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再次擢升夏原吉,准备杭州之行
作者:小辰辰辰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最新章节     
    单纯查海禁走私,朱家父子觉得派蓝昭亲临,完全是在大材小用。
    可和白莲教扯上关系,事情的严重性再一次凸显。
    蓝昭的意思也很清楚。
    此次走私,不单单是地方上的官吏贪墨,还牵涉了倭寇和白莲教。
    如果只是为了筹措军费。
    锦衣卫先抓人,然后抄家产,五十万两白银妥妥的有,可一些藏在暗地里的事就未必能挖的出来了。
    蓝昭担任兵部尚书以来。
    浙江和福建好几次往兵部呈折子,说是想让朝廷调兵平定倭患。
    正好,趁着此次机会,一并解决了!
    这也符合朱元璋的意图。
    眼前的洪武皇帝,曾经写过一首名为《倭扇行》的诗文。
    其中有两句为: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干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倭寇从君臣到子民都像跳梁小丑,畏威而不怀德,日后必成华夏大患。
    后世证明,朱元璋说的真没错。
    白莲教在大明四处为患,要是这种组织和倭寇勾结起来,还腐蚀了地方上的官吏。
    局势就不能用严重来形容了。
    最终,朱家父子同意蓝昭前往浙江。
    只说了八个字。
    “速战速决,务必清之!”
    蓝昭郑重道:“臣领命!”
    在这之后,蓝昭回到兵部,调阅了浙江、福建两地近些年的海防情况,以及各个卫所记录下来的倭寇情报。
    明初的倭寇没成气候,后来之所以会愈发危险,也不只是他们自身逐步强大。
    还有,汉奸的出现。
    浙江和福建两地,有着不少百姓以捕鱼为生,朱元璋大行海禁政策,寸板不得入海,断了渔民的生路。
    这也催长了汉奸的诞生。
    为了活命,光靠着耕地那点粮食,连朝廷的税赋又不够,浙江和福建这俩地方又多是世家。
    不少有本钱的百姓,选择迁移内地。
    但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只能暗地里和倭寇勾结,成为所谓的海盗。
    这些情况都在兵部文书中有着大量记载。
    朱元璋近些年来,也放开了一些有利于民的政策,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渔民们成了汉奸,发现劫掠其他人来钱更快,还种个屁的田,还打的屁的渔?
    打不过朝廷水师,难道还打不过那些百姓?
    除此之外,一些浙江商贾为了谋取利益,经常对外出海走私,这也是海盗和倭寇们劫掠的目标。
    即便被劫,他们也不敢声张,朝廷不但不会保护,还会加以打击。
    久而久之,倭寇和海盗就会彻底凝结成利益共同体,倭寇吃大头,海盗吃小头,到了嘉靖年间就诞生了一位大海盗,汪直。
    让胡宗宪和戚继光颇为头疼。
    如果能在洪武年间,解决了这些隐患,后世子孙就能少些负担。
    对于倭寇。
    蓝昭心底有着不可磨灭的成见。
    此次前去,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以提升自身在他心里的权重地位,这是私心。
    若论公心,也要为天下百姓做些好事。
    借着走私一案,或许可以让朱元璋对海禁政策表现出宽松态度,这也是在为大明的海运打下基础。
    决意前往杭州,也不可能孤身一人。
    除了锦衣卫那帮心腹外,还得带点明面上的人手过去。
    蓝昭写了一份文书,叫来一名兵部属官。
    “把这份文书交给吏部,让詹尚书尽快敲定。”
    一看,是一份人事调动文件。
    “兵部请调太子府主事夏原吉,即擢升为兵部右侍郎,望吏部呈报御前司允准。”
    这种级别的人事调动,也就是詹徽大笔一挥的事情。
    不过还是得走个程序。
    御前司,相当于朱元璋身边的秘书机构。
    四品以上的官吏调动,都得经过吏部和御前司,但基本上只要詹徽同意,御前司那边也没什么难度。
    更何况,这是蓝昭的意思,事情办的更加顺畅。
    半个时辰过后,夏原吉立马到任。
    蓝昭打趣道:“原吉兄,兵部右侍郎可是从三品,你这升迁速度比我都快!”
    “大人,您又说笑了,我知道是您自己调的。”夏原吉笑道。
    “哎呦,吹捧你,你还不乐意?”
    “那倒不是,卑职只是觉得愧领了。”
    夏原吉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会如此顺利,想着得再熬两三年才能从太子府调出来呢。
    蓝昭可没那个耐心。
    “此次擢升你为兵部右侍郎,也不是让你在兵部坐着,得跟我去一趟浙江。”
    夏原吉问道:“是有关倭患的事吗?”
    “对,你还有半天时间,挑选一个可靠的将军,我会让他转任浙江都司都指挥使。”蓝昭说。
    蓝昭在公务上,大多数时候都采取独裁手段。
    调来夏原吉,只是想让他在浙江之行中,充当一个参谋的角色。
    兼听则明嘛。
    武将上也需要再加上一个人手。
    把徐辉祖派过去,主要是为了压制地方势力,并且兼领浙江按察使一职,但并不打算让他参与到军事当中。
    那么,就只剩下浙江的藩司衙门,也就是布政使司。
    蓝昭自身会以浙江巡抚的名义直接控制。
    如此一来,大局在手。
    夏原吉那边动作也很快,给蓝昭呈上了一份武将名单。
    其中,有一个很是显眼的姓氏——戚!
    “戚瑞?”
    蓝昭嘴里念出这个名字,夏原吉略感诧异,问道:“大人,您认识这位将军吗?”
    蓝昭摇了摇头。
    “觉得耳熟而已,你先说说他的来历吧。”
    “戚瑞也是一名二代子弟,其父戚祥,原本是陛下身边的一名亲兵,在洪武十四年时跟随颍国公傅友德和凉国公征战云南时战死。”
    “陛下念其功劳卓着,追封为明威将军,并可世袭罔替。”
    “戚瑞承袭这个武官职位过后,历年来和凉国公打过几场打仗,表现倒也可圈可点,论履历和资历的话,可以担得起浙江都指挥使一职,但目前是在前军都督府供职。”
    名单上的其他人,其实更为耀眼,也都跟着凉国公蓝玉征战过。
    本以为蓝昭会多考虑一下,他却立马拍板。
    “好,就用戚瑞,马上让他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