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国商人
作者:林桜园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最新章节     
    伊斯梅尔手背在身后,在脑海中分析一番。

    以经理所说的来看,这座工厂只需要王田的棉花、征调的劳役,就能运行下去。产出的纺织品,也是埃及陆军包了,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

    于是在理论上,这座工厂便可以一直完美的运行下去。

    可细细思索,就会发现,绝不是这样的。

    首先,工厂运行所需要的原料,不只是王田里的棉花。

    它还需要进口外国来的机器,外国来的煤炭,这都在花费着真金白银的外汇。

    同样的,或许流水线上的工人,用免费征调的劳力就够用,可外国聘请的工程师与学校里毕业的技工,就必须要支付他们的工资。

    所以,其所花费的金钱,绝对不可能是零,财政部一定为其补贴了许多钱。

    另外,使用王田里的棉花、调用服劳役的民众,只是没有花费政府的现金,不能代表没有任何成本。

    实际上,如果王田里的棉花,直接卖给英国人,能赚更多的钱。而如果免除民众劳役,让他们自由的劳动,便能收取更多的税。

    这些因工厂的运营而损失的收入,就是其成本所在。

    而其产出的衣服,也并没有完美的被军队消费。

    在理想的情况下,工厂产出的军服直接被送到军队,给士兵穿。这样,军队一分钱也不用花埃及政府的,就能得到军需物资。

    但如果这些衣服质量根本不合格,被送到军队中,要么迅速损耗掉,要么直接被堆在仓库里,接收了根本不会用,那就不能说被消费掉——只能说被用来打水漂了。

    说不定,军队自己还看不上这些,还要花钱再进口外国制作的军服。

    因此,这座工厂的运营,就是彻头彻尾的劳民伤财,而对国家毫无益处!难怪保守派认为,把工厂全部解散,才埃及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然,伊斯梅尔不会愚蠢到让工厂解散,他是要重新让工厂盈利。

    他黑着脸,又同巴拉德一起,逛了逛另外几家棉纺厂和毛呢厂。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像之前那家纺织厂一样,是给军队供货的。剩下的,在理论上是向市场供货,得由政府花钱补贴,把价格压得极低才能卖的出去。或是由政府强制摊牌,要求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的殖民地购买。

    接下来,便是两座军火厂。相比之前几家生产民用产品的工厂,大概是因为阿里帕夏更为重视,或是拨款更多,军火厂的产品,质量无疑要好很多。

    唯一缺点是,他们生产的步枪,还是要稍微过时一点的燧发枪,这种武器在英法等国,已经被火帽击发的击发枪代替,而线膛的米涅式步枪、恩菲尔德式步枪,不久后也将出现。

    当然,如果放在东方,和沙皇俄国或是奥斯曼帝国相比,埃及生产的燧发枪,还谈不上落后。甚至从质量上来看,说不定还更好一些。

    也只有军工厂,让伊斯梅尔满意了。

    “开罗还有其他工厂吗?”参观完后,伊斯梅尔向巴拉德问。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