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火车震惊历朝皇帝,必须兑换《工业革命》!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听到郑和这句话之后,历朝历代的君臣们,心中都是一动。
    秦始皇哈哈一笑。
    “这句话有点意思,朕很喜欢这一句。”
    汉武帝微微点头。
    “没错,异族夷狄,竟然不给华夏人赚钱,那就该死!”
    宋太祖赵匡胤双目一亮:
    “还能这样做生意?诸位卿家,朕觉得大宋可以学一学。”
    “你们说,这么多的异族在大宋周围,大宋要是都用大炮火枪和他们做生意,每年得多赚不少钱吧?”
    一条弹幕飘过。
    【汉高祖刘邦:郑和这小子说话还挺霸气的,朕想问问,大明真有这么多物资来和异族做生意吗?】
    【明太祖朱元璋:朕这么说吧,自从兑换了《工业革命》之后,大明现在的问题是商品太多人太少,根本就卖不完!】
    看到朱元璋这句话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越发震惊。
    商品多到卖不出去?
    在农业时代,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隋文帝杨坚:小朱啊,你不是开玩笑吧?朕的大隋国库里面钱太多了,根本就没东西买啊。】
    【明太祖朱元璋:是真的,你们不信的话自己也去兑换一本《工业革命》就知道了,工业化的产品卖不完,根本就卖不完!】
    【宋太祖赵匡胤:按照你这个说法,岂不是必须要开拓异族市场?】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港口,每天都要发至少二十艘船出去,都是满载,就这样还嫌船太少,造船厂现在都在加班加点制造商船。】
    【唐太宗李世民:一艘船能赚多少?】
    【明太祖朱元璋:这得看装什么东西,陶瓷丝绸这些比较好卖的,一艘船赚个几万两乃至十万两都是轻轻松松。】
    看到朱元璋给出来的数字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大为震惊。
    一艘船就能赚几万两?
    任何一个工厂主,一年只要发两艘船,那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赚十万两了?
    十万两什么概念?
    在任何朝代,十万两白银都足以让一个人维持优渥的地主生活,从二十岁活到死!
    这得缔造多少财富啊!
    众人心中,对于《工业革命》的渴望,越发旺盛了。
    这简直就是一套神乎其神的书籍啊。
    金幕中,新的画面再度出现。
    这是一座工厂。
    高大的烟囱不断排出烟雾,飘向天空。
    工厂内部,一架架蒸汽机不断轰鸣着。
    大量的空气被吹入打铁炉中,让里面的火焰无比旺盛。
    铁水犹如小溪一般流淌,被等待在一旁的工人端走,进行冷却和打造。
    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批成批的火枪,以惊人的速度制造出来。
    历朝皇帝再度震惊。
    【秦始皇嬴政:这制造火枪的速度也太快了,朕没见过如此惊人的速度!】
    【唐太宗李世民:那是什么机器?竟然能让速度提升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蒸汽机,《工业革命》之中最惊人的发明之一,各行各业都能用!】
    似乎是为了验证朱元璋的话,接下来的画面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厂。
    纺织厂内,上百架珍妮纺织机不断运行。
    女工们忙忙碌碌来来回回,飞梭不断地穿梭着,一匹匹布迅速被制造成型,放在一旁的箩筐之中。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不由咽了一口口水,道:
    “大汉朝女子纺织一匹布要多久来着?”
    萧何同样也是一脸震惊地看着金幕,过了好一会才道:
    “至少需要十五天,陛下。”
    刘邦脸颊抽搐了一下,道:
    “朕看这金幕,感觉这里面的女工一天能纺织十五匹布!”
    汉初君臣全部沉默了。
    十五天一匹布,和一天十五匹布……
    这差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曹参双目炽热,忍不住道:
    “若是大汉境内有这样的工厂,单单税金都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数字啊!”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这是什么纺织机,效率也太高了,太惊人了!”
    宰相赵普眯着眼睛,沉声道:
    “大明这种将女工全部集中到一起纺织的制度,也同样也极大地提升纺织效率。”
    “普通人家应该买不起这样的纺织机,工厂主买了纺织机之后花钱雇女工来纺织,女工能赚钱,工厂主也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双赢啊!”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道:
    “不,还有大明朝廷也能赚到更多的税收,是三赢!”
    枢密使杨业眼神亮晶晶地,道:
    “陛下,臣现在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说商品太多了,一座工厂就有这么惊人的产出效率,大明境内何止成百上千家工厂?”
    “难怪大明要疯狂对外扩张,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把这些商品统统卖出去!”
    商品卖出去了,工厂主才有钱能给朝廷交税!
    工厂主有钱了,就能聘请更多的工人,整个大明就会有更多的工人赚到钱改善生活,进一步地推动大明社会的发展变革。
    赵匡胤心中火热,连连点头。
    “好好好,这《工业革命》,真真是改变了社会的神奇之物啊!”
    就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赞叹不已的时候,画面之中又出现了新的事物。
    “呜呜呜!”
    巨大的蒸汽机头发出了嘹亮的声音,缓缓在火车的轨道上运行起来。
    镜头稍微拉远了一些,只见这蒸汽机头的后面,还连接着火车的车厢。
    镜头进入车厢里,只见这车厢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堆积如山的各种布匹,数目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大吃一惊。
    “这一车厢的货物,得多少马车才能拉啊?”
    长孙无忌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道:
    “至少……十马车吧?”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十马车?”
    房玄龄表情震惊到呆滞,过了好一会才道:
    “不对,不止一个车厢,这足足有三个车厢,那就是至少三十马车!”
    李靖白须飘荡,沉声道:
    “那不是关键,关键是,这车不需要马和牲畜来拉,只需要那个奇怪的冒烟机器来拉!”
    大殿之中,顿时安静下来。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不需要马来拉的车,而且一次能拉至少三十马车的货物?
    李世民喃喃自语。
    “这样的车,若是能在大明全境通行的话,货物的运输量得有多大啊?”
    房玄龄脸色都变得潮红起来,道:
    “若是用来运输粮食和军备物资,恐怕短短几天就能把成千上万士兵的粮食物资统统运输到位!”
    李绩、程咬金闻言,双目中爆发精芒。
    李绩忍不住道:
    “每次大唐开战,就算是一万兵马,都要动用五万民夫和上万匹骡马,还要运输至少一个月时间的物资!”
    “若是有个一百辆这样的车,岂不是直接把五万民夫、上万骡马和一个月的时间都省下来了?”
    程咬金眉飞色舞,道:
    “这样大唐不但省了事,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来打仗扩张!”
    李世民难掩心中激动,一拳砸到了桌案上。
    “《工业革命》!一定是这套书!一定要把它给兑换到,用最快的速度!”
    此时,弹幕已经热闹非凡。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如此神奇!】
    【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别卖关子了,快说啊!】
    朱元璋看着密密麻麻的弹幕,心中大为满足,不由放声大笑。
    “这些家伙,这回都得求着朕揭秘了吧!”
    在朱元璋的身旁,朱棣一脸呆滞和震惊,看着金幕中的火车,嘴唇翕动了一下,开口道:
    “父皇,这到底是啥东西?”
    不仅仅是朱棣,在场大部分的大明臣子也是同样震惊呆滞的表情。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
    “让你天天没事就知道去军营和造船厂,连大明最新的发明都不知道!”
    朱棣怒了,瞪了一眼朱高炽:
    “这么大的事情,你小子怎么从来没和俺说过!”
    朱高炽干咳一声,道:
    “爹,火车制造出来的事,儿臣前几天就和您说过了。”
    “您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铁甲舰,压根就没把儿臣的话听进去!”
    朱棣闻言一愣,表情变得古怪。
    朱高炽前几天在吃饭的时候好像是说过火车的事情……
    朱棣恼火道:
    “俺怎么知道这火车竟然是如此神奇的东西,你下次说话说清楚点,烦人!”
    朱高炽无言以对。
    朱元璋懒得去管这对活宝子孙,笑呵呵地发了一条弹幕。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蒸汽机车,俗称火车。也是《工业革命》之中,能和铁甲舰相提并论的超级造物。】
    【明太祖朱元璋:火车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修建铁路,但只要有了铁路,按照工部和户部的计算,大明货物的运输量至少成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
    上千倍!
    历朝历代的君臣被这个数字震惊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上千倍的货物运输,对于任何一个王朝而言,都是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这代表着什么?
    最简单的概念,那就是上千倍的商业税收,上千倍的发动战争效率!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摇了摇头,露出一丝无奈。
    “朕花费十年时间,在大秦境内修通了直道。”
    “但直道和这火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萤火比之皓月!”
    扶苏也完全震惊了,好一会才道:
    “没想到,金幕竟然还有如此惊天动地的东西。”
    “父皇,儿臣觉得,这火车可能是比铁甲舰还要更加能促进大秦发展的东西!”
    秦始皇缓缓点头。
    “不是可能,而是这火车确实就是《工业革命》之中最重要的造物!”
    “朕决定了,接下来大秦必须要用最快的时间,开源节流,将《工业革命》兑换下来!”
    对于秦始皇的话,在场所有的大秦臣子没有任何意见!
    在见识到火车的神奇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希望火车早日出现在大秦世界!
    秦始皇长出一口气,发了一条弹幕。
    【秦始皇嬴政:有了火车和铁甲舰,朕承认大明是这一次评分的第一,朕输得心服口服。】
    【汉武帝刘彻:哼,《工业革命》太强了,朕输的也没话说,@明太祖朱元璋,算你这次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朕是真没想到,金幕的《工业革命》竟然是这样的国之神器,朕输的无话可说,等朕兑换了《工业革命》之后,大唐再和大明比一比!】
    看着三位千古大帝的弹幕,朱元璋呵呵大笑,心情极为愉悦。
    别管大明是怎么赢的。
    反正,赢了就是赢了!
    【明太祖朱元璋:诸位,朕觉得大家都是华夏王朝的皇帝,没必要为了名次争得你死我活,最重要的还是让各自统治的王朝变得更加的强盛富庶,才对得起金幕给大家的支持!】
    看到朱元璋这番话,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叹道:
    “金幕果然是一件超级神器啊。”
    说完,忽必烈看了一眼面前的一群蒙古贵族。
    “尔等现在还有什么话说?”
    面前这一群蒙古贵族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这些人,都属于是大元王朝之中的蒙古守旧派。
    今日他们聚集在一起,就是想要向忽必烈请愿,恢复成吉思汗时候的旧制度!
    没想到,金幕中播放出这样的内容,给他们的内心巨大冲击。
    忽必烈指着金幕,淡淡道:
    “你们也看到了吧?如果按照金幕的指导去发展,大元也会成为大明这样的王朝。”
    “你们有很多土地和奴隶,你们可以轻易建立起许多工厂,获得许多机器,最终得到的是无尽的财富!”
    “当然,朕也会得到一个更加强盛的大元!”
    “还是说,你们只想抱着成吉思汗时候的传统不放,依旧每天骑着马到处乱逛,让大元不思进取,越来越衰落呢?”
    蒙古贵族们陷入沉默。
    片刻之后,站在最前方的一名老者缓缓对着忽必烈弯下了腰。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是对的。”
    “草原上的雄鹰确实应该做出变革,换上钢铁铸就的翅膀,在滚滚的烟雾中翱翔!”
    所有蒙古贵族都对忽必烈弯下了腰。
    “皇帝陛下,我们将支持您的改革!”
    忽必烈放声大笑。
    “放心吧诸位,等火车造出来后,我们将会拥有一条从大都到哈拉和林的铁路。”
    “到那个时候,漠南漠北和中原之间,再无任何隔阂!”
    “那么,就让大元在金幕的引领下,开启我们蒙汉所有子民的新生吧!”
    有了铁甲舰和火车的出现,后面金幕之中播放出来的各种画面,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来说显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很快的,大明视频的播放结束了。
    金幕中,又缓缓浮现出一行文字。
    【大明王朝上次拿下第一,也已经获得了《工业革命》,故而本次大明王朝仅做视频展示,不做评分。】
    【今后每次评比,历届获得第一的王朝均照此处理。】
    看到这两行文字,大明世界之中的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后抚须而笑。
    “确实,评分对现在的大明并无意义。”
    朱棣双手叉腰,嘿嘿一笑。
    “现在大明绝对是所有华夏王朝之中最强的,就算是年代位于大明之后的那个满清,大明也随随便便就能秒杀它!”
    朱棣还真不是吹牛。
    大明如今可是制造出了燧发枪、速射火炮、铁甲舰以及火车。
    这些东西,科技水平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大清?
    若是现在大明和大清出现在同一个世界之中,大明随随便便都能灭掉大清!
    朱棣想到这里,突然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那个满清的康熙皇帝看到大明的这视频,内心之中究竟是什么想法!”
    大清世界,乾清宫大殿中,一片沉默。
    康熙老皇帝坐在龙椅上,注视着金幕之中大明的一幕幕画面,一声叹息。
    “尔等都看到了吧?这就是金幕带来的力量。”
    “朕也小看过金幕,但如今朕明白了,金幕才是真正能让一个王朝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神迹!”
    太子胤禛心悦诚服地点头。
    “皇阿玛所言极是,儿臣以为,必须要按照金幕的指导对大清进行变革,才是大清能传承千秋万代的真正秘诀!”
    群臣纷纷表示附和,就连一直以来和胤禛不对付的十四皇子胤祯也没有开口反对。
    事实胜于雄辩!
    康熙嗯了一声,看向胤祯。
    “英吉利人可有回复?”
    胤祯忙道:
    “东印度公司那边说了,他们需要将此事回报给英吉利本土的伦敦,由国王和议会做出决定。”
    康熙眉头皱起,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无妨。看来东印度公司应该是已经动心了,几个月时间朕还是等得起的。”
    从盘点视频就能看出来,乾隆皇帝执政晚期,大清才真正被英国拉开了差距。
    乾隆执政六十四年,再加上雍正(胤禛)的十三年,大清至少还有七十九年的时间!
    康熙嗯了一声,又开口道:
    “从今往后,大清不再单独设立满人尚书和汉人尚书。”
    “六部的每一部,都只有一个尚书和两位侍郎,在竞争官职时,汉人和满人一视同仁。”
    听到这里,群臣脸色齐变,心中震动不已。
    一直以来,大清的汉人尚书、侍郎,其实就是满人尚书侍郎的跟班。
    现在康熙这番话,摆明了就是要给汉人更大的权力!
    十四皇子胤祯忍不住道:
    “皇阿玛,这可是祖宗制度,轻易更改,是否有些不妥?”
    康熙瞪了一眼胤祯,怒道:
    “你这小子,到了现在竟然还这般冥顽不灵!”
    “此乃大势所趋,朕意已决,你不必废话。”
    斥退了十四皇子胤祯后,康熙迟疑了一下,又缓慢开口。
    “南书房大学士,同样也由满汉官员自由竞争。”
    南书房,就是雍正和乾隆朝军机处的前身。
    比起六部而言,南书房才是大清在康熙朝的权力核心!
    有了刚刚六部的改革变动,群臣对于这个消息明显多了几分承受力,没有再提出异议。
    康熙想了想,又道:
    “科举方面,旗人单独的考试取消,所有旗人均需参与大清科举,中榜之后才能出仕。”
    “嗯,今后科举就以金幕之中的百分制进行打分,满人和蒙古旗人加十分,汉族旗人加五分,其他不加分。”
    “若同分,满洲旗人第一,蒙古旗人第二,汉旗人第三,其他人第四。”
    说完,康熙看向在场官职最高的几名汉人大臣。
    “尔等觉得如何?”
    几名汉人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齐声道:
    “陛下圣明,臣等无任何异议!”
    尚书和南书房大学士选人改革,乃至旗人考试的取消,都是康熙皇帝对汉人让出的巨大利益。
    作为交换,旗人在科举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是汉人可以接受的。
    毕竟大清王朝还是满人的王朝,总归是得有点特权。
    更何况,在汉人占据大清九成五以上的巨大数量面前,这点特权真不算什么。
    康熙皇帝显然对此颇为明了,又看了一眼胤禛和弘历,淡淡道:
    “今后,大清广开言路,任何人不得因言论、文字获罪,此为祖宗定制,任何皇帝不得更改!”
    “若有违此例,八旗共讨之!”
    这句话,显然是在给文字狱打补丁。
    今后,任何皇帝都不得以文字狱的名义,对国内进行大肆清洗。
    胤禛愣了一下,恶狠狠地盯了弘历一眼,躬身道:
    “皇阿玛圣明,儿臣一定遵从皇阿玛旨意!”
    弘历忙道:
    “孙臣明白了,一定遵从皇爷爷教诲!”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康熙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叹了一口气。
    “今后,天下皆为一家,朝廷用人再无民族之见。”
    “尔等,好自为之。”
    群臣沉默片刻,齐齐下跪。
    “陛下圣明,大清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幕之中,新的画面缓缓浮现。
    【第二次金幕王朝评分已经结束,前三名如下:】
    【第一名:大唐王朝,在位皇帝李世民,九十七分。】
    【第二名,大隋王朝,在位皇帝杨坚,九十三分。】
    【第三名,大汉王朝,在位皇帝刘彻,九十二分。】
    【第四名,大秦王朝,在位皇帝嬴政,九十分。】
    ……
    一个个王朝的分数被列出,排定名次。
    【排名前三的各大王朝现在可以按照优惠价格兑换《工业革命》。】
    【从明年正月初一起,《工业革命》每年价格下调五百万两,至两千万两后不再下调。】
    【接下来,播放下一个盘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