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是走是留?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我们欢迎商公子回县衙。”林宝初说。
    商卓回丰耕县之后,歇了一日,又修了一日家里的门窗。
    两日后,才重新回到扶贫小队中来。
    “林姑娘这话说得可不对。”朱金华玩笑地说,“县衙现在可真真正正是商公子的地盘,咱们以后还得仰仗商公子呢。”
    “朱掌柜就别笑话我了。”
    商卓完全没有县令和状元爷的架势,还是和以前一样。
    “我还未上任,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别拿我当外人就好。”
    “肯定不会拿你当外人的。”
    林宝初比其他人放得开,就算商卓已经是县令了,他们也还是朋友。
    没必要讲究那些有的没的。
    “给你介绍一下。”林宝初给商卓挨个介绍县衙的新人,“这位是消防司的队长任枫,这位是杨晔……”
    她一一介绍,顺便将他们负责的工作也做了介绍。
    商卓进京赶考之后,丰耕县发生了很多事,县衙也做了很多事。
    身为即将上任的丰耕县令,商卓需要知道这段时间丰耕县都有哪些改变。
    “人都认识了,商公子,小沟村的情况就由筝筝跟你说吧。”
    商卓所负责的小沟村,后来沈筝、朱金华,还有一个新来的都帮忙入户过。
    有什么问题,他们自己解决,林宝初懒得插手。
    她还有别的事儿要做。
    “杨秀才、许老板,你们过来一下。”林宝初把杨晔和许牧叫到自己座位前。
    她拿出一张表递给两人,说:“这是城里流放户的走访调查表,你们找个时间,走一走城里的流放户人家。”
    “问问他们,丰耕县开放之后,他们是走是留。”
    上次看到牙行排了那么长的队,林宝初就因为这事儿头疼过。
    城里的百姓有一大半是流放出身,丰耕县若是开放了,她拿不准会走多少人。
    所以他们得提前问清楚,做到心里有数。
    这样,他们也能提前做好人才流失、经济倒退的应对之策。
    许牧看着手里的表,忍不住叹气,“结果怕是不太乐观咯。”
    这些天城里多了许多要离开的言论,他也听见不少,所以这个走访结果,很有可能不尽人意。
    “没事儿,去吧。”林宝初说,“记得态度好一点,尽量问到真实的结果,别一副逼着人家留下的样子。”
    “知道了。”
    两人拿着表下去,准备准备,就出去走访去了。
    午饭时候。
    林宝初和沈戟一起在伙房用餐,温怀、程书益、徐同文三人端着餐盘,一起在两人对面坐下。
    “温太傅、程先生、徐哥?”
    林宝初看着三人,心里已经大概猜到他们来找她的目的。
    三人似乎商量过了。
    坐下之后,温太傅率先开口:“小王爷、林姑娘,我等是来跟你们打个招呼。”
    “待商公子走马上任丰耕县令,若我等有幸获得圣上解赦,我们……”
    温怀没脸说完后面的话。
    “我们理解。”林宝初微笑地看着三人,“能回家是好事儿,温太傅你们别太有心理压力。”
    “两年前咱们就说过,若这一天到来,我和相公都会替你们感到高兴,也会亲自给你们送行。”
    这里毕竟不是他们的家。
    他们孤身一人被流放到此,亲人不在身边,受了多少年离家之苦。
    想回去也是人之常情,林宝初不可能强留下他们。
    “多谢小王爷、多谢林姑娘。”
    “不谢。”
    林宝初虽然脸上带着笑,其实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舍和无奈。
    丰耕县有能力的人都走了,留下这么多的空缺,她该怎么填补,才能保证丰耕县的经济和扶贫事业不被影响?
    -
    “阿宝睡不着吗?”
    她已经翻来覆去,折腾了近一个时辰。
    被子都要被她拽烂了。
    沈戟伸手将她搂住,禁锢在怀中,“是不是在想大家离开的事儿?”
    林宝初睁开眼睛,不再想着入睡,跟沈戟聊了起来。
    “相公,你想回去吗?”
    这里不是温怀他们的家,但同样也不是沈戟的家。
    林宝初除了烦恼大家会走之外,还想知道沈戟的真实想法。
    她既不想沈戟走,又不想他因为她而选择留在这里,万一这里的日子并不是他想要的呢?
    身为皇子,应该都会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吧。
    沈戟非常坚定,没有一丝犹豫,“不想。”
    “真的吗?”林宝初把玩他温暖的大手,“为什么呀?”
    沈戟答:“你没嫁过来之前,我想,有了你之后便不想了。”
    “我只想和阿宝白头到老。”
    权势、地位、身份,这些在他眼里,都没有林宝初重要。
    现在的生活很好,他为什么非要打破现在的宁静和幸福,回到盛京城里担惊受怕?
    得到答案,林宝初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下了。
    “可大家都要走,怎么办啊……”
    林宝初哭丧着一张脸,哀嚎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应对之策。
    校招!
    对啊,她可以校招啊!
    沈戟感受到怀里的人儿想要挣扎着起身,他赶紧按住她。
    “我不管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夜已深,你给我躺下,睡觉!”
    大晚上的,不管有什么事儿,都明天再说。
    林宝初不能起床去客栈找陶峪,但她滔滔的灵感可以和沈戟说。
    “相公,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咱们可以去各地的私塾招人。”
    “丰耕县开放之后,走的都是曾经读过书的官家、世家人,咱们损失了人才,就去私塾里找人才填补空缺!”
    古代就是这样,文化不够普及,整个盛朝识字的百姓不足两成。
    两成林宝初都是往高了说。
    她之所以能在丰耕县顺利扶贫,都是因为丰耕县有足够识字,以及心中有百姓的人。
    当然,曾经心中有过百姓也算。
    被流放而来的这些人,哪个不曾是寒窗苦读,抱负远大?
    只是后来被官场浸染,犯了些错。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属于有知识、有才学的那部分人。
    他们要是走了,丰耕县若想要稳住当下的发展,就得招更多有才学的人。
    私塾,绝对是最容易找到人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