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地理下
作者:酒神葡萄绿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最新章节     
    好不容易选择题做完了,到了综合体,大家跟着主播先看到了艾叶的相关材料,后面就是介绍南阳市的地形和艾叶经济。
    秦汉人不清楚,但是三国人感觉就很微妙,南阳……这不是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前待的地方吗?
    怎么你们后人做个地理题,卷面不写诸葛亮,字字不离诸葛亮啊?
    三国以后的人就很清楚了,南阳,嗯,果然呢,大家都很懂了。
    李渊坐在太安宫里,由南阳又联想到老家太原,心酸不已。
    按理来说,李也是大姓啊,怎么主播就不是李家后人呢。
    排除这些心里酸溜溜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对着上面的艾叶介绍点头,艾草就是这么好。
    虽然有些人不喜欢艾的气味,但它是真的对人有益,还不用自己特地养,对它的喜欢和使用,是从上到下的都有的。
    ‘含绒量更高、药用价值更好的新艾’,大夫们看着这一句,都有点心痒难耐,想看看这科技部门研究出的新艾到底什么样,用起来效果能有什么不一样。
    农人们少有特意种植艾草的,看着上面‘艾草亩均年效益可达3000多元’,心里换算主播那边的物价。
    大概就是可以买四百多碗牛肉面,少说也能看病看个两三次,坐那个地铁能坐好几百次,也够他们去那个商场点一桌菜吃个十几次了。
    刨除掉每年养它的工夫和要交的税,一亩地的艾草,听上去能挣的钱还真不少,难怪后世的南阳大力发展这个。
    虽然推崇‘耕读之家’,但是一般都是主人家读书,耕地交给下面人,除非家贫,否则少有人真的自己耕种。
    就算看到了后世那些高产粮食,也总有人对耕种这事儿并不在意,觉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就好了。
    可看到这则材料,一些有心仕途的人也改变了看法。耕种这事儿,除了保证下面人吃饱饭和收税,也是可以发展经济的。
    看着‘南阳种植艾草的自然条件’这个题,在南阳种过地,也有认真看题的诸葛亮心里开始答题,他很在意那个材料上的‘扶贫产业’到底是什么。
    也知道南阳在哪里的一些人跟着做题,南阳的自然条件 ,他们能想到的,就是这里地肥,光热、降水多。
    的确也都有,不过和主播的答题比起来,还是少了一些。
    还是没怎么写过地理题,受限于交通也少出门的人都有些苦瓜脸。
    “三面环山,盆地向南开口,多向阳坡地……这也能是写的答案?”
    “我倒是想问,后面为什么说这个有利于排水,主播她怎么看出来的啊?”
    推掉了很多人的应酬,关起门一个人写写画画的唐寅也在想,这种黑白图,主播到底怎么看的,除了土肥多雨,别的什么他都没看出来。
    到了下面分析南阳加大种艾的社会经济原因上,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商人们也难得聚在茶楼讲起他们的学问。
    吴姓商人信誓旦旦道:“后世能种这么多,说明后世人都喜欢,有需要,不然种这么多卖给谁去。”
    同行的商人们都点头,是这个道理,无论农人还是商人,除了饱腹的粮食,其他东西那都是要有需求才会有买卖。
    周姓商人也说道:“还有一点,这些都是药用的,需要这么多,说明后世人都看重身体。”
    另一位商人也加入群聊:“两位都说的极对,但是我看,还有后世南阳政府的牵头,材料上还特意说了这是‘扶贫’产业,它 应该不会无故这么写……”
    又一位商人也道:“你们看那图上,还特意画了铁路,虽然没有上面郑州那么多,但是南阳的路也不少,我觉得还应当是他们的艾草好种……”
    大家激情讨论个不停,忽然有年轻商人问道:“你们说,我明年去南阳,贩一些艾草,去少艾的地方,这生意如何?”
    旁边人当即劝道:“你疯了吗,后世运货快,还大面积种,你去南阳,只能买到零散的野艾,况且有钱的苏杭地区周围多的是艾,少艾的西北地区哪有钱买你的艾?”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劝住他,这时候南阳的艾草可不是后世培育过后的品种,让他不要冲动,茶叶生意做的好好的,不要舍本逐末。
    年轻商人脸上是虚心接受,好像放弃自己的疯狂想法了,但是今年的茶叶生意做完,就赶紧奔到南阳,做一个‘卧龙艾草’的招牌。
    而那些嘴上劝他放弃,但是自己也赶紧到南阳收购艾草的人,大家碰见了,都是尴尬一笑,然后去抢艾草的存货。
    材料二是介绍苹果的,又给了两张图,就让分析那什么阿克苏苹果为什么市场上卖的贵。
    【小小看了下,脑子里回忆这些苹果,评价道:“阿克苏的确比别的一斤贵几块钱,昭通倒是便宜一点点,大凉山的丑苹果也很好吃,不过冰糖心太甜了…… ”】
    水果生意都是就近做的大家眼皮子一跳。
    好家伙,这个苹果全国各地都有种,主播还在那里说‘都没有烟台水晶富士好吃’,你是都吃过是吗?
    烟台在山东,其他的苹果更远,你们后世人的商品流通已经这么厉害了是吗,人在江南,边区的水果都能吃上啊。
    自己都没吃过这些地方水果的皇帝们都挺心塞。
    他们想吃,那努努力当然也能吃上,只要自己不怕为了口吃的被百姓和官员骂。但是被系统选定的这些是时空的皇帝们,大部分还是干不出来这种劳民伤财事情的。
    悲伤的大家一起看图,别的什么都不说,它那么贵,怎么着运输都不便宜,肯定运费贵。
    完全记得之前生物体的李泰默默念到,西北那边听说挺冷,应该是有昼夜温差积累糖分的原因。
    至于主播写的纬度高,生长周期长,苹果品质好,他们不清楚,写不来也不心虚。
    但是采摘期晚,与普通苹果错开上市时间,这的确也是可以卖的贵的原因。
    有经验的商人们痛苦面具,羡慕后世人不吝啬在吃的上花钱,别的苹果过季了,也会愿意多花点钱买这个苹果。
    毕竟不是什么必需品,放这边,季节过了就过了,普通人家,没谁会高消费,这种人群可不多。
    好容易等到主播做完卷子了,大家摩拳擦掌,有那些个迷信的,抽的还手洗干净了对着天幕插三根香,以示敬重。
    虽然主播老说不要迷信,要科学,但是不妨碍大家合理求点心理安慰吗,万一就中了呢。
    【1.秦:殷夫
    2.汉:曲芙
    3.汉:葛行
    4.魏:吴谌
    5.唐:程式
    6.唐:高家是
    7.周:冯女合
    8.宋:徐四斗
    9.明:卫昭
    10.清:周梓敬】
    山间采药的殷夫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能幸运上榜,抓进几回,问主播后世的艾都用来干什么,那些东西都是怎么做,怎么用的。
    【“这个产品都太多了,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就挑几个最多的资料看一看吧。”
    艾绒、艾条、艾灸、艾精油,这些算是比较常见的艾草产品了,还有新鲜艾草的功效、使用说明,这些东西的制作工艺都很好找,视频也不会很长。】
    跟着一起看看后世艾草产品制作的大家算了算,这些产品需要的艾草数量一点都不少,难怪后世都要专门研发绒多的艾草来种了,的确不研发都不够。
    还有什么‘艾绒比例’,看上去后世的艾草供应也有些供不应求啊。
    当然,他们最佩服还是主播找的那些视频,能把好几天、甚至大半年的事情都压缩在一个视频里头,几分钟就给他们讲完。
    虽然肯定中间步骤没那么详细,不过有大致的方法在,也不能什么都靠主播呢。
    汉武朝的曲芙每天也在认真听课,她接触不到汉朝的地图,不知道那些图上的很多地方现在的大汉都没有,只是她记得之前主播说过西北那边干旱少雨还沙子多,所以她很好奇,为什么阿克苏那边还能种苹果。
    【“那边不都是沙漠草原的,雪山积雪融化的河流不少,流经灌溉的土地里,农业、林业、牧业都有。”
    小小找出地形图来给她看,还给介绍了一下那边从古至今的苹果种植历史。
    “就像我答案里写的,那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灌溉,除了苹果还有香梨、红枣、葡萄、石榴、哈密瓜……水果品质都很不错,自然风干的干果也很出名。”】
    干果!
    新鲜水果运输他们是不用想了,满满都是糖分,可以长久保存的干果,貌似可以试着去弄弄看。
    版图里没有这里的人是不用想,有这块的人思考做发展干果生意的可行性。
    东汉的葛行家里也有种苹果,开始看卷子的题他都没反应过来,刚刚主播找资料他看见了图片才发现,这不是柰嘛。
    汉中人就不想那阿克苏的柰了,他觉得自己家的也挺香甜,不过,冰糖心是什么,主播?
    【这个问题小小还真的以前无聊了解过。
    她找出两张图,都是苹果直接切开的,一边果肉中间的黄褐色冰糖心十分明显。
    “晚上是植物积累果糖的时候,冰糖心温差更大的低温时候,苹果中间形成的这个。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卖苹果喜欢拿冰糖心做广告,因为有它会的苹果就比较甜,不过营养价值都没差哦。
    它跟品种没关系,条件达到了,什么苹果都能长。”】
    有时候吃苹果的确也吃到颜色不一样的人明白过来,他们就是吃到了冰糖心。
    四号幸运观众吴谌是曹魏人,家世不错的学者,他好奇那个gdp很久了,这到底是什么啊,主播?
    【“我们通常叫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有三种核算方法……”
    可能太笼统了,小小努力用点简单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比如有个小村子,一共就只两个人。
    我是卖煎饼的,把煎饼5块钱卖给了甲,一年就买了这一次。甲是卖绿豆汤的,我一年从他那买了100元的绿豆汤。那这一年,我们村的总gdp就是105元,人均gdp就是52.5元。
    如果他买了我的煎饼,没有吃,又卖给我,我又卖给他,左右倒右手这种,并没有产生什么价值的不算gdp,只计算最后一单产生的价格。”】
    有人若有所思:“那就是按商业活动来算了,种田的话,种出来的粮食如果卖了就是参与进gdp了,没卖的话,就算生产出来,是不是就不计算在内了?”
    “如果没卖粮,自己吃,也不挣钱,也没钱出去消费,那不就是gdp下降了吗?”
    没做过官的学子问:“如果放到朝廷上,按照生产法,是不是年末的时候,一年的税收-一年支出,就是我们朝廷的gdp。”
    听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他的同窗摇摇头。
    “不是一回事,他们计算的是整个国家的投入和产出,不只是朝廷,只是朝廷的话,那不是灾年了,我们gdp经常负数?”
    想想后世新闻里那都怎么说的,发展gdp,他们发展的都是这个生产总值,不可能是只看税收。
    真按照他说的,那不就朝廷每年不花钱,gdp就是年年涨了。
    “可是按那个收入法来计算gdp的话,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统计清楚到底有多少人……”
    好像这个方法更靠谱点,但是统计清楚人头,再来统计他们的收入和各种税,这要费的功夫,可比那个‘生产法’难计算多了。
    只是想想要算那么多,花费的功夫都已经让人觉得计算都不是个划算的事情。
    可如果不划算的话,后世也不会那么看重这个,甚至把它看做衡量发展的指标。
    无论是生产法还是支出法,仔细看完计算方式,发现他们都是总整体角度去核算的,这其中难保不会有误差。
    只有收入法感觉统计到个体更准确,可是它的统计工作也着实不小。
    不说后世那么多的人口,放到现在,就算知道大部分人没什么钱,统计起来也很耗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