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法兰西流放者
作者:林桜园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最新章节     
    在埃及这个迷茫的国度,无数种思潮碰撞着。

    奥斯曼帝国要推行奥斯曼主义,告诉子民,无论是土耳其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或是埃及人,本质上都是效忠苏丹的奥斯曼人。

    宗教狂们则要使埃及人相信,所有信徒不论民族,皆是平等的兄弟,都要聚集在哈里发的旗帜下,向异教徒发动圣战。

    还有些学者认为,埃及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应当同其他阿拉伯人团结起来,恢复阿拉伯帝国。

    在欧洲列强逐渐侵入中东的大背景下,这些思潮都有一定道理。

    毕竟如果不靠信仰或者民族的认同团结起来,就很容易被殖民者占领。

    但伊斯梅尔认为,这些思潮细细推敲起来,都不适合埃及。

    就比如说奥斯曼主义——过去埃及被奥斯曼统治几百年,结果当阿里帕夏控制埃及时,埃及人口还不如古埃及时期。

    阿拉伯民族主义同样与埃及国情不符。

    从民众的角度看,埃及人绝大部分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尼罗河河谷种植棉花和小麦,生活在埃及官僚编户齐民的统治下。

    而利比亚、阿拉伯半岛、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阿拉伯人,几乎都是牧民,四处游荡,只服从于自己的部落,根本不理睬政府的权威。

    两者都说阿拉伯语,却在生活方式上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而从国家的角度看,埃及如果要推行阿拉伯民族主义,势必要同占领阿尔及尔的法国、控制黎凡特和伊拉克的奥斯曼起冲突,这些都是强国,哪有黑非洲的软柿子好捏呀!

    排除众多错误答案后,只剩下纯粹的埃及民族主义可供伊斯梅尔挑选,这种思潮暂时限制埃及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却最适合在黑非洲的广阔区域扩张。

    而埃及民族主义的根基,不会是萨拉丁或是阿里贝伊,而一定是古埃及诸王朝法老的木乃伊,尼罗河上游那些半淹在水下的神庙。

    这就是伊斯梅尔要资助古埃及研究的原因,当埃及人知晓自己是埃及人,知晓自己是那个古老而璀璨文明的后裔,为此感到自豪,埃及民族主义就成功了。

    为此,伊斯梅尔除每年拨予塔塔维四千埃镑的费用用于考古外,还给予他一千埃镑的费用,编写埃及历史的新教材。

    将来埃及学生用到这篇教材时,会从中学到古埃及的历史,会被教材中宣扬着的民族主义内容所感染。

    总有一天,他们会告诉自己和周围人:“我们都是埃及人。”

    ..........

    转眼间,伊斯梅尔回到埃及已经近半年了。

    伊斯梅尔还记着要使埃及工业化的豪言壮语,可当他再次前往埃及开罗工业区视察时,却发现只有新建立的烟草厂繁荣着,不断招募工人,扩大生产规模。

    阿里帕夏时代留下的纺织厂、家具厂、制蜡厂仍然萧条,在实行雇佣制后,厂内的工人大大减少了,相当于变相的减产,只是在名义上还名义倒闭。

    伊斯梅尔也想过重振这些工业,可总是冒出种种细节上的问题,扰乱他的心绪。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