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送食盒
作者:黑千羽   三国之夏侯弃子最新章节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马腾终于不情不愿的来到了许昌,曹操也是压住了心中的悲伤,直接出城十里迎接。
    “寿成兄一路辛苦,操也是在许昌久盼寿成兄前来啊,如何,路途可还算安定?”曹操笑着上前,接过了马腾,之前的衣带诏签名,似乎也并没有对两人造成任何的影响。
    “丞相声威赫赫,沿途百姓都是安居乐业,又哪里会有人再落草为寇。腾一路前来,觉得身体疲惫,还是想要好好休息几日。”
    “是极是极,你我都已经上了年岁了,自当好好保重才是。”两个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又询问了西凉那边的情况,曹操也只是表示了一下关心,剩下的则是安排马腾的住处等事情,这些事情自然会有朝中的小吏去办,只是这么一来,夏侯信的监督名单上又是多了一个人。
    对于今天的谈话内容,马腾的心中明白,就是敲打自己,并且让自己写一封书信去西凉,说服韩遂和马超等人,同意曹操借道攻打汉中,可自己都已经离开了西凉和关中了,无论是韩遂还是马超,都不会再听自己的。
    张既和张恭等人原本以为只要拿下了自己,就有了威胁牵制马家的筹码,可是却没有想过自己的那个儿子从来都不是学忠孝仁义这些东西长大的。
    这书信,还是应该要写的,只是却不是现在写,总得等等再说。
    刘协对于马腾的到来,也是极为的开心,尤其是眼下多多少少的听到了曹操要搬去邺城的消息之后,觉得自己总算有了伸展拳脚的机会,而马腾的到来,也是更加的让他看到了希望。
    11月,突然有人上书,要求封曹操为公,刘协以为曹操还是如同之前那般,通过这种手法不断的削弱汉室的支持力量,所以也就没有太过在意,甚至于因为之前的风波,许多原本忠诚于汉室的世家大族也是选择了臣默。按照原来的剧本,也不过是三辞三让,最后不了了之,可是结果却依旧在第三次的时候发生了改变,曹操居然在第三次的时候,直接接受了封公的决议。
    “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沐雨三十馀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
    下了朝之后,荀彧还在回想着朝堂上,董昭突然之间的进言,几乎是没有任何的风声,也没有任何的征兆,就这么突然之间站了出来,曹操甚至都还没有顾得上如今自己府中刚刚又死了两个重要的人物,就在这时候,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要进位公爵。
    还是说,曹冲的死,或者是吕氏的死和某些人相关?若是真的如此,那自己也无力回天了,无论如何,汉室居然动用刺杀的手段对付朝中的大臣,无论事后怎么洗,都会在所有人的心中留下一根刺,而信任的基石也将被彻底的动摇。
    “父亲,子义过来了。”就在荀彧想着许多的事情时,就听到了荀恽跑了进来。
    “嗯?让他进来吧。”荀彧想了想,还是让荀恽带着夏侯信进门。
    “子义可是许久未曾来了,不知今日前来,是为了公事?还是为了私事?”荀彧依旧是那一副一丝不苟的妆容,只是却也越发的清瘦,也许是多年来来到政务处里,让他也没机会变胖。
    “特为令君而来。”夏侯信看着荀彧这么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又想着今日听到的朝堂风声,想着还是要和荀彧好好的说说。
    “呵呵呵,你我之间,如今已是道不同了,又有何话可说?”
    自己是汉臣,而夏侯信则是曹操的女婿,眼下虽然并没有再出仕,可是随着曹操的进位公爵,夏侯信必然会被再次启用,到时候,两人也是分属不同阵营,又哪里来的和解的可能?
    “那就看令君心中的大汉,是谁人的大汉了。”夏侯信被这么一问,原本的万千语言,也只是变成了这么一句。
    “天子代天牧民,天子姓刘,这大汉天下当然也属于刘氏,子义又何必有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我荀家世代皆为汉臣,食汉禄,亦当忠于汉室,还是说,子义已经迫不及待了?”
    “君权真的是神授么?是上天选择了刘氏,还是百姓选择了刘氏?”夏侯信却依旧有些不死心。
    “高祖天生异象,有心细百姓,不然也不会从一区区亭长而登天子之位。”
    “那得民心者得天下又作何解释?”夏侯信又是步步紧逼。
    “如何,子义今日前来,是要和我讨论学问么?还是说自以为开了书院,就有了与天下士人一争高下的能力了?”荀彧看着夏侯信的样子,脸上也开始用上了玩味的表情,只是这表情中,却充满了厌恶。
    “还是说,你以为此刻你的岳丈,大汉的魏公,此刻已经得了民心,能够取而代之了么?”荀彧似乎曲解了夏侯信的来意,也曲解了夏侯信办书院的目的。
    “令君以为,我是来为丞相做说客?还是说,令君不知道,因为你的再三反对,丞相对你已经起了杀心?就算今日不杀你,可若是先生再如此反对下去,丞相终有一日会杀了你。”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古有伯夷叔齐,我荀彧也可以不食魏粟。”
    “就这么死了,值得么?当初王允如何?还不是在李傕郭汜兵临城下之时,被刘协给抛了出去,平息兵怒。”
    “住口,你怎可如此直呼陛下名讳?王司徒又岂是你能够随意评论的?这天下,正是因为宦官和外戚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又不断的打压士族,最终,最终才落得如此的下场。若是天下在我等士人的手中,何愁天下不平?四海不靖,百姓也不至于流离失所。”
    “如今这天下,正是在我等士族的全力扶持之下,才得安定,你之前口口声声的说着民心,又何曾真正的看到民心?你之前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如此见风使舵,又继的什么绝学?先贤圣人难道就是教了你这些么?”
    “我辈有识之士,值此天下大乱之际,当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你看看你自己,除了大闹宫门,在你的书院里面说着要大一统以外,这些年来,你还做了什么?”
    “如今汉室倾颓,大厦将倾,更需要有人站出来,誓死不屈,让所有人看看天下人心,看看什么是道义,如此才算是为往圣继绝学。”
    “至少,也要让我的死,来警醒世人,有人抵抗过,今后也不断的会有人抵抗,不断的会有人站出来维护道统,维护大义。”
    “先生这又是何苦?”夏侯信已经放弃了用荀恽和荀家来说服荀彧的希望了,荀恽本身就娶了曹操的女儿,所以曹操压根就不会对荀恽动手。
    “能够为道而死,我甘之如饴,又何来苦一说?唯一的苦,恐怕就是我自己一步步的将曹孟德推到了如今的地步。”荀彧有些惨然,又有些落寞,甚至带了些许的悔恨。
    “时间不早了,子义,回去吧,即便大汉难以再现,我也依旧愿为大汉而死,仅仅就是为了我心中的那个理想。”
    夏侯信听完了荀彧的话语,想着自己还是没能劝荀彧改变想法,也只能是默默的接受。
    回到了书院之后,又开始处理起曹冲和吕玲绮的事情,总想着能够在这两件事情中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彻底的揪出那人到底是谁,或者那股势力到底是什么人。
    曹操下了朝之后,就回了自己的书房,脑海中却是不断的回想着朝堂荀彧的激烈反对。
    义兵?
    匡扶汉室?
    忠贞之志,谦退之节?
    爱人以德?
    呵呵呵,说的好听,说的好听!
    自己自黄巾之乱起兵三十年了,讨董卓、迎汉帝,灭袁术,破吕布,官渡一战大破袁绍,又南下平荆州,施行屯田之策,收拢流民百姓,震慑异族边关,对于大汉可以说是再造之功,可怎么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难道荀彧不知道么?难道他听不出来么?董昭都已经说了,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
    而且不能进公位,就不能继续对跟随自己的军功集团封赏。若是自己不满足,不答应,那么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这些人的刀子。
    文若就不能为自己考虑考虑么?汉室已经不可复,他与自己携手多年,自己又不会亏待了他,就不能支持自己么?
    理想,真当那么重要?
    你既然要为理想而献身,那么,孤就成全了你。
    “来人。”
    一声的呼喊,就有人立刻出现在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指了指书房内早就准备了多时的食盒。
    “算了,还是孤自己送过去吧。”
    来人也并不多话,只是将这食盒拎起,然后就匆匆朝着荀彧的家中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