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穷途末路的封建皇权
作者:听风煮雨夜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最新章节     
    就目前来看,贵州方面的战局之所以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一是因为明军现在主要的用兵方向是在东南,而非西南。
    由于明军的精兵主力云集东南,西南方面自然也就难免单薄了些。
    二则是因为贵州的地形实在难搞。
    西南f4的地形都属于那种典型的高山密林,湿热瘴痢,在这样的地形中作战,受限于后勤供应的困难,明军的炮群很难发挥出威力来。
    以至于清军可以凭借地形优势,营造工事据守。
    而明军还拿他们没办法。
    三则是因为贵州地方上民族成份复杂,各少民土司力量强大。
    这些人虽然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队清廷,但他们却也没有站队大明。
    而结果就是,大明在针对贵州地方布置兵力时,必须得准备好提前量,用于防备土司少民有可能的背刺。
    以至于明军在贵州方面本就不多的兵力,还要被分散布置,自然也就没办法对清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也正是因为这三点,所以导致了现在明军于贵州的战局僵持了下来。
    朱靖知道,自己若想要打破贵州的僵局,必须得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行。
    首先就是明军的用兵方向,这个没办法改。
    以朱靖所制定的大战略来看,当前大明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先拿下整个东南的财税重地,进而扩大大明的战争潜力。
    贵州即使再重要,重要性也大不过东南去。
    朱靖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可能将明军在东南的重兵集团给抽调到贵州去何满清钻山沟。
    他要是真这么做了,乾隆估计得高兴死。
    其次就是贵州的气候和地形了!
    这更是无解的难题,别说这个时代了,哪怕是到了后世,西南f4的地形也依旧是老样子。
    大规模基建所能改变的只是交通条件,而非地形和气候。
    再说了,现在大明也没能力再西南进行大规模基建……
    也就是说,朱靖若想要打破贵州现在的僵局,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在土司少民这方面动动脑筋了。
    思索了许久,朱靖又取出一张空白的宣纸来,提笔写道。
    “着令礼部理藩院精捡相关官员,派往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联络当地土司,以重利驱动土司起兵反清,配合我大明作战……”
    怎么说呢,虽然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乾隆他老爹雍正在西南实行的改土归流的政策是大势所趋,是附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
    但是,要是从土司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特么哪里是改土归流啊,这特么明明是大清朝廷要谋夺他们这些土司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家业啊!
    这特么能忍?
    是故,现在的地方土司对满清朝廷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好感。
    相较起来,他们还是更喜欢大明一点!
    虽然前明时候,大明也搞改土归流,但力度却是不如满清这么大。
    土司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要比现在小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有清一朝,地方土司经常作乱的原因。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在“改土归流”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了。
    虽然大小金川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土司之间的内斗,但在清廷入场之后,事情却是变了。
    一场土司之间的内斗,变成了清廷和土司之间的战争。
    而那些土司之所以会团结在大小金川这两个冒头的出头鸟身边,前后两次和满清死磕,说白了,根子其实就是在“改土归流”上。
    是故,朱靖现在的想法是,大明可以用废除改土归流的政策,允诺地方依旧由土司自治为条件,忽悠地方土司出钱出力,帮助大明一起对付满清。
    虽然朱靖此举是在公然开历史倒车!
    但是,事急从权!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反清。
    除去反清之外,其余的事情都可以商量。
    只要能推翻了满清,朱靖有的是手段可以分化瓦解,收拾那些土司。
    再说了,答应了的事情,也不一定就得兑现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封建余孽,一个合格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对朱靖而言,食言而肥,过河拆桥,那是他的必备技能好吗?
    先忽悠土司出钱出力帮着大明干满清才是要紧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嘛!
    朱靖敲定了此事,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刚准备伸个懒腰,他的书房的房门被人从外边给敲响了。
    朱靖开口询问道。
    “是谁?”
    他的话音落下,书房外响起一道娇娇弱弱的声音。
    “殿下,妾身黄莹莹求见。”
    朱靖闻言,点点头说道。
    “进来吧!”
    话音刚落,只听得嘎吱一声,房门被人从外边给推开了。
    黄莹莹穿着一声大红色的襦裙,襦裙上点缀着几枚上好的南珠,纹绣着栩栩如生的仙鹤。
    襦裙领口处的薄纱,映衬着黄莹莹的玉颈修长。
    这个时代的女人们还是较为保守的,她们衣服领口最多露个脖子,锁骨和大白馒头肯定是半点也不会露的。
    朱靖看了一眼黄莹莹,手上再次拿起一封军报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开口询问道。
    “莹莹你怎么来了?”
    说着话,朱靖喉咙有些发痒,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
    最近天气明显转暖,朱靖穿的薄了些,然后就偶感风寒了。
    幸而他经常锻炼身体,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睡了一觉就好的差不多了。
    只是依旧有些咳嗽,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黄莹莹微微一笑,迈步走进朱靖的书房,笑盈盈的说道。
    “殿下最近不是偶感风寒,有些咳嗽吗?”
    “妾身为殿下熬了一碗清咽润肺的银耳枸杞雪梨汤,送来给殿下尝尝。”
    朱靖闻言,眼睛明显一亮,微微颔首道。
    “有心了!”
    朱靖现在位高权重,身边不缺人吹捧拍马屁。
    但是,外人是外人,枕边人是枕边人。
    两者不是一回事!
    黄莹莹能记住朱靖最近身体不适,能熬夜帮他熬汤喝,这点朱靖是很受用的。
    或许是因为年龄要小一些,何毓秀和曾媛媛两女就想不到这一点!
    两人虽然也很听话懂事,但在贴心这方面,却是比不得黄莹莹这个从小就接受伺候人这方面的培养的商人之女的。
    至于说柳如烟和黄采儿,虽然秦淮河出身的两人也很妥帖机灵,但由于她们两个的出身不好。
    朱靖最多把她们留在身边收为侍妾,不可能给她们名分。
    相较起来,在朱靖的正妻之争中,黄莹莹现在真的是占了很大的优势。
    真就是应了那句话,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黄莹莹现在是真的把朱靖的胃给抓住了!
    将来她即使当不了皇后,一个贵妃也是妥妥的。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自己的正妻选谁,朱靖自己也没有拿定主意。
    他的想法是,自己的这几个女人谁最先怀孕,就册封谁来做自己的太子妃。
    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的嫡子和长子是同一个人,以免将来大明内部再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闹出什么幺蛾子。
    朱靖知道,世界历史发展到了如今这个阶段,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结构已经到了发生重大变革的临门一脚。
    这个时候,封建皇权其实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辉煌不了多少年了!
    为了后世子孙不上断头台,大明将来肯定也是要往君主立宪的方向发展的。
    皇帝有很大的可能是会成为一个拥有有限权力的吉祥物,而不是继续做那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
    权力和生命,总要舍弃一个!
    是故,在他看来,自己的继承人不一定要多优秀,中人之姿就好。
    比起选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来,他更希望大明的皇权继承可以平稳且有序。
    如此的话,也能更符合君主立宪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