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乾隆打压文化引来疯狂吐槽,雍正暴行让康熙震怒!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听到胤禛的怒吼,弘历的身体不由颤抖了一下。
    前几天挨的打,他现在都还记得呢!
    弘历颤抖的开口:
    “阿玛,孩儿真的没做这种事情,冤枉、冤枉啊!”
    胤禛双目冒火,怒道:
    “金幕之中播放了那么多部视频,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来就没人说过这里面的是假的,到了你弘历身上就冤枉你了?”
    “你这个蠢东西,害死了大清这么多的臣子和将士,消耗了大清如此之多的国力,我都不知道你的脑子究竟是人脑子还是猪脑子!”
    自从胤禩被囚禁之后,户部就已经交给了胤禛代管。
    以胤禛的性格,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支出。
    这种控制支出的严厉程度,甚至到了户部官员们都受不了,得上奏折给康熙皇帝喊冤的地步。
    康熙皇帝找来胤禛问话,胤禛也就一句话,硬邦邦地顶回去。
    “儿臣看到这些臣子们浪费国孥,儿臣心疼!”
    四次清缅战争,一次的规模比一次大。
    最后一次更是从全国调兵,还搞出了神威大炮这种超级武器。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国库花钱的数额究竟有多么巨大!
    败家子。
    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
    弘历打了败仗,也就算了。
    但是这种程度的败家,那真的是让胤禛完全无法忍受。
    一旁的八皇子胤禩面带笑容地看着热闹,还不忘插了一句嘴。
    “太子,您若是想要教育儿子,带弘历回东宫慢慢教育就是了。”
    “这里可是乾清宫,父皇还要和奴才臣子们商议大事呢。”
    胤禛被胤禩这句话堵得说不出话来,恨恨地瞪了弘历一眼。
    等散朝了,有你小子好看的!
    弘历当然注意到了胤禛的眼神,额头汗水不停滴落。
    这位少年皇孙心中暗下决心,明天去东宫的请安,怎么也得想个办法逃掉!
    康熙微微眯起眼睛,看到这里,平静地开口:
    “好了老四,弘历现在还只是个孩子,有什么错误都可以慢慢教育,他还没登上皇位呢!”
    “而且,和缅甸的战争,不也把缅甸打得元气大伤嘛,问题也不是那么严重。”
    康熙倒是没有太过生气。
    一方面,该生的气,早在前三次战争之中就生完了。
    另一方面,康熙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些欣慰的。
    大清的将军,还愿意亲临前线作战。
    大清的士兵,还有王连这样的勇士。
    这说明大清即便是到了几十年后的乾隆时期,依旧还是保有一定的武风。
    想到这里,康熙又叹了一口气,道:
    “但说回来,朕也没想到,堂堂大清天朝上国,竟然会在火器上落后于缅甸人。”
    群臣闻言,表情也是颇为微妙,以及难堪。
    是啊,大清的火器怎么就落后缅甸人了呢?
    带兵多年的十三皇子胤祥咳嗽一声,开口道:
    “皇阿玛所言极是,视频之中咱们大清的将士们已经很努力了,若是咱们也能有缅甸人那样的燧发枪,最多到明瑞那一次应该就能攻破阿瓦城了。”
    群臣之中许多人对胤祥的话表示了赞同。
    “十三阿哥说得太对了,这四次战争中每次大清的火力都被压制,看得揪心啊。”
    “咱们大清勇士在近身白刃战完全碾压缅甸猴子,还是火器导致攻坚战无法成功。”
    康熙皇帝叹了一口气,道:
    “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弄到真正的好火枪,难道真的只能从那套《工业革命》之中想办法了?”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杨坚的表情相当平静,嘴角甚至微微勾勒起来。
    “这个四征缅甸,给朕的感觉真的很熟悉啊。”
    太子杨勇在一旁听着先是有些疑惑,但很快回过神来,道:
    “父皇说的是之前盘点视频里二弟的三征高句丽?”
    隋文帝缓缓点头,道:
    “没错。杨广那个臭小子,和乾隆简直就是一个德行,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愚蠢!”
    杨勇沉吟片刻,正色道:
    “二弟纵然有再多不是,但起码还是敢御驾亲征的,这一点比乾隆强多了。”
    隋文帝难得的愣了一会,点头道:
    “也没啥问题。”
    顿了顿,隋文帝又正色道:
    “杨广那个臭小子三征高句丽,把大隋都玩崩了。乾隆看起来好歹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再打个一两次,恐怕大清也要重蹈大隋覆辙了。”
    “杨广啊,就是心里没数,蠢材一个!”
    杨勇赶忙应是。
    能帮杨广分辨一二,已经算是作为长兄的仁德了。
    再帮忙多更多的好话,那就是纯纯的愚蠢!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看着金幕,若有所思。
    过了好一会,赵匡胤才开口道:
    “诸位爱卿们啊,朕觉得,有必要将火器制造列为将来工部最需要推进的事项之一,每年拨一笔足够的款项来进行研究,尔等觉得呢?”
    在场的大宋宰相们对视一眼,连连点头。
    赵普正色道:
    “陛下,从这场清缅战争的结果来看,火器的重要程度无论怎么夸大都不嫌夸张,工部必须派最优秀的工匠参与其中,长期研发!”
    刚刚被提拔为宰相之一的杨业沉声开口:
    “还得把火枪的最新成果列为国家的最高机密,不得泄露!”
    在看完了清缅战争后,大宋满朝文武都对热兵器如何改变战争有了极其深刻的认知。
    若是在冷兵器时代,缅甸人恐怕早就已经在大清的攻击下土崩瓦解,社稷灭亡了。
    正是靠着比大清更加先进的燧发枪,缅甸才能一次次的守住防线,最终将大清逼退。
    弱者尚且能以先进的火器求和,那火器到了强者手中的话,威力之大用毁天灭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赵匡胤想到这里,突然高兴了起来。
    火器的盛行,代表着武将的个人勇武必然退出舞台。
    纵然是项羽那种万人敌,只要一百支火枪齐射,也是有去无回的命!
    赵匡胤愉快地笑道:
    “诸位卿家说的实在是太对了,朕完全同意你们的看法!”
    “这金幕啊,还真是给朕和大宋指出了一条未来的明路呢。”
    感慨完后,赵匡胤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赶忙开口道:
    “好了,大军的休整也差不多了,枢密院那边做好进攻西域和吐蕃的计划了吗?”
    杨业闻言忙道:
    “回陛下的话,整个计划大体架构都弄好了,眼下需要更多的情报来进行完善,这得等咱们大宋前往西域、吐蕃侦查的探子们回来才能办到。”
    赵匡胤点了点头,正色道:
    “此事一定要上心,它可是关系到大宋能否节省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呢!”
    对那套《工业革命》,赵匡胤是志在必得!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作为历史上皇帝集权程度最深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出自异族入主华夏的王朝,如何处理占据了大清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是每一个大清皇帝都必须要作答的问题。】
    【系统性的亲近和提拔满人,疏远和打压汉臣,只看民族出身不看才能的提拔政策,贯彻了整个清朝。】
    【汉族所代表的华夏文明作为更加先进的文明,不可避免地同化了从东北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来的一代代满人。】
    【顺治年间,满洲八旗兵还是横扫天下所向无敌的精英战斗力,但到了康熙年间,大部分的旗人已经成为了只会斗鸡走犬,闲暇时间到处遛鸟逛青楼的废物。】
    【女真三部之中,满人本部建州女真和别部海西女真的腐化是最为迅速的,只有更北方的野人女真战力尚存。】
    【大清皇帝不得不将野人女真之中的索伦部等诸多部落圈禁在外东北,以恶劣极端的天气维持着女真人最后一支强悍的战斗力,同时严禁任何汉人出山海关在东北地区居住,以免野人女真诸部被华夏文明所同化,在失去野蛮的同时也和其他女真各部一样失去战斗力。】
    【大清极力推行满文,包括《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和外国的重要条约,以及康熙、雍正等皇帝的传位诏书,都只有满文版本,没有汉字版本。】
    【满人八旗子弟,只要能写超过五百个字就能获得官身,汉人则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去拼搏一个一辈子都可能无法获得的名额。】
    【即便是在种种优待的情况下,华夏汉文明依旧还是快速同化了毫无底蕴的女真文化。】
    【从康熙皇帝,直到雍正皇帝,两代皇帝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改变这一幕。】
    【等到乾隆皇帝上台之后,他很快就发现,满人或许能用武力征服汉人,但汉人却反过来用文明同化了满人。】
    金幕之中的乾隆皇帝看着面前一排战战兢兢的八旗子弟,露出怒容。
    “混账东西,只不过让尔等每人写五十句满文,竟然都做不到吗!”
    “老祖宗的好东西全部都被尔等丢光了,八旗怎么会有尔等这样的愚蠢之人!”
    听着乾隆皇帝的怒骂,在场的所有八旗子弟直接跪了下来,五体投地,瑟瑟发抖。
    “奴才死罪,还请陛下饶命!”
    乾隆皇帝痛斥了一番这些八旗子弟之后,怒声道:
    “还留在这里碍眼做什么,给朕滚,全部滚出去!”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乾隆皇帝依旧余怒未消,气愤地开口:
    “再这样下去,大清旗人还有什么独立性,和汉人又有什么差别?”
    一旁的军机大臣鄂尔泰干咳一声,道:
    “先帝和圣祖虽三令五申要学习满洲文化,但旗人们居住在京师之中,早就以说汉话写汉字为荣。”
    “陛下,臣觉得此风绝对不可长啊!”
    乾隆皇帝恨恨地点头。
    “没错,大清的满洲文化才是最先进的,若是被汉人的文化所同化,朕死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乾隆皇帝意识到了被同化的风险,于是他便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那就是通过不断地打压汉文化,扭曲和禁锢占据大清绝大多数的汉人子民思想,达到能让大清的统治代代维持下去的结果!】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勃然大怒。
    “好个乾隆小儿,竟然要打压汉文化?”
    “该死,这臭小子是真该死啊!”
    作为大汉的创始人,刘邦能忍?
    他立刻就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啧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说的还真是没错啊,尔等女真贼子的确是狼心狗肺,令人唾弃!】
    【汉武帝刘彻:恶心之极!朕恨不得将尔等该死的女真人再从坟地里刨出来,再屠杀一遍!】
    【光武帝刘秀:这些异族皇帝,当真可恨啊。明明自己落后,却不愿意接受先进文明,反而竭尽全力的打压。】
    【昭烈帝刘备:难怪会被盘点视频称之为败家子,实在是令人唾弃,不齿!】
    【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别生气,朕的大兵马上就进入东北,大家想杀多少女真鞑子都可以告诉朕,朕一并帮你们全部杀了!】
    ……
    金幕之中,弹幕疯狂飘过。
    历朝历代的华夏皇帝,绝大部分都是汉人后裔。
    对乾隆皇帝的这般选择,自然是极为不齿。
    加上刚刚看了一场究极让人恶心烦闷的清缅战争,本就对乾隆皇帝不爽,这下子也就彻底爆发出来。
    看着金幕中铺天盖地的讨伐,乾清宫大殿之中,气氛则完全不同。
    隆科多站了出来,大声道:
    “这些汉人皇帝,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大清既然是满蒙联合打下来的江山,那自然是以满蒙文化为主,有什么好说三道四的。”
    隆科多的话,立刻就得到了在场诸多满蒙大臣的齐声附和。
    “对对对,是历代先祖带着咱们打下来的天下,当然要遵守咱们的规矩!”
    “这些汉人就是死鸭子嘴硬,一点屁用没有!”
    八皇子胤禩目光一转,赶忙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咱们完全不需要理会这些汉人的败犬哀嚎,大满洲文化才是真正强悍的文化,汉文化只不过是落后挨打,活该被统治的文化罢了!”
    康熙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用视线看了一圈在场的汉人大臣。
    这些汉人大臣们都低着头,一个字也不敢说。
    倒不是说汉人没有骨气,不敢反抗。
    而是那些在明末灭亡时敢于反抗的人,全被清军给杀光了。
    剩下的这些人能站在大清朝堂上,本身就是背叛了大明,心甘情愿成为大清奴仆的人。
    这种人,自然不可能说一个不字!
    见没有一个汉人大臣表示反对,康熙心情舒畅了不少,哼了一声。
    “无妨,朕是宽宏大量的,自然也不会被这些前朝冢中枯骨皇帝们的话所影响。”
    “但大清是一定要以满文化为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八皇子胤禩立刻高声开口:
    “父皇英明!”
    大明世界之中,朱高炽一脸的愤怒。
    “这个乾隆皇帝,他怎么敢这么做?”
    “当年就算是大元,也是积极融入华夏文明之中的!”
    元朝统治者和蒙古贵族,残暴自然是毋庸置疑,四等人制度的不平等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但在文化方面,元朝对华夏汉文化的打压其实并不多。
    有好几任元朝皇帝,甚至对汉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多次推动整个元朝制度走向汉化。
    这和大清一比,差距还是非常鲜明的。
    朱元璋平静地看了一眼朱高炽:
    “高炽啊,你似乎特别愤怒?”
    朱高炽胖脸涨得通红,沉声道:
    “皇爷爷,一直以来孙臣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维系华夏五千年存在的根基,就是咱们的华夏文明!”
    “若是从肉体上的屠杀,纵然再怎么杀,只要还有汉人在,华夏文明就一定能够保存下来。”
    “可要是被这乾隆皇帝打压汉文化成功了,那华夏文明从此就要彻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亡了。”
    说到这里,一直以好脾气着称的朱高炽,双目中变得赤红。
    “这个乾隆,是想要掘我们华夏的根啊!”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高炽,你看穿了本质,这非常好。”
    “朕现在也明白了,为何这个乾隆能把大清的疆域版图扩张到如此地步,却依旧会被列入败家子的行列之中。”
    朱元璋目光注视着金幕中意气风发的乾隆皇帝,冷然开口:
    “五胡乱华,蒙古南下,无非是让华夏百姓身体受苦。”
    “但这乾隆皇帝,是要断了华夏五千年的根,要让他所谓的满洲文化彻底取代华夏文明。”
    朱高炽拳头都握紧了,愤恨道:
    “孙臣恨不能手刃此獠!”
    朱元璋哈哈地笑了起来,悠然往后一靠。
    “傻孩子,你就放心吧。”
    “你真以为,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区区一个皇帝就能断根的?”
    “没错,这个乾隆他确实是历代皇帝之中最为集权的人之一,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没这个能力!”
    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霸气和自信。
    五千年的浩瀚文明。
    无数华夏先贤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带着亿万华夏人民开创出来的文明。
    哪里是你说断根就能断根的!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为了达成打压汉文化的目标,乾隆皇帝采取了两大手段。】
    【其中第一个手段,就是臭名昭着的文字狱!】
    金幕画面中,开始出现了许多带着镣铐,被押上断头台的犯人。
    这些犯人大部分都非常文弱,看得出来明显是读书人而非武将。
    但他们身后的牌子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两个字——反贼!
    【所谓的文字狱,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文章、诗词之中的某些字句来进行断章取义,从而小题大做,迫害汉族读书人。】
    【从顺治皇帝开始,清朝的文字狱就已经出现,但顺治、康熙两朝的文字狱并不严重,大部分都是政治斗争的附属品。】
    【改变发生在雍正朝。】
    【不可否认,雍正皇帝的确是大清的有为之君,但这位开创了军机处,进行了前无古人集权的皇帝,同样也是一个性情极为暴戾的暴君。】
    【在雍正登基后,他便将和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八阿哥和九阿哥给幽禁起来,分别改了恶名,并折磨至死,甚至连一母同胞的十四皇子也不放过。】
    【这样的人,当他面前出现一个杀人机会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息事宁人,而是必然小题大做!】
    看到这里,大清世界之中,一片哗然。
    八皇子、九皇子身体剧震,不敢置信地看着胤禛。
    “四哥,你……”
    胤禛脸色也是一变。
    胤禛是真没想到,自己隐藏在心中的这些针对亲兄弟们的恶毒心思,竟然就这么被金幕公之于众!
    弘历同样有些吃惊,但却并不是那么意外。
    但坐在最上首的康熙老皇帝,脸色的变化却比任何人都要剧烈。
    “胤禛,你、你怎么能这么做!”
    老皇帝这一刻,双目之中似乎要喷出火焰来。
    康熙皇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宽容。
    或许是因为从小经历了天花,险死还生的缘故,康熙皇帝对生命、亲情是极为看重的。
    太子胤礽小时候患上天花,在当时是无药可医只能靠自愈的绝症。
    康熙皇帝直接丢下所有政务,一心一意的陪护在胤礽身边,亲手给胤礽换衣服喂饭,直到胤礽痊愈!
    九子夺嫡,按照常理,都争夺到这么惨烈的地步了,总得死一堆人吧?
    康熙皇帝不是这样的。
    他对这些孩子们固然亲疏不同,但却没有杀掉任何一个儿子。
    大皇子屡次犯禁,甚至传闻要刺杀康熙夺位,康熙皇帝盛怒之下也仅仅是将其终生监禁。
    二皇子,也就是前太子胤礽,说出过“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这种犯禁的话,做出无数犯禁之事,康熙依旧选择废而后立,第二次废太子也仅仅将胤礽监禁。
    十三皇子胤祥和八皇子胤禩水火不容,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康熙皇帝同样选择监禁胤祥。
    这三人,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其他皇帝来,不说全死,至少也要死上两个!
    但康熙皇帝生前,没有杀任何一个孩子。
    甚至他最后选择了四皇子胤禛,也是觉得胤禛一直以来和太子、八皇子的关系都还不错,胤禛登基的话其他兄弟们应该都有活路。
    可他万万没想到,金幕之中揭露的事实,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康熙心中怒极,语气却突然变得无比平静。
    “好个胤禛,原来朕……看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