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帝后往事 司远道归朝
作者:江岁晚   开局祖坟冒青烟,女扮男装科举忙最新章节     
    感受到来自亲哥血脉的压制,楚琛立马换上狗腿的嘴脸。
    谄媚道:“得嘞!皇兄忙于政事辛苦一天了,您去休息。”
    “这金砖就由弟弟来抠,定给皇兄抠得完完整整的。”楚琛又给楚珩的衣袍裤腿仔细理好。
    做好一切,楚琛挂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表情,执小花铲铲撬金地砖去了。
    楚珩嗤笑一声,也不管他心情具体如何。兀自走到金丝楠木长案前。
    将金砖放好后,持冷掉的茶水倒在绢布上,擦拭着手。
    蹲着乖巧挖砖的楚琛,偷偷打量皇兄神色,估摸都察院那些满身墨臭的书袋子,又上书让皇兄广选贵女入宫,尽快开枝散叶之类。
    把皇兄给得罪了,他正好撞火上......楚琛收回视线,心中苦泪如泉涌。
    都怪自己入宫前,没找钦天监的算个良辰吉时,失策失策啊。
    “这是何物?”
    楚珩步至告知板前,抬手就把盖在上头的布掀了去。
    楚琛双瞳陡然放大,他虽抱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不代表他想火上浇油啊。
    皇兄本就在气头上,万一气急把那小家伙给砍了,或免去其功名,他这不是害人吗。
    楚琛脑中飞速运转,解释道:“呃,就...就顺路给御膳房送点柴火。”
    “朕倒不知这去御膳房的路,何时顺到立政殿来了,你新凿的?”
    楚珩手下一用力,毫不犹豫将布扯了下来,木板上的墨字立马现于眼前。
    楚琛咽了口唾沫,心中默默祈祷:皇兄不认识谢玉衡的字迹。
    毕竟...确有违君子之礼节,夸大的说是刻薄也非不可。
    “就这?”
    楚珩挑眉,还以为是什么大逆不道,骂他昏君的话。“谢家那小家伙写的?”
    “皇兄怎么知道?”楚珩脱口而出,说完就后悔了,这嘴怎么就不听使唤呢。
    就在楚琛以为皇兄要发火的时候,楚珩轻笑一声,道:“我要是跟你一样的脑子,这大梁国君早就易主了。”
    “此话虽有嘲讽之意,倒也没添错。所谓宁欺白头翁,不欺少年穷。”
    “这都快入土的人了,碌碌无为一生,难道还指望其临死前硬气一回,痴人说梦!”
    楚琛眨眨眼,总觉得皇兄在阴阳怪气九皇叔,哦不,废物楚天辰!
    可转念一想,先前武德司所查到信息。
    一直有只无形的大手,暗中操控着大梁每任帝君的寿命,故意制造意外死亡。
    思及到此,楚琛底气不足的道:
    “哥...要不你就听大臣的选妃入宫,左右到时候孩子生出来,记到嫂嫂名下就是。”
    殿内久久的沉默后,楚珩叹息一声,捏了捏发紧的眉心,道:
    “若去母留子,他日我去了。这孩子知道自己身世要复仇,届时何人能护住你嫂嫂?”
    “若不去母,他日成人大权在握。是两宫太后并立引发朝堂动荡?还是......”
    余下之话未尽,楚琛却深知其意。
    早年,皇兄方接过淮王的位置,奉诏带新婚嫂嫂入京冬猎。
    皇兄随楚天辰一起入了猎场,结果...
    楚天辰那爬龙床上位的娘,让嫂嫂在冰天雪地里跪了一个多时辰。
    已成形的胎儿流了,还落下病根从此再难有孕......
    可怜皇兄皇嫂青梅竹马珠联璧合,故剑情深。
    此后每每因皇嫂,主动给皇兄房中纳人而争吵。
    到最后,皇兄拿嫂嫂也没了办法,人是如嫂嫂愿纳了。
    只是就目前皇兄已三十出头,膝下却没个一儿半女,可见皇兄从来没有碰过那些女人。
    “谢氏玉衡未及两岁之龄便显相能,实属稀世之才。”
    “好生栽培,他日定珺璟如晔,雯华若锦。成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听着楚珩饱含深意的话,楚琛一颗跳动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桎梏住,难受得紧。
    母亲自幼偏爱于他,可到最后皇兄还想着,若意外离去,把皇位传于他......
    楚琛小声嘟囔道:“我才不当皇帝,皇帝又不能每日走马斗鸡,逛平康坊的。皇兄还是自个注意身子,活成精怪吧。”
    楚珩将靠墙的香几上的香炉取下,转而把那告知板放了上去。
    对于弟弟孩子气的话并不做答,真到了那时候,由不得他想不想。
    弟弟开拓不足,守成有余。有良臣辅佐,也不至于再让大梁百姓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殿外一鼓春雷惊响,不多时绿杨风急,如油贵雨落满地。
    惊蛰到,桃始华。
    又三日,二月初五大朝会。前户部尚书司远道归朝,起任兵部尚书。
    此后上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可除杨家以外之人,司远道一概不见,均谢绝。
    随之广传于京城上层圈子的,还有其弟子——江陵侯已报名春闱之事。
    另传西市金玉满堂,有人豪赌一注十万两,赌谢玉衡夺得状元之位。
    顿如冷水进热油锅,炸翻满城文人举子。
    不乏有鸡鹜争食之人,夜宿平康坊南曲内,醉与花娘把酒言:“百般苦学,不如拜一高师为徒,省万愁。”
    另有吴下阿蒙道:“唉,谁叫人家命好呢,慧眼识珠,什么好东西都往山犄角旮旯里跑。”
    “后日花朝曲江宴,便知其到底是猫还是虎。”
    “我看啊,充其量就是一只病猫,就怕他到时候不敢来哈哈哈哈。”
    ......
    春光如织,树生新翠,垂朱英。
    待司远道散值后,谢玉衡一行跟着他,一道去赴杨府的家宴。
    所谓家宴,自是只邀请了在京的谢玉衡、谢明礼兄弟二人。
    却又因着杨家有女,又带上了云华和知意。
    于阍室前稍作等候,不一会儿,就有一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亲自出门相迎。
    少年一身普通月白长衫,深揖一礼道:“秉文见过司大人,见过江陵侯。”
    杨秉文虽未见过谢玉衡,可场上只有她一人年岁最小,不需多加思考便知其身份。
    谢玉衡亦在端量杨秉文,忽想到一事。
    她唤杨成务师叔,可杨秉文是杨大人之孙,又比她年岁大上许多。这要是以后相熟了,称呼可有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