞相后,整个人也似乎懒散起来。
    往日勤政的皇帝,似乎也不怎么上朝了。
    再加上此前事情繁多,苏闲曾经给朱元璋留下的“找不同”,现在还把答案没说出去。
    苏闲知道当下什么最重要,新钞线索之事万万不能出差错。
    于公,其牵扯民收民解的祸端,联系他最后一次在大本堂提出的税收改制。
    于私,可是和此次的印版案,牵扯关系重大。
    苏闲思考之际,而白珏他们早就习以为常,先是将屋子里的新钞全部带出去,交给那些熟悉的陌生身影。
    随后又将那些布包全部带进房间,开始仔细核查。
    苏闲正准备回答。
    没成想,里面的白珏刚进去没一会儿,就忽然惊喜道:
    “院长,找到了!”
    唰!
    苏闲猛地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