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靠北啊!林北无同意!
作者:吃饱除人   藩乱最新章节     
    二月的初春,细雨淅淅沥沥地泼洒在长江边肥沃的田土上,松滋县城里,几名披着蓑衣的骑士,冒着细雨疾驰而出。
    不多时,一辆马车慢悠悠地从松滋的东门出来,往长沙方向驾去。
    马车里,正是周王的内阁学士、长沙巡抚方光琛。
    现在的他多了个身份——太子少傅,正式成为吴世璠的老师。
    此时的他正眯着双眼,左手枕着头,右手抚着一本《鬼谷子》,覆压于腹,闲适地躺卧在车厢内的软垫上。。
    伴随着马车的轻微颠簸,在脑海中悄然梳理着藩下的各项人事变动,以及各朋党、派系之间的关联状况,以此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方光琛不是蠢人,而是一个极善把握机会的聪明人。
    当吴应麒、夏国相、胡国柱这几个吴三桂最亲的侄婿,忽然对自己没好脸色时,他就知道吴长伯这个大嘴巴,把自己在背后点评他们几人的坏话,说给他们几个年轻人听了。
    为了保护自己,当吴三桂表示想把自己转任到长沙巡抚任上时,自己第一时间就主动表示,愿意“于内出抚长沙”。(引自:《平滇始末》)
    既然在内难安,还不如学重耳,出走而全其身。
    但是,长久在外不亲近主君,必然会被主君所疏远,必须想办法,修复好与主君的关系。
    而仅凭日常政务工作的报告,定然没法拉进与主君之间的联系。
    因为只谈工作,就是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但如果能谈到兄弟情、亲情,那才是真的是自己人了。
    幸好,来自云南的这封信,让自己有“关心世孙”这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接近主君。
    又通过自己跟主君回忆起少年往事,消除了君臣间的隔阂;
    接着再通过“反应术”,让主君心甘情愿地把世孙的家书拿给自己看,从而进一步修复了关系。
    想到这里,方光琛右手抚了抚肚皮上的《鬼谷子》,暗暗叹道:
    唉!
    谁又能知道,就刚才来面见主君的这个场景,我就用了“鬼谷十四术”中的“捭阖”、“反应”、“内楗”、“揣”、“摩”五术呢?
    接着又担忧起自家那个胖乎乎的傻孙子来。
    自己的这个孙子,书是读得不错,但傻也是真的傻。
    连吴世璠这么明显、在拉拢军政大员子侄的这种伎俩,都看不出来?
    还傻乎乎地把自己凑了上去?
    老方家的这群读书人,真是越读越回去了。
    “憨孙啊憨孙,阿爷希望你憨人有憨福啊。”
    一阵唏嘘感叹之余,方光琛回想起会议过后,极力替吴世璠说话的场景。
    除了南下夺取广东之外,还促使吴三桂答应吴世璠,从岳州水师那里要走一个名为“林兴珠”的降将,把他从前线调往云南,任世孙的侍卫长。
    至于书信里说的什么“勒尔锦不足惧,松滋留吴国贵一师即可”、“增兵萍乡大姑父,切不得放弃萍乡七星台、来龙山高地”、“增兵永新县,守住吉安的高大节部后路”几句,吴、方二人看后,也只是莞尔一笑,不以为然。
    见到自己的孙子如此跳脱,吴三桂当时也是感叹了一句:
    “这竖子,也该给他正式找个老师了。”
    听闻此言,方光琛立刻跪下,自请为储君师。
    吴三桂虽是有些意外,但思绪片刻后,还是答应了,随即加封方光琛为太子少傅。
    令方光琛没想到的是,谕书上除了对自己的任命外,还加上了那个早被遗忘的名字——刘玄初。
    ===
    岳州·君山岛·洞庭水师驻地
    “靠北啊!老岁仔是爱创舍?!”
    亲军骁骑后将军、水师总兵官杜辉,一脸迷惑地看着吴三桂的谕令直骂道。
    “哇嘎哩共啊,老岁仔爱调小林去云南吼,林北无同意啊!小林调走,地人替哇训练水师啊?某可能啦!”
    杜辉激动地挥着手臂,满口喷沫,说到激动处,还大力地捶着帅枱,一副极度不爽的样子。
    (闽南话:tmd,老头子这是要干嘛?我跟你们讲吼,老头子要调小林去云南吼,我不同意!小林调走了,谁替我训练水师?不可能啦!)
    此时帐下的江义、巴养元等人看着帅位上、因太过激动而涨红着脸的杜辉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不是福建人,但在杜辉帐下久了,闽南语不一定听得懂,但骂人的话还是最容易学会的。
    特别是看到杜辉一脸愤慨、满口闽南方言的样子,就估计他口里吐不出什么好话。
    吓得同为福建人的副将林兴珠,赶紧用官话跟两位前辈解释,杜将军这是因为太久没见到周王,忽然收到周王的信函而感到激动兴奋。
    江义、巴养元斜着眼睛,望着林兴珠满脸尴尬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在胡扯。
    又不是傻子,看杜辉那一副骂骂咧咧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因为想念周王才满脸激动的。
    杜辉原为郑成功、郑经的部将。
    康熙二年(1663年),清荷联军进攻金厦,郑军大败,郑经退回台湾岛。
    此时留在南澳岛上(今汕头市南澳县)的杜辉自知无力抵抗,率将领120员、水陆兵丁2096名、大小战船62艘及关防牌札降清。
    随后被任命为永北总兵官。
    吴三桂反,杜辉率部响应,被任命为亲军骁骑后将军。
    由于杜辉是福建人,老于水战,于是被吴三桂任命到洞庭湖组建水师,抵御清军。
    一阵激动地发泄后,杜辉渐渐冷静下来。
    而江义也趁机劝道:
    “将军,小林将军的能力,我们都是知道的,大王也是知道的,调他去云南当世孙的亲卫,这是要重点培养他,是好事。”
    巴养元也是补充道:
    “是啊将军,说不定以后小林将军在世孙身边,进步比我们还快呢。”
    两人很识相的,主动替杜辉搭了个台阶。
    杜辉很喜欢林兴珠这个小老乡。
    这个年轻人,肯吃苦,有能力,水战陆战双全。
    他根据洞庭湖“洪波大浪”这一实际情况,提出要“造海上鸟船,出入洪波大浪如平地,大小铳炮布列左右,首尾所当糜烂”,倚靠君山岛,“扼守布袋口,(清军则)寸板不得人。“
    倚靠这个布阵,清军只在康熙十三年打过一次君山岛后,从此不再敢进攻君山岛这个洞庭要地。
    君山岛在,洞庭水师则有所倚仗。
    而岳州又因为有洞庭水师在,则坚如磐石。
    虽然他口头上是说不让林兴珠走,但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不可能不遵王命。
    主要是他拎不准,调林兴珠到云南做那劳什子“世孙侍卫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这样一个人才,去当一个小小的侍卫长,太浪费了,好男儿就应该在前线杀虏!
    但转头一想,如果能不在吴应麒麾下做事,倒不是件坏事。
    原因无他,吴应麒此人殊慢无礼,简直不把人当人看,更别说是“福建人”这个少数派的小团体了。
    在他手下想进步,基本不可能!
    想到这里,杜辉也就顺着江义和巴养元的台阶下来,对林兴珠招呼道:
    “而梁(林兴珠,字而梁)啊。”
    林兴珠赶紧应承唱诺。
    “江将军和巴将军两人说的对,是我刚才太激动了。”
    杜辉的意思,就是林兴珠年纪还轻,去当世孙的侍卫长是好事,对他以后人生的进步,会大有帮助。
    特别是以后世孙继位后,林兴珠作为世孙的亲卫,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云云。
    林兴珠此时只是一脸的无奈,但军令面前也只能从命。
    随后杜辉几人,摆了酒席替林兴珠践行后,就签发了调令,让林兴珠回家带上两个儿子、家眷以及带上亲兵,出发去云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