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 门当户对
作者:荥开   知否笑长歌最新章节     
    刘氏想看鳌山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鳌山是在皇城外的广场上点燃的。
    今天一大早,百姓就去那里等着了。
    不过鳌山之所以被称之为‘山’就是因为非常大。
    远远的都能看到,就是看不真切。
    结果等他们来到内城快到皇城的时候,发现通往皇城广场的几条街都已经被巡防营给封锁了。
    翌日一早,刘氏换上一身深紫色绫罗布料做成的新褙子,头髻上插上一支金簪子。
    并不用带着一群亲戚去。
    虽说看不到鳌山,但是满街花灯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十分绚烂,让刘氏和李南好好的感受了一番汴京的繁华。
    早饭都凉的差不多了,刘氏人影都没看到。
    今天上午过来的时候,得知刘氏他们去了刘家,就一直在这边等着。
    李安给了父亲一个白眼,这女人化妆是能催的么?
    刘氏见到外甥,高兴的拉着外甥进屋闲聊去了,留下李安父子和德生在那搬着买回来的礼品。
    三家人寒暄了一番,在盛夫妻的招呼下,进了门来到了正厅。
    刘和从石家父子那边得知姨母和姨夫来了汴京,本来是想着来拜见的。
    ……
    刘氏闻言重重的放下铜镜,起身道:“不化了,我倒是要去问问你爹,怎么就等的不耐烦了!”
    一般来说,提亲前都会试探一下女方的态度,女方不反对才会上门提亲。
    来到放门外,敲了敲门,说道:“娘,时间不早了,你好了么?”
    虽说李安明日正式定亲,但是古代和后世不同,定亲一般都是长辈协商,最后一起吃个饭就好了。
    李安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赔笑道:“娘虽然天生丽质,但是胭脂水粉也能增色一二,稍微抹点就可以了。不然今天去盛家,风头还不都得被娘抢去了。”
    但是想着刘氏他们要休息,就没过来。
    盛在扬州做了几年官,对扬州情况知道不少,李南是土生土长扬州人,这些年一直生活在扬州,两人勉强算是有共同话题了。
    ……
    过了一会,刘学文率先进入了正题,谈起了婚事。
    “娘,其实是爹等的不耐烦了,他又不敢来催你,便让我来了。”
    而李安和明兰的事,之前已经定下了,只是因为他父母不在汴京,没有正式登门。
    “门没关,进来吧。”刘氏一边对着镜子补着水粉,头也不回的说道。
    两家本就门不当不不对,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共同语言,自然没什么好聊的。
    李南眼睛一瞪说道:“怎么,我是爹,还使唤不动你了?”
    见面后一番寒暄后,来到刘家正厅。
    宾主落座后,闲聊了一会,开始说起了正事。
    刘学文夫妻俩今日也是盛装出行,两家汇合到一起往盛家而去。
    李南有心想去催催妻子,又怕妻子发火,于是看向李安说道:“阿牛,你去催催你娘。”
    ……
    “爹你自己不敢去,就让我去,我又不傻。”
    从刘家离开,并没有回家,而是前去买东西去了。
    “见过姨母,姨夫!”
    因此试探这一步就不需要了。
    李安看着风风火火的母亲,心里暗自为父亲祈祷,连忙跟了上去。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习俗,虽然看似封建,但其实却包含了古人的指挥。
    不过他一直坚持练武,看着确实比之前瘦了不少。
    李南和刘氏本就是平民百姓,面对盛夫妻有些紧张,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李安事先通知过,盛今日特意告了假留在家里。
    前厅,父子二人坐在饭桌前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了。
    面对刘氏这样油盐不进的,李安也没办法了,只能把老爹卖了。
    一家三口,一直逛到深夜,才回家。
    李安原本想着带父母远远的看看。
    李安他们到的时候,盛和王大娘子已经带着盛长柏这个长子等在门口了。
    好在只是上门提亲,又不是下聘,需要的东西只要花点钱就能买到,倒也不麻烦。
    李安推开门,走了进去,见母亲还在化妆,笑道:“娘,您天生丽质,根本不需要化妆。”
    吃了早饭,一家三口乘坐马车,后面还跟了一辆装着礼品的驴车,往刘家而去。
    晚上刘和吃了饭,陪着说了一会话就回去了。
    等他们买齐东西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傍晚了。
    “姨母,我这是壮了,没瘦。表弟对我可好了。”刘和笑道。
    王大娘子对明兰的事本就不上心,全程都在跟张氏说话。
    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收拾停当,带上礼物乘坐马车往刘家而去。
    等到刘家的时候,刘学文夫妇已经带着刘婉儿等在门口了。
    弄好后对着铜镜一阵端详,满意的点了点头。
    好在盛为人圆滑,知道不好冷落未来亲家,主动向李南询问起了扬州的情况。
    今天是去盛家谈李安和明兰的婚事,她担心被盛家看轻,最终还是换成了银簪。
    其实说是三家在聊,其实主要还是刘学文夫妻和盛夫妻聊。
    “臭小子读点书别的没看出来,这嘴是越来越甜了。我看你是等不及了,来催我的吧?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这媳妇还没进门呢,就开始催你娘了?”刘氏没好气道。
    刘氏和李南是昨天接近中午到的汴京,见到儿子一激动,完全把这个外甥给忘记了。
    对着镜子照了照,看着十分朴素,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如同老郭说的那样,婚姻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
    涂抹好后,对着铜镜瞧了瞧,感觉太浓了,又擦掉从新上妆。
    中午在刘家这边吃了午饭,李安一家就告辞离开了。
    “砰!”
    喜滋滋的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抹起了李安昨天带她去李氏胭脂铺买的胭脂和粉饼。
    “那就好,你娘给你做了两身衣服,托我带来了,一会我拿给你。”刘氏笑道。
    之所以封锁倒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因为人太多,需要限制人流,避免出现踩踏事件。
    到了深夜,汴京街头的人流依旧不见减少。
    刚进院门,刘氏看到迎出来的刘和,先是一愣,上前拉着他上下打量了一眼,说道:“我看怎么瘦了好多,是不是你表弟亏待你了?”
    这支金簪也是昨天李安给他买的,女人对这种东西天热没有抵抗力。
    刘氏对这支簪子很是喜欢。
    但是她现在一看,总觉得有些暴发户的味道,不够端庄。
    李南和刘氏请刘学文和张氏出面帮着提亲,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他管理茶楼,自由的很,吃喝上不要太好。
    李安没法反驳,只能闷闷的去了后院。
    张氏还拉着刘氏,把该准备的东西详细的说了一遍。
    没成想等到天都快黑了,才等到人回来。
    三家人说着话,李安这晚辈自然没有说话的资格,陪坐末尾,脸上带着微笑,听着他们闲聊。
    四五.七六.一六九.一七六
    想了想,她有把头上的金簪取下来,换上了李安上次回去送她的银簪。
    刘氏却不吃他的马屁,淡淡道:“哦,是吗?那既然你娘天生丽质,那你给她买胭脂水粉做什么?”
    正常来说,提亲后就会开始走三书六礼,不过明兰还未及笄,三书六礼要等到她及笄后才行。
    因此刘学文提出后,盛夫妻没有拒绝,算是把亲事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