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船桥
作者:吃饱除人   藩乱最新章节     
    普宁·洪阳城
    明军七千余人,列阵于洪阳城外,等待进攻的命令。
    铿锵有力的军鼓声响彻城下,大明军旗迎着冬末的北风猎猎振响。
    准备先登的每支小队,都难得的分到了一囊袋烧酒。
    小队长领到酒后,急不可耐地往嘴里灌上一口。
    “咕咚”一声,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那一股清凉的炽热划过喉咙的感觉。
    等烈酒下肚后,才不愿地把酒囊递给身后的兄弟。
    他自己舍不得出气,硬是将酒气憋在腹中,良久才吐出一口白练一般的水气。
    一身热汗,舒坦。
    再掏出腰间一块被冻得又韧又硬甜粿(注1),美美地咬上一口,慢慢咀嚼,为即将到来的攻城战补充体力。
    穿着布面甲的先锋小校,亲兵正在给他身上的甲衣做最后的检查。
    望着眼前并不高大的城墙,小校两眼漠然,忽然举起酒囊大大地往嘴巴里灌上几口,再舒舒服服地“哈”出一声。
    或许,这是他的最后一口酒了。
    原大清潮州总兵,现大明右提督、封定虏伯的刘进忠派遣亲信大将刘斌,作为全军总指挥。
    刘国轩部何祐、江胜领四千人为辅,听从刘斌调遣。
    说是随军辅佐、听从征调,但刘斌心里清楚,二人其实就是监军。
    二人来这的目的,就是以“殿后、压阵”的名义,驱赶潮州镇兵攻打洪阳城,以此进一步评估潮州兵的战力,确定刘总爷在明营中的地位,乃至决定了刘总爷是否继续镇守潮州。
    如果潮州兵孱弱,相信明军会毫不犹豫的吞下潮州兵。
    刘斌压力很大。
    七千人,除去四千福建兵,真正能用的,只有自己手头上不到一千人。
    剩下歪歪斜斜的二千人,都是凑数的。
    为了壮大声势,刘进忠从周围村庄强征壮丁、团练,以及招揽盗匪、山贼,甚至连尚军的俘虏都被拉了进来。
    中看不中用。
    按照以往,俘虏是要拉到城墙下,斩首耀威的。
    但自从清军屠了潮州城十余万人后,剩余百姓纷纷出走,潮州各地的人口也是稀稀疏疏,人丁资源就异常宝贵。
    虽说是俘虏,但也是壮劳力,是舍不得杀的。
    于是直接跳过了斩首环节,准备攻城。
    普宁原本就是刘斌的驻防地,他对洪阳城再熟悉不过,哪面适合正攻,哪面适合佯攻也是心中有底。
    洪阳城,依榕江支流洪阳河而建,东、北两面临河,墙虽不高,但三四丈宽的河面,对攻城方而言,是不小的麻烦。
    刘斌决定从东面进攻。
    因为,西面是尚军的退路,藩军精锐应该在那里,南面高墙,估计也是压了重兵。
    只有东面和北面因为临河,当时建的城墙较低,再加上冬季河水干涸、流速变慢,他才有机会攻进城去。
    所幸,二次大败,尚军炸毁大炮后撤到普宁。
    不然,面对善使大炮的尚军,给他十个胆也不敢攻。
    刘斌没有废话,直接吩咐亲兵督促工匠、俘虏,搜寻渔船、木筏,把船桥、云梯建好。
    和北方城池不同,广东水系发达,大多数城池都是依河而建。
    而且河边的土地偏软,北方车桥(攻城车)太大太重,在松软的土地上容易陷入泥泞,寸步难行。
    虽说冬天冻僵了土地,但广东冬天的田土,远没达到北方那般生硬。
    想要攻入广东的城池,用船载兵,最是直接,但有一个不好的情况,就是渡河时,船上的人都是活靶子。
    所以,轻便的船桥才是南方攻城的首选。
    一旦搭成,攻城士兵们则可进可退,不用担心后路。
    等攻过河后,还需要架上云梯,由披甲兵冒着箭矢、炮子,登上城墙。
    船桥不难建,把木筏、木板钉在两三艘小渔船上就行,然后冲到河流中央,再装起来。
    类似曹操的“铁链锁船”,就是为了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
    一个多时辰,就在附近搜刮了50多艘船,还有大量的竹筏和门板。
    身为军队里最低级的俘虏、壮丁,在工匠的指导下“叮叮当当”的造了十几座船桥和云梯。
    就在俘虏们以为终于完工,刚送了口气准备歇息时。
    士兵们提着刀走了过来。
    俘虏们忐忑不安地望着对方,担心对方是准备把自己利用完之后就直接砍掉。
    毕竟战场上,再正常不过了,谁没做过呢?
    提着刀的士兵们指着波光粼粼的洪阳河,让俘虏抬着船桥进河。
    过河,就能活。
    听到这番话,光头的俘虏噤不住地打颤。
    在冰冷的冬天里跳进河,对缺食少衣的俘虏而言,无异于自杀。
    到时候就算不死,也得大病一场。
    而一旁的壮丁们却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心里暗自庆幸:好在有俘虏。
    几百个俘虏,没人敢说个“不”字。
    很快,二百多名俘虏,抬着十几艘船桥,在背后的弓铳威逼下,撒腿狂奔。
    “冲啊……”
    抬着船桥的俘虏们给自己打着气,放声大喊,一些胆小的,甚至不敢睁眼看前面,只是跟着跑。
    守城上的清军,也完全不顾下面的是曾经的战友、乡亲,疯狂地往向他们倾泻着箭矢、弹丸。
    一时间,轰鸣声、咆哮声、惨叫声冲天而起。
    俘虏们冒着呼啸的炮弹、破空的箭矢、犀利的弹子,用尽力气地往河里跑。
    跑过去,就能活!
    二百名俘虏连抬带拉,十几座船桥速度越来越快,一路狂奔,气势惊人!
    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呼啸声从远而近。
    “轰!”
    巨大的冲击力砸碎了船桥,十几个抬船的俘虏惨声惊嗥,倒飞而起。
    一个俘虏满身被炸开的木板碎片扎得血流不止,倒在地上不停地哀嚎。
    另一个跟在船桥后面的俘虏,被落在地上弹起的铁球砸到。
    一阵血雾。
    因惯性向前冲的身子,在往前跑二步之后,轰然倒在地上,只剩下半个人形。
    “砰砰……”
    此起彼伏的铳声响彻云霄,弹子如狂蜂袭来,划破湿冷的天空,砸在船桥的木板,钉进俘虏的身体,“啪啪”作响,骇人心魂。
    几名俘虏不幸中弹,或仆倒,坠入河水,死于非命;或捂伤,躺地哀嚎,等待死亡。
    虽然只有短短几十步的距离,但奔跑的俘虏们却连遭打击,转瞬之间,十几条生命化作一缕缕思念。
    无人知道,那是谁家的儿子,又是谁家的丈夫。
    “噗通!”
    “噗通!”
    平静的洪阳河被十几座船桥砸得水花四起,而原本不宽的河面,也被十几座船桥犬牙交错的撞搭在一起,堵得满满当当。
    俘虏们用尽力气,把船桥推下河后,调头就跑,唯恐被清军的铳子打到。
    几个倒霉蛋因为跑得太快,被后面的同伴推下河里,正在水里“扑哧扑哧”地挣扎,满脸惊骇地呼唤着“救我!救我!”。
    只是,没人在意。
    不知过了多久,水里在浮出几个泡泡后,只剩下一波涟漪。
    刘斌冷冷地看着前面所发生的一切,眼中没有半点波澜。
    甚至没有打算下令为了这群俘虏,哪怕是射出一支箭,来掩护他们的冲锋。
    因为,没必要。
    他们本来就是要送死的。
    相比冷漠的刘斌,其身后一支五十人队小队伍的队率,看到这一幕后,却是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