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转机
作者:扶风晓月   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最新章节     
    武百沉稳地吩咐道:“你们两个,速去将呼延灼将军请来。”
    苏仲应了一声,对任原道:“走,三弟!我们去请呼延将军。”
    任原挥了挥他那铁锤般的拳头,咧嘴笑道:“好嘞,二哥!”
    不过片刻工夫,苏仲和任原便带着呼延灼回来了。
    呼延灼此刻却显得步履沉重,神情萎靡。
    武百挥了挥手,让苏仲和任原先退下。
    “二弟三弟,你们两个继续喝酒去吧。”
    武百深知呼延灼此刻心中的苦闷,需要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
    待二人离开后,武百站起身,亲自为呼延灼斟了杯茶,然后温和地说道:“呼延将军,请先用茶。”
    呼延灼低着头,默默地接过茶杯,却并未饮用,他的双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显得空洞无神。
    武百轻叹一声,坐在呼延灼对面,诚恳地说道:“呼延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必过于自责。”
    “此次战败,非你之过,实乃时势所致。”
    “你的武艺和谋略,我武百佩服。”
    呼延灼闻言,抬头看了武百一眼,苦涩地笑了笑:“武元帅过奖了,我呼延灼乃败军之将,阶下之囚,无颜面对天下人,更无颜面见圣上。”
    武百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
    “人生在世,岂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能够重新振作,重铸辉煌。”
    “我观将军非池中之物,他日必定能够一飞冲天。”
    呼延灼神色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呼延灼投降你们义军,实则是为了保全上万将士的性命,非我本意。”
    “我的心中只有大宋朝廷,只有对朝廷的忠诚。”
    “我不求苟活于世,更不会为你们义军所用。”
    “今日但求一死,以全我忠义之名,希望武元帅能够成全。”
    武百闻言,不禁微微皱眉,他沉声说道:“呼延将军,人生在世,岂能轻言生死?你死了,便什么都没有了,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将士,他们将如何?天下人只会记得有个叫呼延灼的将领,不明不白地死了,这难道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呼延灼摇头道:“武元帅,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呼延灼身为大宋将领,岂能因私情而误了公义?”
    “我虽败犹荣,绝不为五斗米折腰。”
    “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为义军做任何事情的。”
    武百听后,继续劝道:“呼延将军,我理解你的坚持。”
    “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黑白之分。”
    “你为了将士的性命而投降,这本身就是一种大义。”
    “你为何不能将这种大义延续下去,与我们一同为这乱世中的百姓谋求福祉呢?”
    呼延灼闻言默然许久,最后长叹一声:“武元帅,你的话语虽然动听,但我呼延灼的心已经给了大宋朝廷。”
    “我意已决,只求一死以保全忠义之名。”
    武百心中暗忖道:“嘿,我就不信劝不了你呼延灼了!”
    然其面上,武百不露半分声色,和颜悦色地向呼延灼道:“呼延将军,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便成全你。”
    “在你离去之前,吾却欲闻你胸中之志,你这一生征战疆场,究竟所图何事?”
    呼延灼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沉声应道:“我之所愿,无非是见证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夺回被辽贼侵占之疆土。”
    “我渴望一睹大宋铁骑踏平辽国,再灭西夏,保我大宋边疆永固,百姓安居乐业于盛世。”
    武百闻之,不禁对呼延灼之胸襟与志向肃然起敬。
    叹息道:“我武百同样祈愿天下太平,百姓无忧。”
    “然则世事难料,朝廷腐败,外敌环伺。”
    “欲达你之理想,恐有漫漫征途待行。”
    呼延灼颔首道:“武元帅所言甚是。”
    “然呼延灼纵死无悔,惟愿来世继续为大宋尽忠,扞卫这辽阔江山。”
    “呼延将军。”
    武百正色道:“你之志向,着实令人敬佩。然汝可曾思量,除却一死,或有他途可实现你之愿望?”
    “你身为将领,应知战争之残酷与百姓之疾苦。”
    “加入我们义军,也可为这乱世谋求太平,实现你心中抱负。”
    呼延灼沉声说道:“义军如今只是在这小小一隅之地,怎敢轻言夺取天下?”
    “须知大宋朝廷,有禁军百万,厢兵多如牛毛。”
    武百听了这话,不禁哈哈大笑,脸上露出几分狂傲之色,道:“呼延将军,你岂不知我武百半年前尚是阳谷县中一卖炊饼的小贩?”
    “就如那刘邦,昔年也只是个小小的亭长,谁又能料到他后来能一统江山,开创大汉基业?”
    “那宋太祖赵匡胤,起初不也只是个无名小兵?”
    “再看那随刘邦起事的卢绾、樊哙、萧何、张良等人,当初在秦朝治下,哪个不是被视为反贼?”
    “就是那萧何,起初不也是吃着秦朝的俸禄?”
    武百见呼延灼若有所思,知其心意已有些松动,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曹魏张辽,呼延将军应该知道吧?”
    呼延灼点头道:“张辽威名远播,名垂青史,我自然知晓。”
    “那张辽就是降将!”
    武百缓缓说道,“但他在合肥之战中,以八百虎豹骑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威震江东。”
    “降将又如何?重要的是他后来的功绩。”
    呼延灼听后默然不语,似在沉思。
    武百又接着道:“尉迟恭,将军也定有耳闻。”
    “尉迟恭乃唐朝勇将,我自然知道。”呼延灼应道。
    “尉迟恭同样是降将出身!”
    武百高声道:“但他后来跟随唐太宗四方征战,建立了赫赫战功,最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说明什么?”
    “说明英雄不问出处,重要的是英雄能做什么,能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
    武百复又问道:“呼延将军,你且说说,我义军与宋军相较如何?”
    呼延灼沉吟片刻,答道:“若论单兵之力,宋军自是远远不及义军之勇悍。”
    武百闻言,微微一笑,又问:“那比起武器来,又如何呢?”
    呼延灼摇头道:“宋军之兵器,更不及义军之精良。”
    武百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那论起在民间之声望,又怎样?”
    呼延灼毫不犹豫地应道:“义军之名,已深入人心,深受百姓之拥戴。”
    武百听罢,心中暗喜,乃道:“呼延将军,你本是千古难遇的英勇之将。”
    “若你肯加入我义军,他日之功绩,定能超越那张辽、尉迟恭之辈。”
    言罢,武百豪气干云地说道:“我义军之志,非止于此。”
    “我们要做的,乃是一统天下,开疆拓土。”
    “使得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尽归我华夏之领土!”
    言毕,武百伸出手来,诚挚地说道:“呼延将军,我言尽于此,是去是留,全在你一念之间。”
    说罢,武百闭上双眼,静待呼延灼之回应。
    片刻之后,武百只觉手掌一暖,却是呼延灼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武百睁开眼来,只见呼延灼已跪拜在地,声音坚定地说道:“主公在上,呼延灼愿效犬马之劳!”
    武百扶起呼延灼,诚挚说道:“将军请起,得将军相助,实乃我之大幸。”
    呼延灼站起身来,目光坚定:“今后呼延灼愿随主公南征北战,誓要建立不世之功,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武百闻言大喜:“有了呼延将军的鼎力帮助,一统天下之日,指日可待!”
    呼延灼却面露难色,沉吟片刻后说道:“我听说秦明已投靠于你,但之前因战事,我已下令将他满门抄斩,日后若一同共事,我心中有愧,我和秦明两人难免心生隔阂。”
    武百听后,摆手笑道:“将军不必担心,此事就说是那慕容彦达下的令便好。”
    “一切交给我来处理。”
    呼延灼犹豫道:“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武百神色坚定地说:“呼延将军,此事你无需多虑。”
    “从现在开始,秦明的满门就是慕容彦达下令抄斩的,与你无关。”
    呼延灼心中仍然不安:“即便如此,我心里还是过意不去。”
    武百宽慰道:“将军放心,日后每逢年过节,你在家中设立秦明全家的灵堂,祭拜他们便是。”
    “我也会请来高僧念经做法,消除你的心魔业障。”
    “此事到此为止,你且退下吧。”
    呼延灼感激涕零:“多谢主公体谅,末将告退。”
    说罢,呼延灼转身离开帐篷。
    出了门,呼延灼长出一口气,对着月亮发誓:“秦明,我呼延灼这条命,日后定会还给你的。”
    武百在呼延灼离开后,立刻喊来门前的小卒,命令道:“你去把慕容彦达给我绑过来。”
    小卒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押着被五花大绑的慕容彦达回到帐中。
    慕容彦达被绑得结结实实,他一脸惶恐地看着武百,不解地问道:“武大元帅,我已经归顺义军,对您忠心耿耿,你为何要如此对待我?”
    武百冷冷地盯着慕容彦达,缓缓说道:“慕容彦达,你之前屡次算计我义军,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在投降的众人之中,谁都可以得到赦免,但唯独你,我不能轻易放过。”
    慕容彦达闻言,脸色大变,他慌忙求饶道:“武大元帅,之前的行为确实是各为其主,我也是身不由己。”
    “如今我已归顺,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我一命。”
    “只要不杀我,您要我干什么都行。”
    武百沉声说道:“要我饶你一命,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