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斩立决!
作者:一江东月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最新章节     
    “父皇息怒!”
    此时此刻,朱标眼神震动,压抑不住心中的惊骇。
    而下方。
    连同中书省在内的两位丞相,再到七卿等一众百官,更是低着头,心神茫然又骇然,只是紧跟着皇太子朱标的声音。
    “圣上息怒!”
    朱元璋却坐在龙椅上,刚才的发怒,让他有些压抑不住情绪。
    四周的声音他根本没听在耳朵里。
    而是继续坐着,似乎在思考什么。
    突然。
    他猛地抬起手,将之前那奏疏又拿回在手里。
    继续看下去。
    心中的情绪却如同波浪一般,汹涌起伏。
    这下面的分析,说是出自所谓的小儿之笔。
    但如今的满朝文武,能猜到他所想的又有几人?
    就在今日早朝之前,整个百官,甚至还以为钦天监发出的“星象之变”,是他准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信号。
    有多少人甚至以为,今天朝会结束之后,抓住的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主官全都会放回去?
    可是真的放回去吗?
    做梦!
    心中一声怒斥之下。
    朱元璋的心思又回到这封奏疏上。
    他从来没对外人说过心中想法。
    甚至对外的愤怒,也全是于“官官相护、欺上瞒下”,为此,他甚至不惜让外人感受到,他对于无法把握住朝堂的恐惧。
    可是,真的是恐惧吗?
    大明立国才十年。
    他如今才五十岁,他能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从草芥一般的流民,蜕变为如今大明的天子。
    他手下有吞狼驱虎的猛将,有跟着他打生打死,几十万计的奋勇将士,他还有全天下最精密的情报机构。
    正如这上面奏疏说的……
    空印一事,前朝就开始,甚至前前朝也是如此,稍微了解户部运转、以及全国税收运送往来的,都非常清楚。
    如何核查审计的问题。
    上到一品的丞相,下到无品的小吏,全都知道……
    他处理了十年的国事,又怎会真的不清楚?
    更何况,亲军都尉府也不是吃干饭的。
    可正是因为这上面说的太多,几乎已经将自己不多的心思,完全的猜了出来。
    才更让他愤怒!
    这决然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写的!
    六岁孩子能写出这些,他今天把这几箱子的奏疏全给吃了!
    越往后看,朱元璋看到那【大明虽新立,顽疾犹尚存】的描述,看到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猜想……
    并没有引为知己的喜悦,而是感到极端的愤怒!
    在这朝堂之上,将他之前的理由撕碎,岂不就是打他的脸。
    是谁?
    刘伯温?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死了。
    李善长?
    李善长倒是告老了,倒是保不齐,其和这检校一家有什么关系。
    还是这当朝的丞相?
    朱元璋余光看向两位丞相。
    胡惟庸!
    汪广洋!
    “哼!”
    没人知道朱元璋心中想的是什么。
    他很快收敛情绪。
    “查!”
    一声令下!
    朱元璋将手中奏疏再度摔到桌案上,却是没再让涂节继续往下读。
    而是看向另一边,那是亲军都尉府都督毛骧。
    “给咱查清楚,这叫苏贵渊,苏闲的父子,是何来历?这些年和谁有交集?又受过谁的恩惠?还有这封奏疏,是出自谁的手笔!”
    想到上面那歪歪扭扭,比自己大孙还写的丑的字迹。
    朱元璋就讥讽一笑。
    “真以为派出个孩子,让他写一些字,咱就会相信吗?”
    “这是想把咱当猴耍?”
    “一介六岁孩童,有这种见识?哼!”
    言罢。
    他再度看向百官,此时从上倒下,还是一番让自己息怒的样子。
    而看到这一幕。
    朱元璋也没了继续下去的心思。
    反而看了看殿外。
    今日的朝会格外的长,从早朝开始,现在已经快到午时了。
    一时间。
    他就这么坐在大殿。
    而百官则是心中各有心思,却几乎全部,都是涂节刚才所念的奏疏。
    空印案的缘由!
    难道并不是“官官包庇、欺瞒圣上”吗?
    那么陛下,又出自什么想法?
    那封奏疏,只有涂节看过……
    此时。
    涂节感受着越来越多,朝着自己汇聚而来的视线,却是感觉自己的脑袋都似乎成了沙包。
    那一个又一个视线,似乎要变成拳头,把自己的脑袋砸烂,从中掏出些什么似的。
    千不该万不该,自己就不该嘴贱。
    在早朝最开始,就提出“空印案”。
    以至于这短短的几個时辰,心中的情绪犹如过山车,起起伏伏。
    现在,更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天大的后患。
    早朝之后,若是有大臣问自己,自己是说还是不说?
    可怜巴巴的眼睛朝着圣上看去,却发现圣上的视线,一直在盯着门外。
    他悄悄转头。
    只是看到了门外的阳光,似乎照耀到了某个柱子上。
    冷不丁的。
    他心中剧烈一抖。
    从任这从六品的侍御史之后,每次上朝之时,他就站在百官身后。群臣讨论国事,他则是思绪飘飞,一边想着自己何时能像那些尚书、御史大夫,乃至丞相一样,站在百官之前侃侃而谈。
    另一边,却也打发时间,时不时的研究一些其它东西。
    一来二去。
    他甚至非常清楚。
    这早晨的太阳,从东往南的轨迹。
    比如辰时之后的阳光,不会照进大殿之内,巳时的阳光,会在奉天殿的门上,留下一些光影。
    然后光影扩大……
    之前下朝的早,他没有研究到,午时的阳光会在哪里,但根据推算,应该就在那最后一节的柱子上吧?
    而如今……
    太阳兜兜转转,终于来到了那柱子上。
    涂节想到什么,瞳孔骤然一缩,随后猛地抬头看向陛下。
    恰在这时,朱元璋的视线也随之收回。
    临收回间,他的目光停留在涂节身上。
    涂节赶紧跪下。
    “午时了!”
    “刚才念了多少?”
    涂节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目光转移,看向自己念过的,已经堆满了两个箱子的奏疏……
    “官官相护,欺上瞒下!咱身为大明天子,对此类官员忍无可忍!”
    “既然罪名已查清!”
    “那就是当初的话,君无戏言!”
    一边说着。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猛地咆哮而出。
    这一瞬间。
    其龙袍上的怒龙,似乎张开五爪,要撕碎一切。
    “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死,所以敢将空印纸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
    “还等什么?”
    朱元璋怒挥衣袖,却是不等任何人的求情。
    而是在所有人的惊悚目光中,再度喝道:
    “午时已到,刚才所核查奏疏者!”
    “皆斩!”
    话音刚落,整座朝堂似乎都在颤抖。
    而早早在一边站着的内侍,声音尖细悠扬。
    一直从奉天殿,传到了奉天大道,传到了奉天门,道路的声音连绵不绝,一声高过一声,最终,来到了午门之外。
    “圣上口谕……”
    “午时已到,斩!”
    此刻的午门之外,早已经闻讯而来的百姓人山人海。
    所有的视线,都凝聚在了那跪成一列一列的官员之上,争先恐后的朝里面看去。
    而随着这道声音落下。
    第一排在那帮着红菱大刀的刽子手下。
    只来得及喊了,“陛下,臣冤枉……”
    嗤!
    刀光砍下!
    血光飞溅,头颅跌落……
    最后一个“啊”字,才终于响起。
    人群哗然,百官骇然。
    一时间……
    血液飞洒在空中。
    尿液流淌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