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父亲,你若能早下决心,又岂会出现今日乱局?
作者:小辰辰辰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最新章节     
    “你这是在离间天家骨肉!”
    朱允炆义正言辞的怒斥道:“蓝昭,别以为他人都不知道你在打什么心思,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捧朱允熥那小子上位吗,然后你好作为外戚,擅权乱政!”
    这四个字,分量极重,搞不好九族都得掉脑袋。
    旁边的徐辉祖脸色一白。
    哪成想,这位皇孙开口这般生猛。
    蓝昭脸色依旧淡然,说道:“你说的没错,于公于私我都应该让真正的嫡长孙成为储君,而不是你这个从庶子变成嫡子的残次货。”
    “今日我就把话说明白了,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染指储君的位置。”
    “我也再警告你一次,太子必须活着回到京师,要不然大家都别玩了,我在被清算之前,会拉着你们一起陪葬。”
    蓝昭说话干脆利落,半点都不拖泥带水。
    言语之间,还带着一股真切杀意。
    朱允炆脊背发寒,但这种对“臣子”的畏惧,让他内心里的自卑转变成了恼怒。
    从袖中掏出一把金色刀柄的匕首,奋尽全身力气,朝着正在离去的蓝昭后背刺去。
    徐辉祖反应不及,下意识地想要去阻止。
    “砰!”
    一声沉闷响声回荡在客栈当中。
    “啪嗒!”
    金刀匕首掉落在地,朱允炆整个人踹得人仰马翻,跪在地上捂着肚子,嘴里还在往外呕着酸水。
    足可见蓝昭这一脚的力道有多重。
    蓝昭重新转过身来,戏谑地看着眼前这位史书上的“建文帝”。
    单从史书上来看,不讲后世的众说纷纭,大致意思是说此人太过可惜,主要是他在登基过后,和“江南士族”达成了利益基本盘。
    那些儒生史官,自然会在史书上说点好听的名声。
    不能说朱允炆百无一用。
    最起码,人家还能匹夫一怒,执刀刺来,的确勇猛的很。
    朱允炆怨毒地盯着蓝昭。
    “你等着!我一定会杀了你!让你蓝家所有人,都要饱受屈辱而死!”
    蓝昭满不在乎地捡起地上金刀,淡漠道:“放狠话谁不会,我还敢现在杀了你呢,你信不信?”
    说话的时候,刀尖就抵住了朱允炆的脖子。
    这家伙也是贱。
    刚刚还凶得很,现在却被吓得脸色发白,浑身颤抖,那股强硬的态度已然消失不见。
    要么,就硬到底。
    要么就乖乖当一条水沟里的臭虫。
    一会儿彰显的自己多么威武,一会儿又变成这种怂包样,不止蓝昭瞧不起他,就连徐辉祖都目露鄙夷。
    蓝昭又不同于寻常臣子。
    这家伙说动手,那就是玩真的。
    抡圆了巴掌,结结实实抽在他的脸上,那白嫩的脸蛋上立马显现出红印子。
    “你不是你爹,更不是你爷爷。”
    “对于他们俩,我还能稍做忌惮。”
    “可你……呵呵,算了,现在杀你,还不如留着你有益处!”
    朱允炆顿时觉得,这比杀了自己还要羞辱人啊。
    堂堂大明皇孙,被一个纨绔公子哥给拳打脚踢,到头来以为他要下死手的时候,结果人家根本不屑于杀人。
    不是怕,是觉得没有必要。
    朱允炆从蓝昭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种轻蔑。
    就好像捏死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也就是说压根没把自己这个大明皇孙放在眼里。
    蓝昭临走前,洒然道:“好好和你爹感受一下父子情分吧,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真看不见你爹了。”
    至于那把金刀,被蓝昭精准地扔到朱允炆面前。
    刀尖结结实实地刺入地板。
    上边的寒意,格外让人发怵。
    朱允炆恐惧过后,则更为恼怒,他的怨毒眼神只能和徐辉祖对视。
    换来的,仍是一股不屑与鄙夷。
    等回到朱标身边时,他只能将怒火发泄在这个无法动弹的父亲身上。
    他指着自己泛红的脸颊。
    “父亲!你好好看看!这就是你器重的臣子!”
    “他是怎么对我的!他自始至终就没瞧得上我!”
    “这个皇帝!我非当不可!”
    朱标反而松了口气。
    原来,看着朱允炆,心里还觉得有些讨喜,但现在满是厌恶。
    可再厌恶又有什么办法?
    他是自己的亲儿子!
    是比朱允熥更适合作为大明储君的人!
    朱允炆惨然一笑,身体靠坐在朱标的床榻前。
    “父亲,你以为我愿意对你下毒,把你变成这副半身不遂的模样啊?”
    “依照皇明祖训,在我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册立皇太孙,可你一直拖延,我和母妃只能理解成你想立允熥为太孙。”
    “在那时,你要是能下定决心,又岂会有今日的乱局呢?”
    朱标很想反驳,可他嘴里就是吐不出半个字来。
    天底下没有几个父母不为子女着想,皇家也不例外。
    那时候没有册立太孙,是因为朝堂局势过于繁杂,而且李善长还没有死,他还代表着淮西官吏的利益。
    淮西派系,就不会同意朱允炆成为太孙,反而会力捧朱允熥。
    关键在于,朝堂普遍认为,立嫡立长。
    嫡在前,长在后。
    从法理上讲,朱允熥一母同胞的亲大哥朱雄英是嫡长,这是得到了朱元璋以及所有臣子的承认。
    就算朱雄英和常妃全部都死了,嫡长孙的位置也应该轮到朱允熥。
    朱标恰恰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淮西勋贵集团,迟早要被全部拔除,所以无论如何就不能立朱允熥为储。
    或许,他早就料到这么做,自己作为太子难以善终。
    得罪了臣子,得罪了亲儿子。
    可没有办法,那帮人手上掌握着太多资源,哪怕被削了兵权,大明朝从上至下到处都是他们的人。
    从胡惟庸案一路至今,杀了多少人,可就是杀不尽!
    该贪还是贪,并且愈演愈烈。
    朱标不止一次和朱允炆说过其中利弊,但他也是无法完全理解,只是认为自己在眷恋常妃的旧情,迟迟拖延不立太孙,就是为了给朱允熥留位置。
    看着暴怒的朱允炆,朱标没有激动,只觉得心中悲凉。
    “允炆啊,我不只是你的父亲,我还是你爷爷的儿子,也是大明的太子。”
    “我做事不能只考虑一家一姓,还要考虑到朝廷、天下、百姓。”
    “你为什么就是不能理解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