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陛下,船队回来了!
作者:树上木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最新章节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536章陛下,船队回来了!琼州府一众官员气喘吁吁的站在岸边,满脸震撼的看了半天之后,便放下心来。
    这般庞大的船队,还挂着大明龙旗,应该是一年前那支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而且,还回来的这么多!
    想着,琼州府一众官员一惊,便急忙派出一众驿卒,往京师禀报而去。
    只是,派出的驿卒还没过了海峡,进入雷州府,海上的船队已经远去。
    随着船队一直往前行驶,广东、福建、琉球、浙江等地的官员百姓们,也都得到消息,一年前下海的海贸船队,居然浩浩荡荡回来了。
    顿时,所有商贾与百姓都是满脸大喜,欢呼雀跃。
    只有一些士绅大儒,满脸阴沉。
    “这些船队怎么回来了,若是大海一开,那些贱民都跑出海,何人来种田?”
    “朝中有奸臣,陛下如此不智,若是海禁一开,无禁无阻,若那些蛮夷乘机滋事,滋扰我大明沿海百姓,这可如何是好?”
    “为今之计,只能联合一众老友,上奏疏了!”
    “奸臣误国啊!”
    “唉,希望那位陛下还能听劝一些!”
    ……
    京师。
    一骑快马从城门急驶而入,一路朝着皇宫狂奔而去。
    城内所有百姓,都不由满脸凝重。
    “京师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加急奏报了,难道是北边那些鞑子又犯边了?”
    “不可能,自从去年,陛下御驾亲征,将鞑靼追着杀了好几个月,还给鞑靼人留下一场大的蝗灾,让鞑靼人元气大伤。
    听说,今年鞑靼人那里还有蝗灾出现,陛下还下旨让边关大军建造隔离带,防止蝗灾跑到我大明来了,那些鞑靼人面对蝗灾,根本不敢跑到我大明来!”
    “难不成,是倭国出事了?”
    “这更不可能,倭国老祖宗的骨头与墓碑,都还在城门下放着呢,那些倭人崽子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那为何有加急信使?”
    “是啊,难道有地方闹天灾了?”
    “嘶……保不准,唉,我等好不容易过上两年好日子,若是出现天灾,那指不定又得死多少人!”
    “老天保佑……”
    “是船队回来了!”
    就在一众百姓都满脸悲切之时,一道惊喜的声音,从一旁传了过来。
    “什么船队?”
    一些百姓还有些发愣,没有反应过来。
    “自然是海贸船队,一年前下西洋的那二百多艘船队!”
    “什么?”
    “那支船队回来了?”
    “老天保佑!”
    “……”
    京师一众百姓顿时满脸大喜。
    而这时,那骑兵也已经到了皇宫门前,在几个禁卫的护送下,一路往奉天殿跑去。
    同时。
    早已有一个禁卫,大步往奉天殿内跑去。
    “报!”
    听着这久违的禀报声,殿内的朱棣先是一怔,随即便反应了过来,神情肃然的朝着殿外看去。
    “传!”
    “是,陛下!”
    亦失哈连忙喊道,“陛下有旨,传殿外之人!”
    “陛下有旨,传殿外之人!”
    “传……”
    片刻后,一名禁卫满脸喜色的从殿下跑了进来,对着朱棣便行礼。
    “启禀陛下,宁波府急奏,一年前下西洋的海贸船队,回来了!”
    “什么?”
    朱棣的虎目圆瞪,愣愣的看向殿下的那名禁卫。
    同样。
    殿内的一众内侍官宦,也都瞪大眼睛,满脸惊喜。
    海贸船队的主将,可是太监马和。
    若是船队真的平安归来,他们这些太监必然扬眉吐气,与荣有焉!
    那禁卫禀报道:“回禀陛下,宁波府急奏,前年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了,这会应该已经到了东海瀛洲岛外了!”
    “回来了?”
    朱棣顿时大喜。
    这时,一个内侍小心翼翼的从殿外走进,对着一旁的亦失哈小声禀报了几句。
    随后,亦失哈也连忙走上前,对着朱棣禀报道:“陛下,宁波府前来禀报的校尉也来了殿外。”
    “让其进来!”
    朱棣眼睛一亮,直接挥手说道。
    “是,陛下!”
    亦失哈应了一声,看向那名小内侍。
    小内侍连忙躬身往外退去。
    片刻后,那宁波府的校尉便快步走了进来。
    “末将宁波府百户牛知默参见陛下!”
    “起来吧!”
    朱棣摆了摆手,便紧紧盯着牛知默,问道:“你来奏报马和率领的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了,可是你亲眼看到的?”
    由于是第一次面见大明皇帝,而且还是君前问话,牛知默不由满脸紧张,战战兢兢回道:“回禀陛下……是末将与千户、知府等诸位上官一同看到的……
    船队见首不见尾,浩浩荡荡,就和一条长龙一般,一路从南海行驶了上来,宁波府所有百姓都惊呆了……”
    朱棣目中精光一闪,脸上喜色更甚,“照你这般说,船队的船只并没损伤多少?”
    牛知默急忙回忆片刻,便大声回道:“陛下放心,末将等人还数了半晌,完全数不过来,好像与前年下西洋的船队数量一样多!”
    “……”
    朱棣一愣,海上行驶的船队,伱能数的过来。
    不过,看着牛知默那认真的神情,还是微微点头。
    “如此,朕便放心了!”
    牛知默咧开嘴,但随即便僵硬住,他不知该如何拍皇帝的马屁,半晌才干巴巴说道。
    “定是陛下的护佑,船队才损伤这么少!”
    朱棣忍不住看了一眼牛知默,随即又想到粗人而已,能这般拍马屁已经很是可以了,满脸温和道,“你此次奏报有功,先下去歇息一会!”
    “多谢陛下!”
    牛知默顿时大喜,连忙感谢。
    随后,在两个禁卫的陪同下,走出奉天殿。
    朱棣吩咐道:“亦失哈,去将太子与定海侯召来!”
    “奴婢遵旨!”
    亦失哈连忙应了一声,便疾步匆匆走了出去。
    很快。
    两队人马,便走出宫门,前去寻找太子朱高炽与定海侯郭安。
    这一段时日。
    太子朱高炽越发繁忙了起来。
    很多时候,每日只能空出一个时辰,前去内阁查看奏折。
    剩下时间,都是在邸报或是筑路队忙活。
    等到宫内内侍寻到朱高炽之时,朱高炽也正好听到船队回来的消息,便急忙往宫内而去。
    而在定海侯府内。
    沈庄则是早已登门,亲自向郭安禀报船队回来的消息。
    “船队下西洋一年半还有余,必然带回大量的奇珍异宝,这几日,抓紧派人在京师多准备一些仓库与账房先生、青壮力役。”
    “船队上的物件一进入京师,便将其分类放入仓库,然后开始进行拍卖!”
    “拍卖?”
    沈庄一愣,“侯爷,那么多的物件,若是一件一件拍卖,是否有些太过缓慢了?”
    郭安道:“可以十件一组,或者百件一组进行拍卖!”
    沈庄眼睛一亮,连忙应道:“多谢侯爷提点,小人明白了!”
    郭安微微点头,“嗯!快去准备去吧,船队回来,陛下定然召我入宫,算算时间,人也快来了!”
    “小人告退!”
    沈庄也没耽搁,起身告辞离去。
    沈庄刚刚走出定海侯府大门,两个内侍便疾步匆匆走进定海侯大门。
    “侯爷,陛下召您入宫!”
    “有劳两位了!”
    郭安客客气气的拱了拱手,便起身带着徐勇,跟着那两个内侍,往皇宫而去。
    而于此同时。
    关于海贸船队回来之事,却是已经传遍京师,沸沸扬扬,所有人都是满脸喜色。
    毕竟。
    他们其中也有很多家人,也都在船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