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杂货铺的收入
作者:江南雨纷纷   叶家的致富日常最新章节     
    卖草药得到的钱,成块的银子叶青青都藏到衣柜后面的暗格里,铜板则放到衣柜带锁头的抽屉里。
    叶青青看着暗格里面的银子越来越多了,打算晚上盘点一下他们小家的家底。
    叶青青嫁过来唐家,也有两个月了,原本应该第一个月就盘点的。
    只是当时正好在忙着春耕,而且头一个月基本上都在春耕,家里也没多少花销和收入,头一个月叶青青就没有盘点。
    晚上叶青青打算好好盘点一下,这两个月以来小家的收入和花销。
    放好银子从屋子里出来,叶青青就准备做晚饭了。
    叶青青中午是在叶家吃的午饭,昨晚还剩下半碗的白切鸡和半碗的红烧鸡杂兔杂。
    白切鸡是大黄和小黄的晚饭,这野鸡还是大黄小黄自己打回来的,不能亏待了它们。
    叶青青摘了一把韭菜回来,打算用吃剩鸡杂鸭杂炒韭菜。
    鸡杂鸭杂炒韭菜,加上唐肖景从县里带回来的烤鸭,三人也够吃了。
    叶青青和唐肖景小两口在厨房里做着晚饭。
    另一边的叶家杂货铺,王春雨正美滋滋地盘点着今天的收入。
    杂货铺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早上卖菜的时候。
    附近的妇人除了买菜,还会买粮食、干货和调料这些每天都用到的东西。
    下午杂货铺的人不多,偶尔才有一两个人过来买些杂货。
    最显眼的读书用品,只有三个书院的学子过来看过,但只卖出了一刀最便宜的纸张。
    除了吃的东西,布头和便宜的布料卖得也不错。
    杂货铺里的东西都不贵,便宜的一两文,贵的也才几十文,收到的基本上都是铜板。
    一天下来,抽屉里已经有一大堆的铜板。
    这时巷子里陆续开始升起炊烟,附近的住户已经开始做晚饭了,这个时辰杂货铺已经没有人过来了。
    隔壁的叶家卤肉铺还剩下一点卤肉,偶尔有人过来买卤肉回去加餐。
    叶父和附近的人已经很熟了,跟每一位过来买卤肉的人都能聊上几句。
    闲着无事的王春雨,则开始数起铜板来。
    “一文钱,两文钱,三文钱……,一共是868文。”
    杂货铺的东西,利润大概在2成左右。
    王春雨没有出嫁前就跟着李氏摆摊,算术很好,很快就算出来了今天杂货的利润是173文左右。
    这个只是大概估算的,可能有一二十文的出入,不过一天能赚100多文,王春雨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他们家在县里摆摊卖木雕,一天也只有一百文左右,少的时候只有几十文。
    叶家的杂货铺开了已经有两年多,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家东西特别齐全的叶家杂货铺。
    慢慢大家都习惯过来这里买东西,生意也逐渐稳定下来,现在杂货铺每个月差不多都能赚四五两银子。
    要是碰上过年或者是中秋这些重要的节日,收入还会更多一些。
    而且小菜园的蔬菜是王春雨和叶老太太打理的,这些菜是按批发价给到杂货铺。
    小菜园的蔬菜卖得的钱,王春雨和叶老太太各占一半,这里也有一小笔的收入呢。
    杂货铺里面的杂货卖得很一般,卖得比较好的都是吃的一些东西。
    民以食为天,王春雨觉得可以多弄一些吃食,或者家里的产出过来杂货铺卖。
    铺子里的杂货成本高,还占着本钱,实在有些不划算。
    叶东林还没回来,杂货铺又没有生意,王春雨闲着无事开始思索着,杂货铺还可以增加点什么东西过来卖,最好是吃的。
    还没等王春雨想出什么,叶东林就带着一大车的东西回来了。
    王春雨和隔壁的叶父听到动静,赶紧出来帮忙搬东西。
    驴车上大多都是零零散散的杂货,另外还有不少的布头和布料。
    王春雨看到马车上有八匹的细麻布,不禁问道:“怎么买这么多的布料?”
    叶东林把布料搬下来,乐呵呵地说道:“这些布料有一点小瑕疵,7成的价格买的,特别划算。”
    陈家布庄年后刚收了一批新的织娘,这些布料是新手做的,织得不够紧实,染的颜色也偏浅。
    但是都是小问题,要是不仔细看基本上看不出来,叶东林就把这小批的布料都包圆了。
    这里虽然在书院院附近,但周围住的人也不都是有钱人。再说了,有钱的人也喜欢占小便宜呀。
    平时过来买菜的妇人特别精打细算,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文钱花。
    杂货铺里平日卖得最好的,就是便宜的布头和那些特价的布料。
    因为杂货铺时常有特价的便宜布料,附近的人有事没事都喜欢过来杂货铺逛逛,看看有没有便宜的布料。
    人都过来了,多少都会带点东西回去,人一多这杂货铺的生意不就好了起来。
    用便宜的特价布料吸引客人上门,这还是叶东林跟陈家布庄的陈掌柜学的。
    三人动作麻利,很快就把驴车上的东西,都搬到后面休息用的小屋子里面。
    现在时间有些晚了,叶东林打算明天再慢慢收拾。
    反正除了早上买菜的时候,下午杂货铺都是冷冷清清的,有的时间收拾。
    晚上洗漱后,王春雨乐呵呵地拿出了他们夫妻俩的账本。
    笔墨都贵,账本上的字,王春雨是用叶老太太做的碳笔写的。
    上面的字虽然扭扭曲曲的,但也能清楚看到小两口每一笔的收入和花销。
    王春雨拿着账本眉开眼笑地说道:“除了交到公中的一半银子,现在咱们已经攒下了96两563文。”
    王春雨嫁过来的时候,小两口的积蓄只有36两,这60两银子是两人这两年来攒下来的。
    杂货铺刚开始的生意没有现在好,王春雨嫁过来的时候,杂货铺一个月只有二三两银子的收入。
    时间长了,附近的人都已经习惯过来杂货铺买东西,生意才逐渐好了起来。
    王春雨嫁过来的第二年,杂货铺一个月已经有四五两银子的收入。
    王春雨平日里种菜、生豆芽菜,做木雕以及做头绳发带,零零散散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一两银子。
    两人的花销基本上都是公中出的,除了上交一半的收入,剩下的钱精打细算的王春雨都都攒下来了。
    叶老爷子想过几年送小七去杂货铺附近的书院读书,将来让小七考个秀才回来,好减免家里的赋税、徭役以及兵役。
    叶东林和王春雨,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早早就开始给孩子攒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