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长远规划,通货膨胀
作者:昆吾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陛下?”
    英国公满脸的难以置信。
    不仅是他,除了内阁四位和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众人也满是震撼。
    他们知道皇帝有很多想法,也很决断,但那都是表现在理政之上,没想到会商贾之事。
    看着震惊的众人,孙承宗暗笑一声,这位新帝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惊叹了无数次。
    英国公摸着手里的契约:“你们速度都好快呀。”
    礼部尚书刘宗周轻抚胡须:“如果能实施,那么四百万顷军屯田差不多能有二十四万万两白银,
    如果再算上举(利息),差不多在二十九万万两,
    平均每年近一万五千万两,支撑军饷很轻松,但这里又有两个问题。”
    “第一,售卖田地也就是二十年的期限,可二十年之后怎么办?”
    “其次,四百万顷很多,加上百姓手里的,合计五百五十万顷左右,人均不到三亩多,还是差了一些,
    宗室和士绅手中的田还是得想办法弄出来。”
    群臣大部分也是点了点头,虽然解决了售卖的问题,但一个是一锤子买卖,即便是省着点,五六十年后也要耗空了。
    一个是不够的问题,解决不了,前期做的都白费了。
    崇祯心里叹了口气,读书人果然大多不通商贾,嘴里喊着民生疾苦,却不知道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地卖出去以后,朝廷有钱了,是不是需要修桥铺路、兴水利、建书院等等,
    做这些工程是不是需要百姓?
    加上种田所得,百姓手中就有钱了,我们是不是得想办法让百姓把钱花出来?”
    “花出来?”
    刘宗周下意识问了一句,随即道:“不是手有余钱吗?花出来怎么有余钱?”
    不待崇祯回应,户部尚书郭允厚出声了:“刘大人,银子流通了才能体现价值,
    大明有一万五千万人,如果人均存银二两,那市面上就没有什么银子了,
    朝廷怎么给军士发军饷?怎么采购等等?
    那朝廷只有去挖银矿来解决没钱的困境,一面挖矿一面存银子,
    那有朝一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最终只有半两,甚至更低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没有大量挖银矿的根结所在了,
    所以只能让百姓花出来,让银子流通,手中有余钱不等于存钱,我这么说,您能明白吧?”
    不止刘宗周,连秦良玉等人也是有些错愕了。
    “郭爱卿所说不错,这就是通货膨胀,银子还是一两,但购买力变差了,那百姓就损失了,所以得花出来。”
    崇祯说完喝了口茶,随即又道:“花出来在哪些地方呢?酒楼、客栈、胭脂水粉、成衣……等等地方,
    那这些店铺数量就会增加,店铺增加了就需要请人来帮忙,又能增加百姓收入,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征税,现在的商税一塌糊涂,朕记得万历六年,茶税中,云南17两,浙江约为6两,何等的可笑!”
    崇祯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冷厉,满满的杀意。
    众人解释沉默不语,税的问题一直存在大问题,他们是知道的,但涉及很多问题和利益。
    不是某一个人能解决的。
    崇祯扫视众人一眼:“当然了,税制的改变需要时间,也不是现在,现在当务之急是把田地弄出去。
    改税制这个问题,先保密,朕不希望再从其他地方听见。”
    “臣等不敢!”
    众人皆是站了起来,跪了下去。
    刚刚所说只要能彻底执行,几年后商税一年至少能收到五千万两以上。
    再加上开海禁等等,一年一万万两问题不大的。
    但想要实现,过程很崎岖,也很艰难,也需要时间。
    到时候估计用血流成河来形容都不为过。
    “都起来吧,咱们再说说第二个问题。”
    崇祯背负双手:“看到你们手上的制式契约了吗,西安府那边袁可立带人在清丈田地,完成了就要用这种方式卖出去,我们等待机会就是了。”
    众人有疑惑,等待着皇帝继续往下说,可等了几息也不见皇帝继续说了,他们有些懵。
    孙承宗自然是知道皇帝是以民意为刀,去砍宗室和士绅富商的。
    他知道,但他不能说。
    张维贤瞳孔一阵紧缩,这会儿他也想明白了崇祯的意图,浑身一阵哆嗦。
    看着崇祯的眼神一阵阵的后怕,随后又暗自庆幸自己的彻底站队。
    禁军的整顿让他有些难受,但他手上掌控的一些力量也能保张家一命,无
    非是从第一等的国公位降到普通的大户人家而已。
    但若是他没有彻底的站队,那皇帝的这个民意为刀的策略实施,张家有可能将灰飞烟灭。
    民意的大刀之下,宗室不会幸免的,宗室都幸免不了,更何况他张家。
    其他人想相继琢磨出的崇祯的意图,皆是满眼的惊惧之色。
    这是阳谋,还是无解的阳谋。
    土地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土地就意味有可能吃饱穿暖。
    再也不用担心富商会增加租子了,也不用担心哪天收回去了,更不用担心被恶霸强抢过去了。
    只要有地,舍得卖力气,总有一口吃的。
    为了这口吃的,付出一切都值得,他们真的什么敢做。
    受尽了富商士绅的欺压和剥削,现在有这个机会,他们必须得把握住。
    至于说会不会逼的富商士绅造反,这个问题不怎么存在,他们敢造反,那当地百姓都会弄死这些人。
    更何况,还有禁军,现在的禁军整顿到了什么程度他们不知道。
    但从前段时间在北京城中亮相的腾骧右卫来看,绝对能镇压任何富商士绅的造反。
    而他们都将是被民意砍向的对象。
    他们自问为官清廉,但架不住家里人背着他们乱来呀。
    万一被查出来点什么,会不会拿出来平民愤不好说,但在朝为官肯定是不行了。
    他们也都打定主意,回去后一定要对家产严加盘查,早做打算。
    沉默了一会儿后,户部尚书郭允厚起身,提出了一个疑虑。
    “陛下,士绅富商宗室那边有分期付款的策略,一切都好办,但军屯这边牵扯的利益太多,可能会……”
    “可能会什么?”
    听着崇祯淡淡的反问,郭允厚心中一颤,继续道:“可能会反抗,以至于造成混乱,如果……”
    “没有如果,敢反抗,那就都杀了,朕也想试试禁军到底能不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