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倭国入侵朝鲜,朱翊钧和历朝皇帝都震惊了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矿税?”
    在听到了朱翊钧的话之后,在场的大臣们脸上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万历皇帝嗯了一声,得意洋洋地开口。
    “近年来,大明矿业的收入可是下降得很厉害啊,去年才十二万两。”
    “但朕翻了一下之前的历年收入,发现矿税最多的时候可是一年能收至少五十万两白银。”
    “只要让矿税重新恢复到五十万两,朝廷一年能多出三十八万两,这亏空不就轻轻松松的填补上了吗?”
    赵志皋粗略一听,觉得朱翊钧的话,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
    然而……
    赵志皋正色道:
    “陛下,大明矿税下降,乃是因为大明之前发现的许多矿都已经开始产量枯竭。”
    “这种情况下多征收矿税,恐怕……”
    其他大臣们闻言,也纷纷附和赵志皋。
    本来一年产价值两百万两的矿,朝廷收个五十万两当然是轻轻松松。
    现在一年产量价值都只有六七十万了,再收个五十万两的税,这不是扯犊子吗?
    朱翊钧却并不这么看。
    他信心满满地开口。
    “尔等懂什么?”
    “朕已经让东厂和锦衣卫秘密查探过了,矿税下降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产量不够,而是有人瞒报产量,私自售卖朝廷矿藏,中饱私囊!”
    赵志皋欲言又止。
    朱翊钧双目一瞪,道:
    “你们若是不让朕多征收矿税,那你们自己来想想办法,把每年这几十万两的窟窿给朕补上!”
    赵志皋默然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不瞒陛下,其实朝廷如今国库现银还是能支撑几年的,前提是不会再爆发像宁夏之战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了。”
    朱翊钧哼了一声,道:
    “未雨绸缪,懂吗?”
    “朕可不想万一真出了点什么事的时候,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赵志皋正想说大明哪里会有这么多事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闭上了嘴巴。
    赵志皋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陛下,臣以为矿税之事兹事体大,不如先让六部讨论一番,弄个章程出来,再由内阁呈送到宫中?”
    赵志皋这是打算用一个拖字诀。
    以正常的程序,这个章程想要出来,六部没有几个月的扯皮是搞不定的。
    等六部送到了内阁,内阁这边少不得也要争论、商讨一番。
    再从内阁送上去给朱翊钧,一年半载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到时候的朱翊钧估计都忘了自己交待过这件事情了。
    朱翊钧却不买账,一声冷笑。
    “你们这些官官相护的戏码,朕早就已经看透了!”
    “这一次,朕要用司礼监来负责这件事情,内阁六部就不用管了。”
    “什么?”赵志皋等人闻言,直接傻眼了。
    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据理力争。
    “陛下,这种事情本就该由户部牵头,刑部和工部提供协助,怎么能让司礼监那边直接负责呢?”
    “陛下,之前嘉靖皇帝就用过太监征税,民怨沸腾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旁的几名司礼监大太监闻言,顿时大为不满。
    张鲸冷笑道:
    “说的这是什么话,难道你们内阁是在给陛下做事,我们司礼监就没有给陛下做事了?”
    张诚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某些人,真以为帮陛下批个票拟就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
    “不就是收税吗,我们这些太监再不懂事也是要为陛下尽忠做事的,可不会像某些人一样官官相护!”
    【朱翊钧征收矿税的事情,直接引发了内阁和司礼监两大机构的激烈对立。】
    【这件事情由于涉及财政,无论内阁还是司礼监都不愿意让步。】
    【一时间,矿税之事陷入僵局。】
    【还没等朱翊钧解决这件事情,另外一件和大明息息相关的事情又发生了。】
    镜头一转,到了一座让人颇为陌生的城池。
    这座城池中,各种人来人往。
    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着这座城池中的人,都感觉颇为古怪。
    刘邦忍不住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这是什么玩意,剃个半秃不秃的头,还穿着木屐?】
    【秦始皇嬴政:这种看起来有点像战国时代,但又有点吴越风格的着装,难道是南蛮以南的服装?】
    【昭烈帝刘备:始皇帝,朕的大汉已经征服缅甸了,我很负责的说,这绝对不是南蛮以南的服装。】
    众人议论纷纷中,贞观世界,李世民的表情渐渐古怪。
    【唐太宗李世民:各位,这城池的风格,其实很像朕的大唐。还有这些穿衣服的风格,也很像是大唐的服装进行的改动。朕怀疑,这应该是倭地。】
    【汉高祖刘邦:原来你大唐的服装这么丑?】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可能!我的意思是,这些倭人应该是学了大唐的文化之后,嗯,净知道发扬糟粕了,精华是一点都没学到。】
    【宋太祖赵匡胤:朕必须承认,大唐风格的服装就是没有大宋的好看。】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服装最好看。】
    【汉武帝刘彻:大汉最好看,谢谢。】
    ……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意思是,这应该是倭国!你们的关注点不要这么奇怪!】
    弹幕吵吵嚷嚷中,金幕视频继续播放着。
    【千百年来,倭国对华夏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偏僻的蕞尔小国。】
    【直到唐朝时,倭国派出遣唐使,开始疯狂追随和学习华夏制度,并根据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魔改。】
    【这种魔改的结果,就是倭国事实上直到明朝时期,依旧还是类似周朝的制度。】
    【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就如同春秋战国时代的周王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吉祥物。】
    【而真正掌控倭国权力,能如同春秋时代霸主般号令天下的人,是“幕府大将军。”】
    【直到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的那一年,倭国依旧是各种诸侯国林立,四分五裂的情况。】
    ----万历元年倭国疆域图。
    金幕中跳出了一条弹幕。
    【宋太祖赵匡胤:朕没记错的话,整个倭国也就我大宋的一个路(省)那么大吧,就这么屁大点地方还能分这么多诸侯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大一点的诸侯只有一郡之地,小一点的就是一个县?】
    【秦始皇嬴政:要朕说,大一点的才是县,小一点的就是村!】
    这还真不是华夏历代皇帝看不起倭国。
    要知道华夏皇帝们目光所及之地,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平方公里。
    而倭国三岛加起来呢?
    本州、四国、九州三个大岛再加上附属小岛,面积刚刚好十万平方公里。
    华夏的海南岛面积是三万五千平方公里。
    换言之,这三个岛加起来的陆地面积,正好等于三个海南岛。
    这点面积,能被华夏皇帝们当回事?
    大一统王朝之中,最小的北宋王朝也超过了三百万平方公里,是倭国三岛面积的三十倍!
    像大唐、大明、大清这种巅峰时期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是倭国三岛面积总和的一百倍!
    华夏,对于倭国来说,就是一个无比惊人的巨无霸。
    大象凭什么要看得起蝼蚁?
    这就是华夏皇帝们的心态。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男人崛起了。】
    金幕中,出现了一个男人的形象。
    【丰臣秀吉。】
    看到丰臣秀吉的瞬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语了。
    【汉高祖刘邦:要我说啊,这些倭国人长相倒是和咱们华夏人差不太多,但这服装和发型真是一言难尽。这家伙脑门风吹了不怕着凉吗?】
    【秦始皇嬴政:朕现在有点怀疑徐福那个傻子当年是不是就把倭国人误认为是蓬莱仙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能轻易毁伤,还把脑门都剃光了,不成体统!】
    【汉武帝刘彻:不至于,徐福只是单纯的坏,又不是眼瞎。】
    【光武帝刘秀:这脑门后面的狗尾巴是怎么回事?】
    【昭烈帝刘备:可能是当狗习惯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不傻,他们感受到了金幕作者对倭国的某种恶意,故而顺水推舟,各种嘲讽。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丰臣秀吉取代了织田信长后,开始东征西讨。】
    【在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结束了最后一场国内战争。】
    【至此,整个倭国三岛所有诸侯都臣服于丰臣秀吉,他终于在名义上统一了倭国,并将京畿地区占据为自家土地。】
    【丰臣秀吉由此也成为了倭国的一代霸主,被尊称为“第六天魔王”。】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顿时又是一阵吐槽。
    【秦始皇嬴政:不是,朕还以为是像大秦一样统一呢,结果搞了半天,就是成为了类似于战国时代的霸主?】
    【汉高祖刘邦:名义统一全国?这也值得吹嘘一番?这丰臣秀吉搞了半天,实际统治的土地还没有大汉的一个郡大?】
    【宋太祖赵匡胤:笑死朕了,名义统一不就是上表称臣嘛。要是这也算统一,那五代十国里五代的每一代都能算是一个王朝了。】
    一个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知识点是,五代十国之中占据了中原的五个朝代,每一个都获得了各地“十国”的上表称臣。
    【明太祖朱元璋:华夏是从不承认五代算是大一统朝代的,这些倭国人的脸挺大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些倭人,真是井底之蛙!】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其实你们也别不把倭人当回事,这个国家小是小一点,但朕派出舰队征讨过它两次,在两座叫做对马岛和壹岐岛的小岛上失败了,还遭遇了台风呢。】
    【汉高祖刘邦:啥,就这小小国家你也打不过?老忽啊,你这大元能不能行的。】
    ……
    【倭国三岛土地贫瘠,远离大陆,资源稀少,是典型的小国寡民。】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最疯狂、最穷兵黩武之人,才能实现名义上的统一。】
    【丰臣秀吉一手打造了倭国最疯狂的军国主义体制前身,他必然也被这种精神所挟裹。】
    【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原因就在于让追随他的大名(诸侯)和武士们获得更多的土地。】
    【可国家都名义上统一了,哪里还有更多的土地呢?】
    【战争的车轮一旦滚动起来,只会越来越快,直到车毁人亡。】
    【大明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刚刚结束了倭国内部的最后一场战争,就将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东亚大陆。】
    画面中,丰臣秀吉坐在大阪城宫殿中,注视着面前麾下的诸多大名,沉声开口。
    “如今,大倭国已然一统!我们如果想要更多的土地,就只能登陆!”
    说着,丰臣秀吉重重地将手砸在了面前的地图上。
    “朝鲜,将会是我们大倭国的下一个领土。”
    “等攻克了朝鲜,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辽东。”
    “占领了辽东之后,大明北京城是我们的第二个目标。”
    “拿下北京,那里就将成为我们大倭国的都城。”
    “再然后,我们将从北京南下,灭亡整个华夏,创立大倭国的不世霸业!”
    【雄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并没有将朝鲜王国放在眼里。】
    【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要灭亡整个大明。】
    【疯狂的丰臣秀吉甚至还打算在灭亡大明之后继续西进,占领整个印度南亚次大陆,完成“亚洲大一统”。】
    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次心情澎湃,但又有些畏惧,道:
    “父亲大人,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若是大明前来支援,我们能否取胜呢?”
    丰臣秀吉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大明?大明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张居正时代让人畏惧的大明了。”
    “我们的情报探子已经回报,大明被那个所谓的万历皇帝搞得一团乱麻。”
    “明朝和处女一般柔弱,是长袖之国。而我们大倭国,可是真正的强者,弓箭之国!”
    “相信我,只要我们进入大明境内,我们将会成为下一个蒙古帝国,而大明就是下一个被灭亡的大宋!”
    “秀次,等占领了北京城之后,我会将那里作为你的封地,将你封为大唐关白,你将会开创丰臣家族新的伟大传说!”
    说完,丰臣秀吉环视一眼在场的诸多心腹,沉声道:
    “都回去做好准备!”
    诸多大名纷纷起身,弯腰行礼。
    “哈依!”
    【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刚刚统一全国,就派使者前往朝鲜王国,要求朝鲜国王李昖前来大阪城“参洛”。】
    【何谓参洛?这是因为倭国学习华夏文化多年,以遣唐使绘制的大唐长安为蓝本修建了一座山寨城池。】
    【这座城池本名为“京都”,但倭国人觉得京都这个称号不上档次,又不敢用“长安”之名以免触怒大唐,便以大唐东都“洛阳”之名,来命名倭国自己的京都。】
    【参洛,即“参拜洛阳”。也就是前往倭国“洛阳”京都,朝拜倭国天皇。】
    【这实际上是要求朝鲜脱离明朝宗藩体系,成为倭国的藩属。】
    【对采用大明国号,以“至诚事大”跪舔大明为己任的朝鲜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朝鲜毕竟和倭国仅仅相隔一处朝鲜海峡,对丰臣秀吉的强悍心知肚明,李昖便想办法多番拖延。】
    【至万历二十年,在经过数次使者来回后,丰臣秀吉已经将所有军队、战船、物资集结完毕,便向朝鲜发出了最后通牒。】
    【倭国使者宗义智抵达釜山时,便告知当地朝鲜地方官“关白(丰臣秀吉)欲攻大明,贵国地方当骚扰。贵国若能报明国,使讲和通好,可以免患。”】
    画面一转,已经是朝鲜京师——汉城。
    “什么?”朝鲜国王李昖在看完了宗义智提交的倭国丰臣秀吉亲笔所写国书后,一脸的不敢相信。
    “倭国竟然想要攻打大明,他们是疯了吗?”
    曾经代表朝鲜出使倭国的大臣黄允吉沉声道:
    “大王,臣往倭国京都见丰臣秀吉,此人目光烁烁,乃是胆智人也。若不从之,必有兵祸!”
    “不妨借道给倭国,让其和大明两败俱伤便是。”
    黄允吉的话,立刻就被另外一名朝鲜大臣金诚一所反驳。
    “何谓目光烁烁?无非就是獐头鼠目,鼠目寸光!”
    “华夏古有假道灭虢之典故,今大王若是当真借道倭国,岂不是让典故再现?”
    “黄允吉这奸贼定然是被倭国人收买,乱大王之心,其罪当诛!”
    【此时的朝鲜内部大臣,分为“西人”和“东人”两派,“东人”派之中又分为“北人”和“南人”两派。】
    【各派系之间党同伐异,不顾国家利益,只为了反对而反对,让朝鲜朝堂中一片混乱。】
    【朝鲜国王李昖考虑再三,终究不敢借道给倭国,又怕得罪丰臣秀吉,干脆一个拖字诀,不做任何答复。】
    【另外一边,李昖又命人将此事禀报大明。】
    【但大明宗藩体系规定藩属国之间不得私自来往,李昖之前和丰臣秀吉多次相互遣使已经违背这条规定,李昖害怕引来大明怒火,便假说是听来往海商流言,说倭国准备进攻大明。】
    镜头切换回了大明皇宫之中。
    “什么,倭国想要进攻朕的大明?”
    朱翊钧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种谣言你们也能相信,还禀报到朕面前来了?”
    此时的内阁首辅还是王锡爵,他沉声开口道:
    “陛下,若仅仅是朝鲜方面的流言,自然不必放在心上。”
    “但两月之前,琉球世子也曾传国书前来,内中同样告知琉球探知倭国正在准备兵马进攻大明,不得不防啊。”
    许国也开口道:
    “陛下,朝鲜也就算了,琉球对大明素来是忠心耿耿,想来不会禀报虚假的消息。”
    “臣听说那倭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国中却有近千万人口,不得不防啊。”
    朱翊钧再度皱眉。
    沉吟片刻后,朱翊钧道:
    “朕总觉得,朝鲜的情报有些不尽不实,若只是道听途说,又怎么会以国书的形式上奏?”
    “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说不定是这倭国和朝鲜勾结,给大明挖坑设下的陷阱!”
    顿了顿,朱翊钧又道:
    “如今大明的军队都在宁夏那边对付哱拜,朕哪里有兵力抽调去朝鲜?”
    “派人去告诉李昖,让朝鲜严加监视倭国,若是还有其他情况,再来汇报!”
    【大明的宗藩体系,并非很多人意想的那种对藩属国不闻不问。】
    【事实上在朝鲜、琉球内部,许多高层都是忠于大明更甚忠于祖国。】
    【大明在倭国入侵前就已经秘密得知了消息,并推断出李昖话语中的隐瞒。】
    【出于对李昖的怀疑以及宁夏哱拜叛乱,朱翊钧并未做出调兵入朝的决定,而是静观其变。】
    【万历二十年四月,正当大明急速调集各地兵马前往宁夏平叛的时候,丰臣秀吉正式开启了入侵朝鲜战争。】
    【忠诚于丰臣秀吉的关西诸侯是出兵主力,而最后才被丰臣秀吉征服的倭国关东诸侯主要负责提供后勤补给。】
    【倭国军队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总计分成九个兵团,步兵14万,水军8250人,战舰700余艘,于万历二十年四月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
    画面中,数以万计的倭国士兵呼啦啦地登陆,朝着朝鲜的城池冲了过去。
    “板载!”
    在震天的呼喊声中,倭国士兵和朝鲜士兵交战在一起。
    砰砰砰!
    火铳冒出了阵阵烟雾。
    挥舞着大刀长剑各种冷兵器的朝鲜士兵们,被齐刷刷地收割倒地。
    轰轰轰!
    火炮喷出了火光,一枚枚实心炮弹落在了朝鲜人的城墙上。
    很快,当又一枚炮弹落下时,城墙出现了一大片的垮塌。
    无数倭国士兵欢呼着,蜂拥入城。
    【自大明代元之后,朝鲜王国已经整整两百年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争。】
    【后来随着军制的改革,整个朝鲜王国的士兵甚至都不足五万人,而且装备和物资极度稀缺,士兵毫无训练。】
    【而倭国的军队则是经历了多年战国时代大名混战的战争内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朝鲜。】
    【不仅如此,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葡萄牙人大量出没于东亚,倭国在和葡萄牙人的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火铳、火炮,在武器上也对还拿着冷兵器的朝鲜军队形成了不可逾越的代差。】
    【在这种情况下,倭军的进攻进展只能用神速来形容。】
    【四月十四日,倭军在釜山登陆。仅仅过了十九天,五月二日倭军已经攻克朝鲜京师汉城,六月十五日又攻陷了平壤。】
    【一月之内,朝鲜“三都失守,八道瓦解”。】
    【倭军随之迅速北上,将战线极速推向大明和朝鲜的边境线——鸭绿江。】
    【此时朝鲜仅剩下靠近明、朝边境的义州一带尚未陷落。】
    画面中,朝鲜国王李昖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快,快派使者去北京城,求万历皇帝陛下出兵救我!”
    “天兵若不出,朝鲜亡矣!”
    画面一转,大明皇宫之中,朱翊钧一脸震惊。
    “你说啥?”
    “朝鲜两个月就被倭国打得要亡国了?”
    金幕面前,历代皇帝也是一脸震惊。
    “啥,这朝鲜竟然废物到了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