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成色可怕的淮西新军!争议巨大的国号!
作者:忧郁笑笑生   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     
    第319章成色可怕的淮西新军!争议巨大的国号!
    安徽省颍州府阜阳县,
    距离郑河安的老家郑家圩不远的一个集镇,现场竖起了“当兵吃粮,报效朝廷”的幌子。
    2排绿营兵手持钢刀维持秩序,再加上知县派出的衙役,把手里的王法摇晃的叮当作响,不时直呼人群当中刺儿头的大名。
    总算是勉强震慑住了周围里三圈外三圈的农夫。
    一名把总低声询问班头:
    “你说,他们真敢抢?”
    “我们要是来的再晚点,真不好说~”
    把总一脸震惊:
    “踏马的,军队也敢抢?”
    ……
    “爹放心。兄弟之情大于天!”
    世人须知,苏皖豫鲁四省交界的百姓爱好比较单调:一种地,二造反。
    中立,最低限度的合作!
    200斤的石锁,扛起走5步再抛下,面色如常就算过关。
    ……
    许满仓神情瞬间低落,那是他最好的大哥。
    所以,李郁想的很清醒。
    “他犯事了!”
    乾,倒是不错。可这边在打乾隆,那边来个乾国号,难保不会让天下人尴尬。
    班头嘿嘿笑了一下,走开了。
    参事制度的建立,
    意味着李郁拥有了第一个有力的、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工商业主。
    经济大臣,工业大臣,商业大臣,参谋本部大臣,外务大臣,陆军大臣~
    各大臣又分管若干相关署。
    “小仓子你可千万小心,战场上自己多点心眼。”
    杰瑞也可以眉清目秀!!
    国号为吴,还有一项好处。
    倒是他爹把他拉到一旁,低声叮嘱:
    他要把范氏家族推向一个巅峰,还要向圣人发起狂妄的挑战。数百年后,自己或许做不了圣人,但想做个亚圣。
    用军机大臣于敏中的话讲:
    江北六州府的百姓哪怕勒紧腰带,也要保证新军的粮饷!
    虽然自己是江苏籍人士,可身为朝廷重臣,绝不会考虑乡梓情谊,坚定不移的以剿贼大局为重!
    各府参事推选一名参事长,每个季度可和吴王陛下同桌进餐一次。
    在府城东面20里外,择新址筹建若干宫殿。
    ……
    对于这类强人盗匪向来是能杀就杀,能刨根就刨根的。
    最后当场查验一下,本人没有明显残疾缺陷,没有明显恶疾,就算是正式编入淮西新军了。
    清廷的财税机器在逐渐提速。一切为了战争!
    ……
    而与此同时,
    正月十五,天气晴朗。
    他都必须捏着鼻子把绝大部分官职丢给名教中人。
    同时对麾下官署加以完善调整,设6大臣,分别是:
    ……
    数万身强力壮,斗勇好狠的淮西汉子被编入了新组建的淮西新军。
    因为麾下的文臣大多数是江南籍,不太抵触。武将们对于国号又不敏感,他们觉得这玩意没啥好争论的。
    经济大臣下辖农业署、水利署,粮食署,建筑署,交通署,发展署,统计署
    工业大臣下辖煤炭署,冶金署,造船署,军工署,建材署,劳工署,运输署。
    这一次,乾隆拿出了极大的狠劲。
    这淮西新军的成色很可怕啊。只怕不但能杀贼,也能杀友军。
    在去见列祖列宗之前,
    他还要撑住最后一口气把家族的几位子孙安排好位置。同时警告他们,以后该如何在新朝立足,迎合陛下的路线。
    “一年就是24两白银,36斗白面。杀贼1人,再赏5两白银。杀5人,就升一级。攒够15颗首级,立马就升实职把总,7品呐,和本官一个品级。”
    或许有人说,商人靠不住,他们唯利是图,贪婪,胆大包天,忠君淡漠。
    李郁错愕的望着这个亢奋过头的老头,
    自己的手里握着刀,及时修剪枝叶就是了,这世上哪儿有永远正义的屠龙少年呢。
    马车出行可挂参事徽章,过关卡畅通无阻。
    论武德充沛,无出其右!
    把总望着那兴高采烈的少年,心中一阵瑟瑟。
    一句话,于老大人担保,江苏人还是有潜力可挖掘的。
    ……
    麾下州县按照纳税多寡分配名额,少的一府3个名额,多的一府6个名额。
    知县一身官袍,在寒风中大声吆喝:
    沙漏倒计时结束之前,单人负甲奔跑1里,跃过底下竖矛头的3尺深沟,就算过关!
    有土地就种地,没土地了就扛起锄头造反。
    最大气磅礴,最无争议的是中字打头,但这是对老大哥的僭越,想都不敢想。
    不过这都是“广义的江南地盘”,人口很多,耕地很多,钱粮很多,茶丝很多,煤铁够用。除了木材、战马、硝石硫磺,其余的一切资源吴国都可以自给自足。
    喊完,他朝着把总点点头。
    一旦成为参事,则在期限内可拥有以下特权:
    “那你们也可以转交邻县县衙啊。”
    “娘,拿回家换成粗粮,再混点野菜够全家吃大半年的了。”
    “许满仓,13岁。”
    登基仪式略显简单、寒酸。
    共计20个府,2个直隶州。这就是吴国的全部地盘!
    相比庞大的清廷,地盘小的可怜。
    各府交税最多的前100人投票选出本府的参事,为期2年。
    “你可别小瞧了这小王八蛋!邻县的2次劫杀案,估计他是有份的。”
    “咦,我们为啥要抓他?”
    苏、豫、赣三省是2分。
    新军名义上的统领是皇十五子、现任江苏巡抚永琰。实际的训练是由骁骑营军官负责,索伦骑兵担任巡逻军法队。
    可团结吴越百姓,建立一个庞大的民众基本盘。
    “你哭个球。黄河堤坝一崩,那才是万一。不淹死也要饿死。满仓走的是阳关道。走,回家开火。”
    河南很快跟上了步伐,江西也宣布跟上步伐,倒是身为粮仓的两湖暂时顶住了压力,假装看不懂户部的暗示~
    总之,
    许满仓可不管这些,把银子、白面口袋塞给了跟着来的娘,如释重负:
    把总是直隶绿营派下来执行兵部募兵的。他有些困惑,同样顶着大清朝的一片天,差距就这么大?
    直隶,是天子脚下。
    出身于四省交界的刘邦、项羽、朱温、朱元璋、吴广、黄巢、曹操、刘裕、袁绍、袁世凯、刘福通等人可以证明。
    这一套募兵筛选制度,可谓是灵活又实际,科学又封建。
    参事署比较特殊,属于民间机构。
    而妃子们则是传统贵妇装,似汉似唐,摒弃了清廷的文化元素。
    ……
    “朝廷恩典,待遇优厚,很~优厚啊。”
    想到这里,
    这世间的哪个有力群体是符合封建“仁义礼智信”五常标准的?如果有,那也是曾经。
    南范家族,未必不可取而代之,前提是能够提供吴国所必须的“发展理论支撑体系”。
    他隐隐猜到了陛下追求的星辰大海是什么,谈不上认可,但可以配合着去做。
    把总连忙按照兵部事先确定的募兵标准,开始挑人。
    “现在开始募兵,合格的可以先拿3个月的饷银和白面回家孝敬爹娘。”
    李郁目前的实控地盘如下,
    江苏:松江府、苏州府、苏州府、镇江府、江宁府、太仓州
    安徽: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池州府、广德州
    浙江:湖州府、杭州府、嘉兴府、绍兴府、宁波府、严州府、金华府、台州府
    江西:饶州府、九江府、南康府
    鄱阳湖,长江九江段以下至崇明近海,属实控水面范围。
    班头见他错愕,凑过来低声说道:
    以刀盾兵、长矛兵为主,极少数被编练成了马队和鸟枪兵。
    娘望了好久,直抹眼泪。
    心里嘀咕着,要不是老子穿这一身皂衣,高低也得回乡结捻抢你个狗日的。
    他感觉一股久违数十年的气血翻涌,整个人陡然间充满力量。大步走出队列,高举双手呼喊道:
    “陛下之军靴必将踏遍神州,踏遍欧罗巴、四大洋。大吴帝国必将超越汉唐明清,横跨欧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富庶最开明的帝国。”
    李郁也在苏州城正式登基,宣布建一新国,国号“吴”。
    陆军大臣下辖军法署,训练署,考功署,兵器署,还有巡警署。
    例如饶州府士绅,杭州余杭士绅,绍兴士绅等等,纷纷把地窖里的银子挖出来,开矿开厂。
    外务大臣下辖宣传署、南洋署、贸易署,信息署。
    ……
    但好听的国号全被用过了~
    唐,有拾人牙慧,给自己硬找祖宗的嫌疑。
    “抓起来严刑拷打,追索证据。”
    参谋本部大臣下辖作战署,后勤署,档案署,战术研究室。
    “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三强调饷银和首级赏银不许漂没,更不许拖欠。就是再难,也要优先供应好这5万人。
    类似的场景在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上演。
    二三十号外地人穿身虎皮,赶着满载银箱的大车招摇过市,你当淮泗爷们没长卵孑吗。
    在连绵不绝的礼炮声中,
    范老头微闭眼睛,思绪在九天之上翱翔。
    扶起新兴的工商业主群体,为自己的大工商计划出力,冲锋陷阵。取代不可能真心拥戴自己,存在根本矛盾的士绅群体。
    选择“吴”为国号,最大的问题是地域意味太浓,不够大气。
    按照军机处的要求,
    少数士绅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
    把总目瞪口呆,望着一名明显稚气未脱的少年扯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喊出:
    “孩他娘,莫要舍不得。能当兵吃粮总是好事,营兵吃的饱,穿的暖。要是咱老许家祖坟冒青烟,还能混身官衣。”
    吴国治下的士绅群体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至于说,这个群体早晚变成士绅群体第二也无妨。
    啪,挨了他爹一巴掌。
    除了少数耕地缺乏、商业凋敝的省份。大清朝不分南北,普遍推行了田税加1分的“吴饷”。
    许满仓领取了官靴、号服,还有一套刀盾,跟着旗帜头也不回的走了。
    留在淮安府的于氏家族率先捐输3000两白银,之后盐商、以及各地士绅都纷纷自愿跟上。
    不问年龄!只要狠人。
    “把总大人请自重,我若是胳膊肘往外拐,那还是人吗?”
    李郁在登基仪式上穿了2套衣服。一套是参考汉服设计的明黄龙袍,一套是吴军的高级军官礼服。
    同时,每亩再加征“吴饷”1分银!
    第一关是,扛石锁!
    倒是他爹想得开,拄着拐杖说道:
    前一刻是农夫,后一刻就是反王,不需要心理建设,早上断粮,晚上就造反。
    临时国都,暂定苏州。
    当初如果不是自己身高太矮,没被看上,他肯定也跟着好大哥一起走了。
    “邻县的事,本县衙不好插手。”
    大臣以下,见官不拜,长作揖即可。
    没错。可,士绅又何尝不是?
    ……
    但至少有6成的士绅依旧冷眼相看,不积极合作,但是也不抗税。
    浙江人一般称为吴越,以和闽越区分开来。吴越,也是吴!
    在厘清了这些问题后,李郁乾纲独断,直接抛出了国号,几乎没有受到阻力。
    “隔壁二婶子家的娃,去年跟着郑家的人去了南边闯荡,估计是加入那江南造反的队伍了。你们要是~”
    从2年前那个风雪除夕夜,他跑到西山岛甩出一份足够分量的投名状开始,他的心态就彻底完成了改变。
    他噤声,不再瞎吹牛摆阔了。
    这番话说的是蛮好的,不过你这么激动,千万别猝死,那可是大大的不吉利!
    身穿紫绢曳地长裙、外罩云丝披风,头戴略小一号镂空金冠的杨云娇则是心中疑惑,范老头在哪儿学的这一套新词。
    ……
    “我们又没证据喽。只是怀疑,怀疑~”
    独尊名教,摒弃其他一切门派教义,并不是所谓的圣人之言万世不可动。而是这一套完善了千年的理论体系,是儒生们能够牢牢把控做官渠道的利器。
    除谋反罪外,地方官府不得擅自抓捕参事查封产业,除非有陛下的许可。
    杀头只当风吹地。
    执掌范氏几十年,他读遍了天下书籍。儒家学问的本质,就是三个字:要做官!
    ……
    所以,
    不如顺从发家轨迹,以吴地起兵,就称“吴”吧。等到建立一个辽阔的大吴联合帝国,就没人会觉得小家子气了。
    不问身高!乾隆不是赵宋官家,不看重这些虚头巴脑的标准。
    用赵立夏的话说,吴国以国士待吾辈,吾辈当倾囊以待陛下。
    第二关是,耐力!
    ……
    做不了儒学千年望族,那就做个郁学望族。
    此措施一出,参加仪式的商人们雀跃,山呼万岁,并且于当日就紧急联名上书,捐输300万两。
    把总更是无语,不可置信的问道:
    “你们为什么不抓他?”
    “万一,万一~”
    王族的衣着也不够奢华,虽然衣料最上等,但没有眼花缭乱的花纹,也没有那种满头金银珠翠。
    北孔家族,辉煌了2000年。
    磕头,山呼万岁起身时,他脑袋一阵晕乎,自知寿数大限不远。
    无需预约,当天可面见本府主官。
    第三关是,跪下对着关二爷发誓。
    如果胆敢背叛朝廷,全家小命立马没有。
    这一次,
    商人们真的是自愿,捐的眉开眼笑,捐的扬眉吐气。
    这数万新军没有打散编营,而是按照村庄,镇子为单位编成了一个个熟悉的营头。
    ……
    范氏族长拄着拐杖参礼。他敏锐的瞧出来了一个信号,陛下不喜繁复,不拘小节,所图甚大。
    无论龙椅坐着的是哪家哪姓。
    除了6大臣之外,还有4个机构是独立存在的,分别是情报署、财税署、内政部和参事署。
    众大臣愣了片刻后,也加入了欢呼的序列。
    “放心吧。不就是杀人吗,我又不是第~”
    陛下登基,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欢呼,欢呼,再欢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