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 都是自己人
作者:八零阿涛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最新章节     
    “我说呢,老冉怎么突然就搞了个‘个人二等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老郑一拍桌子,上次老冉回去的时候,上级就给他发了奖励。
    当时他还以为是对老冉以前做出贡献的奖励,哪知竟然还有这种事。
    “也是凑巧碰上了。”
    冉父骄傲的说着,老郑却是不依不饶,非要冉父再喝一杯。
    冉父没办法,只好又倒了半杯,这才让老郑等人心里舒坦。
    随后众人又问起最后怎么解决的,杨小涛知道的不多,只是将听到的一些消息说了,什么图书馆里面好多书都撤架了,什么不少人被问话。
    主位上的人知道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在听完图书馆的事后,心里萌发了写书著作的念头。
    他已经意识到,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尤其是正确的培养,对国家大计至关重要。
    等到快十点的时候,众人才散席。
    杨小涛扶着已经站不稳的冉父,将众人送走。
    临走前,众人告别。
    “杨小涛同志,听说你很喜欢读书,这很好。”
    “我以前出国留学的时候,就经常在图书馆里看书,现在国内条件艰苦,但比以前好多了。”
    “希望你能继续进步,一直进步!”
    杨小涛听着谆谆教导,认真点头,“钱伯父放心,我会的。”
    “好。”
    说完上车,挥手离去。
    冉父也与众人一一告别,大家都清楚,今后想要再聚在一起,不容易了。
    杨小涛将冉父扶进屋子里,冉母正跟冉心蕊冉红兵收拾桌子。
    “不能喝非要喝。逞能吧你!”
    冉母接过冉父,一边数落着。
    不过想到今后冉父不用离开家了,心情很是愉悦。
    冉父却是笑着,“都是老兄弟,难免贪杯!”
    然后又看向杨小涛,“小涛,主任对你说的话,要记住了。”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不能停下!”
    杨小涛点头,最近,确实有些懈怠。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系统面板上的学分,动的不大。
    以前觉得读书得到的学分太慢了,后来有了设计图纸什么的,学分来的多。
    但现在才明白,学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读完的书,了解书中的知识,才是最大的收获。
    等从冉家出来时,已经是半夜时候。
    杨小涛开车赶往四合院。
    一路上,除了碰到不少巡逻的队伍,行人很少。
    想想也是,这都十一月份了,晚上更是天冷,谁也不会闲得晚上出来压马路。
    除非吃饱了撑的,要么就是有事。
    车子停在胡同口,杨小涛就往里面走去。
    刚走两步,就看到前面一个身影转进的四合院大门。
    杨小涛看不真切,但隐约觉得,像是秦淮茹。
    院子里漆黑一片,除了头上落下的月光,更多的是凭借熟悉的感觉走路。
    秦淮茹一路走来,只觉得双腿发酸。
    在曹家沟的时间有点晚,等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公交车时间,没办法,只能一步步走回来了。
    好在,路上都有巡逻的,也没出什么事。
    现在,终于要到家了。
    摸了摸怀里的本子,总算是把这事搞定了。
    今早上出门前往曹家沟看望易中海。
    对于秦淮茹的到来,可是出乎易中海的预料。
    随后便是难言的感动,以及压抑的兴奋。
    两人见面,村里人也没觉得意外。
    主要是两人年龄差别太大,再加上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徒弟,在农村人看来,师徒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因为其他人离开回了城里,易中海住的地方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两人在屋里坐下,秦淮茹将一大妈准备的东西给了易中海,又询问一大爷的生活情况。
    最后更是吐露一番四合院里的遭遇,眼泪也没少流。
    易中海自然清楚秦淮茹说的事情,尤其是贾张氏这个搅屎棍回去,秦淮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听棒梗被打,贾家被敌对,易中海一点也不意外。
    那可是杨小涛啊,他现在都不想提及的名字。
    自己有这地步,不说拜他所赐,却也有他五成的原因。
    随后秦淮茹将自己前来的目的告诉易中海。
    这也是她早就想好的。
    不能说出刘光齐的存在,不然这个老家伙肯定会发觉不对劲。
    只是跟易中海说,有人想要研究学习机器的构造,需要些资料。
    她已经答应人家,说起家里有贾东旭的笔记,那人愿意出五块钱买。
    所以这次来就是想让易中海写点机器上的东西。
    易中海听了很是怀疑,还问那人是谁,秦淮茹只说是以前轧钢厂的,后来被分到一分厂的人。
    随后又是一番叫苦,说什么五块钱都够他们家一个月俩人一个月的口粮了。
    接着就是哭诉,生活如何的艰辛,傻柱去了煤厂,也见不着帮不着,好歹没说易中海在这里干活没用。
    但话里的意思易中海清楚明白。
    随即想到自己的那点东西,与其烂到棺材里面,倒不如写下来,也好传下去。
    想到这里,易中海也不拒绝了,只是写这东西要耗费时间,秦淮茹就说可以画图。
    最近她在院子里老是听机械厂的工人说杨小涛画图什么的,设计什么的,在她想来,有了图,刘光齐会更信吧。
    至于能不能糊弄过去,只要易中海这个八级钳工拿出真本事,还是能说得过去的。
    于是,易中海开始在屋里忙活,秦淮茹也不闲着,给易中海洗衣服,做饭,村里人见了都夸秦淮茹贤惠。
    傍晚的时候,一个十来张纸的本子就被易中海搞定,看着自己的心血很是满意。
    然后,易中海留下秦淮茹吃了一顿饭,又是饭后的一番隐晦的交流。
    诉说着相思之情.
    等秦淮茹离开后,易中海直接躺在温暖的炕上,很快进入贤者模式,随后呼呼睡去。
    梦里,他看到一个小男孩从远处跑来,还没到近前就叫他爸爸。
    身边,秦淮茹依偎着,满脸笑容,仿佛说着什么,但他根本听不清楚,满脑子里都是孩子,他的孩子,他易中海有后了。
    只是等孩子跑到跟前时,看到那跟贾东旭一模一样的脸庞,还有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长大。
    “师傅,你为什么,对不起我!”
    “为什么.”
    砰
    易中海猛地被吓醒,这才发现自己掉到炕下。
    哎呦~~
    摸着摔疼的大腿,易中海抹掉头上的冷汗。
    随即爬上床,看着凌乱的床铺,再次躺下。
    “东旭啊,肥水不流外人田,别怪师傅啊。”
    嘎吱
    秦淮茹推开家里的门,然后就听到贾张氏尖锐的呼噜声,心里一松。
    总算不用解释这么晚回来了。
    随后看眼床上,棒梗小当都在,至于槐花,这会儿估计在一大妈那睡了。
    上床躺下,心里却是想着如何将东西给刘光齐。
    而后面的杨小涛看到是秦淮茹也没在意,径直回家,略微收拾后,让小薇关紧门窗后,就上床休息。
    第二天,杨小涛来到机械厂后,就在办公室处理事情,没一会儿,桌上的电话便响起。
    杨小涛接起,果然是冉秋叶的。
    随后将冉父回来的消息又说了一遍,冉秋叶得知冉父今后在四九城工作,心里也踏实了。
    言说等周末的时候回来,杨小涛自然答应,到时候开车回去接人。
    挂断电话,上午就在忙碌中过去。
    下午,杨小涛又去了趟红星钢铁厂。
    自从小转炉改造成功后,安仲生就带领研发科的人寻找目标,在管志勇一众领导的配合下,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改造。
    管志勇等人也尝到了氧气顶吹转炉的甜头,在这种新型技术下,原本一天只能生产一吨的小炉子,现在只要有充足的铁水和液氧,能够生产十吨。
    产量提升了十倍啊。
    这相当一个中型平炉的产量了。
    而且还是每天,就那些十吨二十吨的平炉,一炉子下来最好也得两天。
    最重要的是,省煤啊。
    省煤,工人就省劲啊。
    现在已经不用杨小涛开口,钢铁厂上下都盼着早点将各个炉子都改造了。
    杨小涛来到钢铁厂,管志勇和安仲生陪着在工厂里转了一圈。
    “杨总,这次我们选择的是这台三十吨的平炉,初步打算在元旦前改造完成,元旦前后进行试车实验。”
    安仲生在一座平炉前停下,“按照我们现在的经验和技术,三十吨的改造不成问题。”
    杨小涛听了点头,虽说要一步步的来,但也没必要在几吨十几吨的小炉子上浪费时间,以氧气顶吹炼钢的效率,只有大型锅炉才能发挥出效果。
    至于那些小炉子,按照杨小涛的想法就是腾出空间,做大做强。
    “具体操作你们自己拿主意,我只要求一点。”
    杨小涛看着众人,伸出一根手指头,“注意安全。”
    管志勇与安仲生神情一凛,俱是点头。
    又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杨小涛来到钢铁厂的研发科。
    刚进门就看到张红贤手上拿着图纸,正跟一群人热烈讨论着。
    杨小涛走进来,众人立马放下手上工作过来见面。
    就在杨小涛听取张红贤对钢铁厂部分改造计划时,管志勇接到消息,说有人打电话来找杨小涛。
    杨小涛来到厂长办公室,然后听出是冉父的声音。
    “小涛,你在钢铁厂?”
    不等杨小涛开口,电话里冉父就传来急切的声音,杨小涛压低声音,赶紧回了一句,“是啊,怎么了爸。”
    “太好了,你那液氧还有多少?”
    “液氧?”
    “对!就是液氧!”
    随后冉父将情况简单说了下,原来三机部的任务划分到七机部里,液氧的使用也转移到七机部里。
    只是现在七机部刚接手,难免有些生疏,对于液氧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现在用的时候,发现缺口很大。
    “爸,我记得当初给三机部二十吨了。”
    “那点够什么用,一次实验下去就用一半了。”
    冉父说着,随后有些急切,“你们那有的话,先拿来应急。”
    杨小涛也不好多说,随即问向管志勇。
    管志勇很快找到结果,“杨总,库存还有十吨多点,要是不够的话,车间里还在生产。”
    杨小涛点头,“爸,这里有十吨。”
    “好,太好了。我一会儿安排车过去拉。”
    说完,电话挂断。
    杨小涛还保持着说话的姿势,刚想说下正规流程,可话到嘴边,对方已经挂了。
    算了,反正都是自己人,十吨液氧,也就是一天的事。
    大不了,机械厂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