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关于悲剧
作者:宅小书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最新章节     
    “很多听众朋友说,王安石的故事是悲剧,我并不否认这点。
    不过,我对大家‘感觉王安石的故事是悲剧’这个观点本身的兴趣更大。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搞清楚悲剧是什么?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意义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记忆深刻,也内心佩服,怎么会有人能把悲剧和喜剧形容得如此入木三分呢?
    也有人说,悲剧是人在人性的完全孤独中的自我肯定,喜剧是人类愉悦的自我批评。
    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
    还有人说,喜剧的本质就是悲剧。
    我觉得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而我们纵观历史上那些经典名着,其中绝大部分,也都可以被归纳到‘悲剧’的范畴之中。
    相信大家也有类似的感悟,当你看完一部喜剧电影时,你会哈哈大笑,开心一整天,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再问你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内容,你可能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但如果你看的是一部悲情的名着,你会感到压抑、难过、伤心,心情低落,但即便好多年之后,当你回想起来,这部作品里的内容,你都还记忆犹新,初读时的感悟,也都还沉甸甸地保留在心底。
    悲剧,似乎总是拥有比喜剧更旺盛的生命力。
    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探究其原因何在?
    我想提出几个观点,以供参考,也希望各位听众能在官网官博留言,参与到我们的话题讨论之中。
    首先,悲剧是和现实挂钩的,而喜剧往往会与现实脱钩。
    苦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生活最真实的底色。
    因此悲比喜来得更深入人心,经历过苦难,也比甜更能引发人的共鸣。
    小时候大人们总会说,等你长大了,考上好的大学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人生就自由了。
    但实际上呢,对大多数平凡的打工族而言,所谓生活自由,不过是从一个坑里跳出来,转身又跳入另一个更大的坑。
    小时候羡慕爸爸妈妈,可以在下班之后,在家里惬意地看电视,打游戏,幻想自己长大后也能拥有相同的自由。
    可真的长大后,拥有这份自由的时候,你却已经没了打游戏的热情和欲望。
    悲剧好像总是有太多合适观看的时机,当你工作不顺的时候,当你感情破裂的时候,当你在外面和人吵架的时候,当你不小心意外受伤的时候……
    悲剧的出现就给了观众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契机,这就是人生与社会的本色。
    反而是喜剧总是只有在你原本就心情不错的时候,才能看得进去,才能笑得出来。
    它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在快乐的基础上叠加快乐,总是难免轻浮,给人一种不切实际之感。
    在某种程度上,喜剧也有着逃避现实的意味。
    其次,悲剧似乎更有现实的意义。
    泰戈尔曾说过:‘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的苦难将会照亮你的路。’
    悲剧并不意味着与绝望画等号,每一个悲剧故事中,主人公大多都曾是奋力反抗不公的命运的英雄,就像我们刚刚认识的王安石,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尼采。
    尽管最终惨烈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但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在激励我们拼搏向上、永不放弃希望。
    也只有经受过生活的苦难,见证人生的悲哀,经历过风雨的摧残,历经岁月的磨难,仍然保持一颗初心的勇士才最让人感动。
    当然,我并不希望电台前收听节目的你,也去承受王安石、尼采经历过的苦难。
    正如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忍心让自己的子女去品尝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头一样。
    他们太清楚那些苦涩有多么难受,他们也太清楚挺过那些磨难,需要多大的勇气,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在你耳边重复唠叨,正是因为,他们不愿你去吃苦,却希望你能认清苦难的真相。
    他们把自己化成了一面镜子,给你照亮一条没有荆棘的道路。
    或许,这就是我们去阅读悲剧的意义所在吧?
    那些经历过悲剧人生的英雄,他们的生命如同火花般绽放在天际。尽管有时候不过昙花一现,却也照亮了一群人的迷茫,为后人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在深夜宇宙里,类似的悲剧故事很多,《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为了唱戏被砍掉了一根手指,最后在小楼面前自刎而死;小说《活着》中,徐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终只剩下他悲凉地活着;《乱世佳人》里,斯嘉丽最终明白了如何去爱,但她身边爱她的人都已经离她而去了。
    我正在筹集准备发行一系列悲剧故事,应该会以实体书的形式,和大家见面,当然,一部分也会被搬上《深夜巷话》或《故事人生》的节目之中,大家可以稍微期待。
    应该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
    悲剧虽让人心痛,却是直击现实,厘清痛点最有力的武器。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多品读一下悲剧文学,尽管它注定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悲剧并非意味着无病呻吟,适当的悲剧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而非一味卖惨。
    我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现在都流行在小品里进行悲剧性的收尾,或许我能理解编剧的用意,悲剧总能让人印象深刻,似乎主题好像得到了升华。
    但正如我刚才提到的,悲剧已经是人生的主色调了,在难得仅有的开心时刻,强行插入一个悲剧色彩,嗯……感觉也不是很有必要。
    为了悲剧而悲剧的做法并不可取,强行煽情只会让人大失所望。虽然好故事大多时候都牵扯到悲剧,但评判故事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毕竟,岁月静好的情节同样是令人期待的。尽管有时候美好的结局没有悲剧那样直击人心,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流淌在心间的温暖与热爱……”